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访李雪健: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作者:任姗姗 发布时间:2016-10-19 09:15:10 来源:人民网 字体:   |    |  

  10月13日,人民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侠客岛”先后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文章《我的文学情缘》,14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全文刊登该文。

  在这篇文章里,习近平唠家常般地谈起他的文学阅读史。从孩提时“岳母刺字”的刻骨铭心,到为官宁德时对寿宁知县冯梦龙的心有灵犀,从梁家河窑洞里手不释卷读《浮士德》,到古巴首都哈瓦那两度凭吊海明威,雕刻时光般的讲述,把人带入了一段文学滋养、理想激荡的时空之旅。

  深情的回忆和亲切的讲述,透露出习近平对文艺事业的深厚感情,对文艺创作的热切期待。如果说《讲话》是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层面对文艺工作做出定位和提出要求,那么这篇《我的文学情缘》则更多地从他个人阅读欣赏经验角度,印证了文学艺术给人的巨大精神力量。两者互为表里,深化着我们对文艺创作时代使命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两年以来,文艺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关注和努力更加升温。文艺如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更加有益于世道人心,怎样以文化的方式塑造中国独特的国家形象,以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助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要扛起肩上的重任,中国文艺还需进行有闯劲、有韧性的不懈探索。

  与银幕上比起来,李雪健还要清瘦些。他坐在沙发上,从上衣口袋掏出两幅助听器,一边调试哪一副效果更好,一边歉意地指着耳朵说:“听力下降得厉害。”

  “演戏怎么办?”我提高了声调。

  “带着这玩意儿不是穿帮了嘛。我就把对方的台词都背下来,他们一张嘴,我就知道说什么了。”李雪健微笑说,声音些许沙哑。

  15年前,一场大病差点夺走了李雪健的艺术生命。病发后复出,他洞悉了很多,唯一放不下对“戏”的痴迷。“每年只接一部戏”,这是4年前李雪健对观众的承诺。

  最近两年,他“食言”了。去年播出的电视剧《嘿,老头儿!》里,他让观众笑中带泪中记住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刘二铁”;今年上半年的口碑之作《少帅》,他以“神”一般的演技复活了枭雄张大帅;在7月上映的电影《老阿姨》中,他又挑起了解甲归田的农民将军甘祖昌一角。

  一个又一个新角色,立在观众心里,不变的,是李雪健对“戏”的痴迷。

  “演了那么多角色,不知道哪一个最接近您?抑或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您个人的色彩?”一直以来我都好奇,演谁像谁的李雪健,是把自己变成了角色,还是把角色变成了自己。

  “我的条件不能成为一个偶像。所以,更多的是尝试不同类型的人物。做一个合格的演员,就是要用自己的角色与观众交朋友,我选择了这条路。”他停顿了一下,补充说:“影视艺术是集体创作。舞台剧有几个月的时间排练,可以边排练边改变,边演出边调整。影视就没办法。所以在创作前期,你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做准备。别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一个角色火了,可能有种种原因。做演员,要自知。”

  “您说过,自己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剧组领盒饭。”

  “为什么?证明你在剧组开始创作了。我生病的时候怎能想到,3年后还能拍戏,所以觉得幸福。演员演戏给观众看,这是职业。我喜欢这个职业,再一个演戏了,又赚钱了。”

  “您还看重钱吗?”我半开玩笑说。

  “我不看重钱,吃什么呀?”他也半开玩笑,将我一军。

  “那为啥没见您拍广告?”我不放松。

  “92年,有人找过我。拍《焦裕禄》,我前前后后得了6000块,《渴望》是8000块,《水浒传》是13万。92年一个广告要给我20万,挺吸引人的。”他脖子一缩,眯着眼睛,旋即又严肃起来,“一个肝药广告,让我化妆成焦裕禄,在河边走,捂着肝脏的位置。我一听,再多钱也不能做。”

  “后来我做了一个含片的广告,台词是‘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结果没几年,我在《搭错车》里演一个哑巴。有记者问:您不是说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吗,这回哑巴的角色怎么演的?”他叹了口气,“丢人!我自个儿抽自个儿。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有些事是不可以做的,你要考虑到你是公众人物。”

  “我也迷茫过。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我在发言中提到了《横空出世》。那里面胖胖的形象让我很懊悔。没出名的时候怎么能减肥,出了名,需要这个人物瘦的时候,怎么就没减肥了?那还是思想有问题了?”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组织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李雪健不仅是参会的文艺界代表,还做了主题为《用角色和观众交流》的发言。会后,这篇朴实、真诚的发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这篇发言我准备了一夜。”他的眼睛特别亮,好像回到了两年前,“讲实话,我就是个普通人,高水平的语言我也不会。能和总书记说说心里话,讲讲我作为演员的幸福感,对现在艺术创作的一些担心,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机会。”

  “发言结束后,总书记谈到了宋大成、宋江,谈到了焦裕禄、杨善洲,也讲到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讲到了杨善洲的那句话:共产党员也有职业病,共产党员的职业病就是自找苦吃。他说,雪健讲的这个职业病,讲得好。”

  “总书记后来在讲话中谈到了自己读的书、看的电影,年轻时候的知青生活,聊天一样的话语,特别亲切。还讲到,知青时候姐姐接他回家,问他想吃啥,他说想吃面。座谈会开的特别好,这是我一辈子的幸福”。

  一连串的回忆,满是李雪健鲜有示人的“骄傲”,属于演员李雪健的“骄傲”。

  “总书记与大伙握手,我看到他的眼神里,有一种亲切、信任、关爱、鼓励。这两年就是在这样的情感下创作。我是个演员,不能光喊口号”。他说,座谈会一周年的时候,有记者提出采访,他婉拒了。“没有拿出作品来,心里不踏实。”

  李雪健又从那旧旧的布袋子拿出了一个精心装裱的相框——文艺工作座谈会结束,总书记与他握手时的合影。“这幅照片我自己家里摆了一幅,又给老爹洗印了一张,摆在家里的客厅。老爹自豪呀!”

  “马上两周年了,座谈会上总书记的讲话,大家的发言还经常在脑海里闪现。有一首歌,我们年轻的时候唱过,那天发言的时候我也唱了。”他若有所思,而后用手在腿上打着拍子,哼唱起来——

  “共产党员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到了每一个地方,都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为什么共产党员焦裕禄、杨善洲能在人民心中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为什么一个朴实的演员和他塑造的角色,能在观众心中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或许,所有的答案都在这两句朴实的歌词吧。

  记得20多年前,作家史铁生曾写过一篇《印象与理解——写好人李雪健》。在史铁生看来,“李雪健是以真诚和实干在超越自卑,他所要求的好报是精神的快乐。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任何行为和事业,本无失败可言”。史铁生断言:“李雪健非常可能成为最幸福的人。”

  20年后的今天,李雪健告诉我,“一个演员,你演的戏没人看,能幸福吗?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这是我的幸福,我的追求。”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