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青春

北青报:海归啃老10年“巨婴”让谁尴尬

作者:杨朝清   发布时间:2019-07-17 11:48:5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体:   |    |  

  江苏南京市民王先生是做生意的,家庭条件不错。儿子今年34岁,十多年前王先生送孩子到英国留学,儿子从英国留学回来后,一直没有找工作,整天游手好闲,父子俩为此经常争吵,有时儿子甚至会和他动手。

  不论是送儿子到国外留学,还是给儿子买房,抑或给他买车,父亲用自己的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让孩子少一些“负重前行”的压力。与许多“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寒门子弟相比,这位可以“拼爹”的年轻人没有“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生存焦虑,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进入生活的正轨就好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海归儿子啃老10年”,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今天,许多家庭并不缺乏对孩子的宠爱,却难以把握宠爱与溺爱之间的边界。习惯将对孩子欲望的满足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手段,习惯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花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只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营养输送”,让一些年轻人在生理上早已成年,在心理上依然是一个“巨婴”。

  曾几何时,“海归”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身份标签,自带精英群体的光环效应;现如今,“海归”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海归”只意味着一段生活的经历与过程,并不意味着出众的能力与素养。“海归”并不是一个同质性的整体,而是有着鲜明差异性的个体;“海归”做起了“品虾师”的有之,在乡村“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赢得尊重”的有之,浑浑噩噩的“海归”有之,身陷囹圄的“海归”同样有之。

  对于不少中国人而言,人生的意义往往是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有引以为傲的子女,然后就是为了家庭甚至子女而活;这必然会涉及到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需要把这些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海归儿子啃老10年”背离了父亲的期望,引发父子之间的矛盾。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习惯了依赖父母,习惯了向父母无节制索取的“巨婴”,说到底也是父母溺爱的结果。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最终会让子女成为一个“不幸的人”。“巨婴”是错位家庭教育的产物,和家庭经济状况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些平民家庭尽管物质生活谈不上丰盈,依然也会培养出“巨婴”。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