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王克勤营”里的新互助

作者:记者 朱达 通讯员 刘先冬 李元庆 发布时间:2018-01-11 09:02:01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第72集团军某旅三营发扬优良传统促进部队合心合力的故事

1.jpg

 

“王克勤式一线带兵人”秦松杰(左二)在新战士五公里跑步中为班里战士加油鼓劲。本报记者 朱达摄

 

  集合点名前喊连训,是很多连队常见的做法。然而,第72集团军某旅三营支援保障连一次点名,官兵们却喊出了两个版本的连训。

  改革调整中,新组建的支援保障连官兵来自两个荣誉连队。一个是爱兵模范王克勤生前所在连。70多年前,王克勤带头发起的官兵思想、技术和生活“三大互助”运动传遍全军,连训“尊干爱兵、团结奋进”也作为该连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另一个是“许昌连”。解放许昌的战斗中,该连仅用8分钟便展开4次爆破炸开城门,而后又打退十几倍于己之敌的疯狂反扑,“神速突击、顽强制胜”的连训被官兵视为精武砺剑的精神法宝。

  连训的背后是集体认同感。一个连队呼喊连训时的南腔北调,折射出改革调整期间新组建单位的融合之难。

  作为王克勤生前所在营,今天的三营,有近三分之一的官兵都是从外单位转隶而来。“不同单位的官兵,文化传统、管理模式、行为习惯等各不相同,给单位建设发展带来了不少冲击。”教导员胡良平说。

  合编之后,如何尽快推动部队合心合力?这是“脖子以下”改革展开以来大江南北军营里的“热门”课题。面对这一新课题,三营还是老解法——发扬“三大互助”传统。

  由此,支援保障连里发生了不少新变化。教育讨论,排长徐昊借鉴了王克勤连队的“互助教育法”,受到全排官兵欢迎;体能训练,值班员张加文吸纳“许昌连”班长孔峰的提议,改变训练课目组合顺序,训练效益明显提升……新连队吸纳着两个光荣集体的优长,正加速融合发展。

  “如果能从‘互助’的角度来看那些老单位的个性特点,矛盾就会少很多,战斗力标准就会鲜明得多。”回顾几个月来的融合历程,苏晓武认为,发源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互助”运动,正在改革强军中彰显出新的时代内涵。

  历史传统、行为习惯、思想观念有差异——

  互解互通,熔铸过硬的“钢”

  2017年5月中旬,刚从某海防团转隶到三营,排长吴寿兴就被新的管理规定“撞了一下腰”——

  海防团要求干部每晚熄灯后到凌晨5点前查铺查哨两次,而新单位规定,中午午休时干部也要查铺查哨一次……由于不熟悉新的规定,吴寿兴刚担任连队值班员时,几次午休查铺查哨都没落实。

  事后,吴寿兴一脸自责,却被告知:“指导员已经代你查过了。”原来,指导员怕吴寿兴初来乍到“水土不服”,工作中不仅对他悉心帮带,而且热心补台。吴寿兴顿感心中暖流涌动,下定决心尽快熟悉新规定、适应新环境。

  新转隶到三营的官兵中,不少人都有着和吴寿兴相似的经历。对此,教导员胡良平这样看:合编后的官兵来自不同单位,如同不同血型的新鲜血液在一个肌体中循环,只有理解和沟通才能抗“排异反应”,才能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盘棋,把新单位熔铸成一块过硬的“钢”。

  为此,三营组织官兵与新转隶战友开展了“光荣历史互讲、先进经验互学、英模典型互励、特色文化互融”活动,开展“新的战友如何相处、新的班排怎么融合”的专题讨论,引导官兵在合编后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那天中午,记者在三营食堂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互赞会”:“新转隶来的上等兵刁大龙,保养装备不怕脏不怕累,值得我们学习”“高占祥同志担任连队值班员严格要求,把连队的作风抓了起来”……官兵们在开饭前借助“饭堂小广播”为身边的好人好事点赞,一点一滴的交流交融,加深了战友感情,也促进了团结协作。

  七连下士武静的老单位是“基层安全保卫工作模范连”。转隶后,他发扬老单位抓安全工作的传统,主动担任安全员,排查讲评安全隐患情况,倡导人人养成安全意识,为连队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兵种编成、担负任务、岗位专业有差异——

  互帮互进,点燃事业的“火”

  “王海洋,成绩全优!”转隶到三营七连不到3个月,副班长王海洋就顺利通过了3个专业的考核。

  王海洋的这份成绩来之不易。过去,王海洋是某海防团迫击炮专业的训练尖子。转隶后,他成为新型反坦克火箭操作手,一下子从“训练大拿”变成了“门外汉”。有些灰心丧气的王海洋甚至向连队干部表达了退伍的想法。

  “合编之后要真正合力,需要每名官兵都在新岗位上焕发出战斗力!”三营营长李克南介绍说,从装步营转型为合成营后,火炮、装甲、工程等各种作战要素融入战斗编成,很多官兵都和王海洋一样经历着转型阵痛。

  如何使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兵种的人员,在作战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方面加速融合,在战斗力建设上产生“1+1>2”的效果?三营发扬技术互助的传统,将专业技术骨干打破建制任教组训,安排技术尖子与转隶官兵结成互助对子,签订帮带协议书,帮助官兵突破兵种、岗位和专业的“壁垒”,燃旺建功军营的事业之“火”。

  老班长廖伟烽主动和王海洋结成了技术互助对子。学习计算标尺、测定目标距离,掌握射击原理和实际操作……两个多月后,连队组织反坦克火箭实弹射击,王海洋三发三中。合成营专业杂、岗位多,为帮助新战友尽快实现“一专多能”,连队又加强了对王海洋的跟踪培养,帮助他掌握装甲车驾驶和高射机枪操作等技能。

  这些天,三营又组织了一次专业技能考核,新转隶官兵的成绩都在良好以上。营里新组建的火力连科研攻关小组也传出喜讯:连队新配发的迫击炮射击系统与反坦克火箭筒微光夜视仪“嫁接”成功,有效提高了迫击炮夜间射击精准度。而这一成果背后的“功臣”——副连长马新和班长高阳,都是新转隶过来的。

  生活基础、事业平台、工作环境有差异——

  互爱互扶,融聚温暖的“家”

  “关心转隶官兵,携手共同前进”“进了旅大门,就是一家人”……调整组建后的第一次驻训,三营的驻训点里随处可见一条条暖心的小标语。

  行胜于言。每条标语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暖心的小故事——

  “班长,请问蚊帐怎么挂?”面对上等兵贺畅的提问,班长杜仕一开始有点“蒙”。原来,贺畅转隶前所在的某海防团驻地蚊子少,从来没挂过蚊帐。于是,杜仕手把手教小贺挂蚊帐,怕他站岗时被蚊子叮咬,还热心为他买来驱蚊药水。

  “新学校真是挺不错!”改革调整后不久,新学期开学了,三营12名转隶官兵子女顺利办理了入学手续。旅里不仅积极联系地方相关部门解决转隶官兵子女入学、家属随军等问题,还整修来队家属公寓,为因移防停止休假的官兵补办休假手续,建设好官兵的“后院、后路、后代”工程。

  2017年7月,旅机关对转隶官兵问卷调查发现,他们最大的顾虑是:到了新单位,环境陌生,担心成长进步受限。如何发挥“三大互助”优良传统,让转隶官兵感受到“家”的温暖?三营的做法是回应官兵最关切的问题、化解官兵最现实的顾虑、解决官兵最挠头的困难。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干部调整、立功受奖、骨干选取等问题上,对转隶官兵厚待一分、高看一眼。

  支援保障连侦察班班长刘聚转隶到三营前,因训练成绩突出两次荣立三等功。转隶后,恰逢连队遴选优秀士兵提干对象。“自己初来乍到,在新单位又没有工作实绩,能选上吗?”刘聚心里没底。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党小组推荐、民主测评、党支部研究……一系列程序走下来,连队公开公正推荐了他为提干对象。

  爱兵爱到根本处,带兵带上成才路。“尊干爱兵模范连”指导员闫承林有本“知兵录”,详细记录着每名转隶官兵的生日、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此基础上,连队为每名转隶官兵制作了一份“成长路线图”。

  上等兵马建洲性格内向,转隶到连队后,班长张超超发现他干事沉稳且步枪射击成绩优秀,便推荐他担任狙击手。果然,马建洲不负众望,在旅里组织的实弹射击考核中,他取得隐显目标射击和应用射击成绩两个优秀,成为连队官兵学习的新榜样。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