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从“犯其至难,图其至远”谈起

作者:王志国 发布时间:2020-07-17 09:13:14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一项事业进展顺利且容易品尝到收获的果实,人人乐意为之。然而现实并非都能如人所愿。事业的发展总会有磕磕绊绊,甚至百折千回、困难重重。这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过一句话:“犯其至难,图其至远。”意思是,为实现远大目标,哪怕再大的难关,也要敢于闯过去。这种决心和气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困难奇绝,更显使命光荣;险阻重重,尤需精神刚毅。古往今来,凡成功的事业,无不与困难和险阻相伴。这些绕不开、躲不过的“至难”,既是通往胜利的必经之途,也是映照人心志的明镜。不怀“至远”,难有“犯其至难”的奋斗;不去“犯其至难”,想取得“至远”的成就往往只能成为空谈。无数事实证明,只有追求“至远”,拿出“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意志,才能迎来柳暗花明的胜景与坦途。相反,“遇一难则沮,经一挫遂颓”,就必然半途而废、难有作为。

  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的词典里从来没有“困难”二字,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面对再强大的敌人、再优势的装备,都敢于克敌制胜。解放战争时期,开国上将刘震向部队提出“树立和贯彻五个思想”的战斗作风号召,其中有:打大仗、打硬仗,一连串打几仗,克服和忍受一切困难,争取打更多的歼灭战;英勇顽强,不怕伤亡,坚决进攻,和敌人拼到底,不歼灭敌人不完成战斗任务决不休止。平津战役中,面对强劲的对手,刘震说,虽然骨头不如肉可口,但用力嚼也有味道。正是无数革命先辈像刘震将军一样,胸怀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至远”目标,誓死啃下一块块“至难”的硬骨头,才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最终夺取革命胜利。

  今日之中国,今日之军队,建设和改革的航船已驶入深水区,更要啃硬骨、涉险滩。相较于战争年代面对面、硬碰硬的攻坚战,现在改革的“至难”更多的是在思想观念上破除藩篱、在体制机制上清除障碍,最终实现战斗力显著提升。战争年代攻克“至难”,往往是打一仗就能知晓,一鼓作气或许就能看到曙光,而现在更多的是需要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

  改革是“至远”的事业,也是“至难”的事业。这决定着每个同志必须舍去“小我”,勇于担当,积极奉献。但现实中,有的同志憧憬改革“至远”远景时豪情万丈,可碰到稍许困难,就变得畏首畏尾、意志消沉。这样的软肩膀,扛不起改革强军的历史重任。

  有人说:“远征之前,首先要擦亮的是精神,而不仅仅是武器。”这话很有道理。一个人没有为了“至远”而矢志奋斗的信念和勇气,攻克“至难”就不可能做到势如破竹、摧枯拉朽。毛泽东同志曾以“永久奋斗”为题发表讲话,号召全体共产党员、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习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号召青年“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做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必须有伟大的梦想,并且将这个梦想付诸实践。甘于奋斗、矢志奋斗、永远奋斗,把“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当作常态、融入价值追求,这才是革命军人应该拥有的“时代气质”,尤其是在当前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增多的时刻,更需要始终保持远大的理想,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惟此才能攻克眼下的“至难”,到达光辉的彼岸。

  (作者单位:第81集团军某合成旅)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