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资本蜂拥进入中国电影市场 电影人呼吁对资本保持警觉

作者:杨莲洁 发布时间:2016-06-14 09:43:59 来源:北京晨报 字体:   |    |  

 

张强、曾茂军、于冬、叶宁与黄建新(从左至右)在电影论坛上。

近两年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中国电影行业彻底告别了“差钱时代”,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资本的蜂拥而至也让本就不成熟的中国电影产业产生了不少乱象:例如《叶问3》的票房造假以及相关金融衍生品兑付困难等。昨天,阿里CEO张强、著名监制黄建新、博纳影业总裁于冬、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等齐聚上海电影节金爵论坛,探讨资本与电影的融合。

资本涌入让电影业不差钱

去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超过44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8.7%。如果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中国电影有望在三年内超越北美,跃居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张强、于冬、黄建新等电影人都同意,这样的票房增长速度跟资本大量涌入中国电影市场有很大关系。曾茂军算了一笔账,目前国产电影大概每年700部,平均下来每部电影2000-3000万元的投资,这意味着每年国产电影的制作就需要150-200亿资金。他认为,中国电影必须得到资本的支持,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于冬对十年前电影产业的窘境记忆犹新,他回忆2001年的时候国产电影产量不足百部,没有任何资本青睐电影公司。“那时候,我们这样的民营电影公司能够找到三五十万人民币,就是一笔很大的资金。”于冬说,现在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进入了“不差钱”的时代。张强也认同现在中国电影领域的资本非常活跃,他回忆说:“十多年前,电影人是拿着剧本去找钱,现在是很多投资方拿着钱去找剧本,找创作团队。”

资本涌入改变了产业模式

资本的涌入,让中国电影不差钱的同时,也改变了电影产业的固有模式——网票、票补、娱乐宝、电影金融衍生品这些全新的名词火速“攻占”了与电影相关的网页。张强就指出,通过资本和技术的力量,中国电影的在线售票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样的改变未来可能还会扩展到电影的制作、发行等领域。“总体来说,资本和技术可以推动中国电影行业去创新,实现更好发展。”张强说,中国电影一直以来很羡慕好莱坞的电影衍生品产业,但自己的电影衍生品产业一直都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而随着资金大量的涌入,中国电影产业的衍生品变现有望实现。昨天,阿里影业旗下娱乐宝举行主题为“人人都能玩的赚”的发布会,宣布与派拉蒙、二十世纪福斯、日本圆谷制作株式会社、梦响强音魅力星晨达成衍生品开发协议。

不过,身为电影产业创作端的监制兼导演黄建新则对资本涌入冲击固有的“导演中心制”表示担忧。“资本的进入给电影带来了一个工业化趋势,而工业体系是定位电影职业从业者在电影产业里的位置。中国过去是导演中心制,工业体系就打破了这种体系,这就引起了普遍的传统意义上的导演的巨大反弹。”

要对资本涌入保持警惕

虽然都承认资金涌入对中国电影产业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业界大佬们都不忘呼吁对资本保持警惕。曾茂军直言不讳:“资本是逐利的。如果某一个资本介入电影不是希望通过电影本身挣钱,而是希望通过打着电影旗号的复杂金融工具增钱来补贴电影,这对电影本身是有伤害的。资本和电影的关系,度的把握很重要。”曾茂军提出,应该对那些试图通过电影挣快钱的资本保持警惕。

黄建新也同样呼吁对资本保持警惕。因为资本的大量涌入抬高了演员的片酬,让很多有着好的剧本、但投资额比较中等的电影被逼放弃选择明星演员。“可能这样的电影投资总共4000万,请两个明星主演的片酬就超过了这个成本。而有的戏又不是文艺片,不能完全用新演员,就很尴尬了。”黄建新说,现在的情况是现在中国缺少成本中等、靠创意赢取市场空间的电影,这并不是好的现象。此外,还有一些资本大肆搜罗IP,其目的不是利用IP拍成电影,而是想囤积IP转手赚钱。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