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辩证看待“干货思维”

作者:赵焕斌 韩艳丽 发布时间:2020-06-10 09:28:02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图/邓文庆

  当下,互联网上“你要的干货来了”“纯干货,快收藏”等夺人眼球的文章颇受部分官兵热捧,在工作中也常听到一些年轻官兵抱怨,“老把式”们传帮带缺少“干货”,难以快速见效。

  热捧与抱怨的背后,一方面是大家对迅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渴望,另一方面是受到“干货思维”的困扰,指望“秘籍”在手,一劳永逸。对于那些纯粹的技能型知识而言,“干货”式获取答案是高效的,例如,如何整理内务、怎样跑步不伤膝盖,等等。提问者不需要知道论证过程,只要知道怎么做就足够了。但有些问题的回答就没有那么简单,比如:怎样才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军旅生涯?回答这样的问题所需要的思考深度、人生阅历、实践磨练,是简单的知识性问题所不能比拟的。打个比方,“干货”就像压缩饼干,饱腹也有营养,但终究不能作为日常食物。

  青年官兵在军营成长,能力素质的提升没有捷径,就像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然而,有些官兵遇到需要强本领、增实力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捷径可走,渴求简单、可操作、可模仿、能速成的成功之道、破解之法。殊不知,事非经过不知难。能力提升、本领过硬不是简单看看“干货”就能达到,有些个体的成功离开了具体情境其实不可复制,唯有自身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探索、尝试、反思、总结、提炼,方能真有所获。

  练兵备战只能精耕细作,不能抄近道、搞速成,毕其功于一役。“导弹兵王”王忠心极致钻研导弹技术,30多年从未下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记错一个数据、按错一个按钮。每一次处危不乱,背后是无数次通宵达旦的刻苦钻研;每一次气定神闲,背后是无数次精武强能的艰苦淬炼。战友们不妨多些“工匠精神”,少些“干货思维”;多些“慢工细活”,少些“囫囵吞枣”;多啃啃“硬骨头”,多接接“烫手山芋”,经风雨、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强军重任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