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人生的斑马线

作者:郑蜀炎 发布时间:2018-02-01 08:49:21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哲言道,真理有界限,谬误则无。人生的斑马线当然是自己的一种界限,你一旦无视它,谁知道谬误会把你带往何方

  “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这句典型的“老人言”抵得过许多拗口的“学术鸡汤”,比如,人生的路需要选择,没有选择就谈不上有价值;再比如,效率往往是选择的结果,没有选择余地的“机会”就不应当叫机会……

  在古文字库里,“首”代表一个人,“道”则是一个人走。人生就是一个择道而行的过程,古今同理,无须赘言。这里想说的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可以有各种选择:拐弯、变道甚至掉头,但却不可以慌不择路,忽略了脚下那条斑马线。

  说来奇怪,交通规则中这种约束行人和车辆的斑马线,偏偏是以豪放不拘著称的古罗马人发明的。那个长于立法的“元老院”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文明理念——公共。并为之留下看似寻常实则意味深长的古训:但凡是在由个体汇聚成集体的“公共”之处,必须“水知其平、人纳其行”。大意是说,水有灵性知道自己该往哪里流,而人的行为却需要纳入某种规矩。

  东西方的古代文明智慧总是相通的,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与之如出一辙。所谓“从心所欲”,与现在讲的“说走就走”差不多一个意思。人生寻梦出发时当然没必要瞻前顾后,可是请记住,人类文明的原则之一,就是承认他人利益的存在,并且是合理的存在。在人生与事业的行程中,侵占、挤压他人利益是有悖于法度和文明的。现代人之所以被称为理性人,是因为他们懂得不仅要“目标认同”,而且必须“规则认同”,找到这样的平衡点才可能一路同行。孔夫子说的“不逾矩”中所指的规矩,就如同斑马线一样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宋代中央在各州府设通判一职,专门监督州府长官。有一京官外放知州,上司问他想到哪里,他挺直率地说,有大闸蟹吃,而无通判监督之处。这个人的境界不算高,但他却不敢为口腹之欲“吃了人家的酒,出了自己的丑”。而现实中所见不少贪腐分子,恰恰就是由这些小事开始一步步地越过了斑马线,终至酿成“事故”。

  “进可以有益于国,退可以无愧于人”,这是一种人格的斑马线。明代汤显祖是一位格韵高绝的文人,当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让儿子既中进士,又有相当的“含金量”,便找到包括汤显祖在内的几个名士,让他们作为陪衬一起参加会试,亦可取以功名。别人趋之若鹜,唯汤显祖不容漠视自己人格的斑马线,他以“吾不敢失身也”严词回绝了张居正,用永远落第的代价换来“四梦”传世。

  其实,人生的斑马线一条是约束自己,一条则是评判他人。曾巩与王安石当年一见如故,并力荐给自己的老师欧阳修。王安石当宰相后,两人却因政见分歧而“始合终暌”。宋神宗由此找到曾巩问,你觉得王安石此人如何?曾巩回答,他在文学、行义方面不逊色于扬雄,但因一个“吝”字,所以比不上扬雄。宋神宗不高兴地说,王安石轻视富贵,怎么会吝啬呢?曾巩坦言,我是说他勇于有为,吝于改过。宋神宗闻之,深以为然。

  王安石何许人?列宁评价:“王安石是11世纪中国伟大的改革家。”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因私怨而进谗言,不因权重而献媚言,始终正视和遵循着自己心灵与人格的斑马线,曾巩堪称“大家”也。正如清代思想家戴震所言:“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

  哲言道,真理有界限,谬误则无。人生的斑马线当然是自己的一种界限,你一旦无视它,谁知道谬误会把你带往何方?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