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淠史杭治水记

作者:斯雄 发布时间:2017-11-07 15:07:50 来源:人民网 字体:   |    |  

  昔闻都江堰,今上淠(pì)史杭。

  淠史杭在哪儿?

  老实说,之前我也不知道在哪里,对它完全一无所知。

  到安徽工作前,看过一本名人传记,了解到安徽有一磨子潭水库,印象深刻。打听方知,就在皖西六安大别山区,那一带还有佛子岭、响洪甸、梅山、龙河口、白莲崖等几大水库,以及依托它们建成的淠史杭灌区。

  淠史杭灌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与都江堰、河套平原并称的中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淠史杭灌区东临巢湖之滨,南依大别山麓,西跨河南固始,北到淮河之畔,是安徽境内的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及河南省梅山灌区的总称。

  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南眺长江,北瞰淮河,其余脉蜿蜒东北向,遂成江淮分水岭。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雨量丰沛。淠河与史河,均系发源于大别山北麓的淮河南岸主要支流,杭埠河发源于大别山东麓,是长江水系巢湖的重要支流。分水岭两侧,峰圆坡缓,垄畈相间,河汊虽多,但水低田高,无雨则旱;沿河洼地,一雨成灾。

  “洼地洪水滚滚流,岗上滴水贵如油。一方盼水水不来,一方恨水水不走。”历史以来,皖西皖中地区旱涝灾害频发,淮河成了一条“害河”,这首民谣就是这一地区十年九灾的写照。

  1951年1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淮河流域苏鲁豫皖四省积极响应。而治淮,首要目标是治理大别山的洪水。

  在磨子潭水库管理所,学水利科班出身的所长胡庆年是个“老水利”,三十多年一直都在这几个水库打转。他说,1952年1月至1958年6月,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水库先后开工、建成,拦腰截断淮河的几大支流,削减洪峰,下游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得到缓解。但四大水库工程集水面积小、蓄水量小,一遇大旱,有如杯水车薪。即便是在条件好一些的地方,正常年景也只能满足不到百分之四十的灌溉水量,旱灾之患并未根本解除。这才有了兴建以防洪、灌溉为主的特大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淠史杭灌区工程的设想。1958年开工,1972年,淠史杭灌区骨干工程建成通水。

  “沟通三河,横贯皖中”。淠史杭灌区工程之艰巨,前所未有,世所罕见。仅以日正常上工五十万人、日最高上工八十万人的艰难奋战,完成近六亿立方米的土方工程,如围成一米高宽的长堤,可绕地球十多圈,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创造出堪称“人间奇迹”的治水史诗,被国际友人赞叹为“十六年赶上了两千多年的都江堰”。随后又经过多年的续建扩建,以宏伟的灌排体系著称于世,恰似一道“人间天河”,当年被树为“人定胜天”的又一典范。

  有那么一段时间,“人定胜天”被想当然地理解成“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我曾一直把它与“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联系在一起。

  可“人定胜天”的词义,真的只是“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么?

  宋代刘过《龙洲集·襄央歌》中有“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其中的“兮”字为语气词,“定”字不是助动词,不能作“一定能够”去解释。“人定”是一个词,意为“犹言人谋”,整个词义应为:人心安定,人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人类体现出的凝聚力和力量能够超越自然界。

  过去有些人认为,战国末期的荀子提出了“人定胜天”思想,据此以为找到了“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的原始理论依据。其实,“人定胜天”并非出自荀子之口,只是后人的推断和误读。荀子从先秦时期关于天人关系问题的争论中总结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与“人类一定能够战胜自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荀子认为,“天命”是具有必然性的自然法则,提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即不能消极地顺从自然,而要主动地控制和利用它,人如果掌握自然规律,就能够使天地万物为人类服务。

  淠史杭灌区工程,正是“制天命而用之”的壮举。历经数十年的验证,淠史杭工程规划设计科学,布局合理。淠史杭灌区安徽境内有效灌溉面积一千万亩,约占全省四分之一,加上河南境内的九十八万亩,总灌溉面积与都江堰在伯仲之间;灌区自流灌溉达百分之八十,提水灌溉占百分之二十,自流灌溉一劳永逸,惠及灌区区域人口一千三百三十万人。工程地跨一点三万平方公里,不仅解除了淮河两岸的旱涝之灾和人工灌溉之苦,还把江淮分水岭地区变成旱涝保收的大粮仓。

  在灌区三大渠首之一红石嘴枢纽工程进水闸上能清晰看到,梅山水库的水在这里一分为三:一路入史河总干渠,灌溉安徽境内史河灌区二百八十五万亩良田;另两路奔南干渠和史河故道,按二点七比一分水比例向河南省梅山灌区输水。陪同的人说,灌区分水本来是个很麻烦的事,容易引起争议,但我们当初商定的二点七比一分水比例,安徽河南两方面都满意。数十年来,没有任何争议,很不容易。

  位于河南固始县的黎集,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进水闸等建筑已显斑驳破旧,它是梅山灌区的一个枢纽工程,渠道的活水常年奔流不息。见到灌区管理总局来人,固始县水利局的负责人异常激动,他说,固始县是河南第一人口大县,也是农业大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连续多年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能够旱涝保收,都得益于淠史杭灌区的支持与支撑。

  有人形容说,人类文明大致经历过三个形态,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生态文明则是“绿色文明”。

  修建之初,淠史杭只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水利工程。如今的灌区,依然留有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印记,而生态文明作为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居然在这里有了集大成,数十年过去,逐渐释放出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合肥政务新区有个著名的天鹅湖,每天游人如织,已成新区一景。我常去溜达,却并不清楚,天鹅湖的水居然也来自淠史杭灌区。

  “大蜀山分干渠灌区原灌溉范围现大多发展为城区,不再有灌溉任务,渠道主要功能由灌溉引水转变为城市生活引水及城区生态补水。”合肥市西南部生态补水管理中心副主任杨传保带我们沿大蜀山分干渠溯渠而上。

  “生态补水是个什么概念?”我问。

  “就是通过采取工程或非工程措施,向因最小生态需水量无法满足而受损的生态系统调水,补充其生态系统用水量,遏制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逐渐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能自我调节的基本功能,实现新的生态平衡。当市民被沿岸秀丽的风景所吸引时,其实这些都是灌区的生态补水带来的。”

  杨传保指着眼前的匡河和天鹅湖说:“如果没有淠史杭灌区生态补水的滋润,枯水期就只能看到干涸的河床与湖底。”

  如今,灌区的城镇供水不仅是合肥市的主要水源,约占合肥城市供水量的三分之二,还是皖西中心城市六安的唯一水源,并为沿渠十余座县城和近百个乡镇居民饮水进行补给,全灌区约五百万城镇人口的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在六大水库及三大渠首所在的六安市,因为实施多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天蓝、山绿、水清。原生态的六安茶谷,孕育出六安茶叶著名的“五朵金花”——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舒城小兰花、华山银毫,还有以霍山石斛为代表的西山药库,以及江淮果岭……昔日的贫困山区,这几年依靠生态扶贫,老百姓充分享受到“金山银山”带来的实惠,全面脱贫、稳定脱贫,已然不成问题。

  风景如画的灌区,近年来更催生出红火的水利旅游。龙河口水库,现称万佛湖,是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2016年11月正式授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水库大坝、梅岭电站、溢洪道、牛角冲进水闸等水利设施均已成为景点。湖内波光潋滟,一碧万顷,港汊曲折,岛屿林立,各显姿态,辅以万佛石林、摩崖石刻、幽谷新月、龙柏山道等,沿湖数十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已成让人流连忘返的安徽省十大旅游基地,2017年上半年接待游客八十四点四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四点六亿元。素有新中国第一坝之称的佛子岭水库,如今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去年已建成,磨子潭水库也正积极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现在能直观呈现和受益的实物,水利工程应该算是其中的翘楚。这在淠史杭灌区得到印证。

  被纳入到淠史杭“长藤结瓜”式灌溉体系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芍陂(音quèbēi,今名安丰塘)就是一例。它是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兴修的,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还早三百多年,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它所凝聚的人类智慧和力量,古今相连,心心相通,融为一体,得到如此巧妙完美的结合。

  走近位于寿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芍陂,岸边庆丰亭门楣上,“天下第一塘”几个大字赫然醒目。堤岸蜿蜒二十五公里,绿树成荫;塘堰蓄水一亿立方米,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二十七座斗门,灌溉农田百万亩,沃野千里,郁郁葱葱……登亭四顾,心生壮阔,胸中澎湃。

  淠史杭,一个纯粹的治水工程,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其事其神,世人景行。

作者:斯雄

  斯雄,本名朱思雄,湖北洪湖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以编报纸、办杂志为主业,业余写作散文随笔,兼及时评。现为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社长,高级编辑。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人大新闻奖、中国政协新闻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著有《南沙探秘》《游方记》《盛开的紫荆花——一个内地记者眼中的香港》《香港回归十年志(2003年卷)》《平等的目光》等。中央电视台“亲历·见证”栏目为其拍有纪录片《双城故事·爱在他乡》。

  2017年斯雄推出游记散文“徽州八记”系列,第一记为《琅琊山记》,第二记为《凌家滩记》,第三记为《石牌记》,第四记为《大通记》,第五记为《小岗村记》,第八记为《花戏楼记》。这次推送的是“徽州八记”第六记《淠史杭治水记》的有声版。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