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军力对比

作者:朱晓明 胡博 发布时间:2016-06-13 21:59:02 来源:人民网 字体:   |    |  

——蒋介石的底气从何而来

  1946年的夏季伊始,对于国共双方来说,战争的阴云已经由“山雨欲来风满楼”快进至“一触即发”,国民党打响内战第一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战争前夜如喉咙被掐住般令人窒息,国共双方的士兵们在黑夜中都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等待着随时响起的霹雳,这霹雳将改写这个国家的命运和他们自身的命运。

 

 

 

1.jpg

  抗战的胜利,使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声望达到巅峰,但当蒋介石调遣部队开赴日伪军占领区受降时,却严命中共领导的武装不得参与受降,这种单方面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行为遭到中共方面的强烈反对。

  为了获得更多的占领区,尤其是华北和东北地区,国共双方大打出手。从1945年9月开始到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军的战事从未停止,由美国出面促成的军事调停小组几乎形同虚设,使得原本应该在战后转入建设的中国失去了和平的机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蒋介石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在取得来之不易的抗战胜利果实之后,又坚定地继续发动“剿共”战争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蒋介石对3个月内“剿灭共匪”盲目充满信心呢?我们不妨来探讨一番。

  一边整军一边备战

  为了限制中共军队在抗战胜利后的发展,蒋介石在8月13日,也就是抗战胜利的前两天就做出了新的军事部署,他命令第1战区所属部队向洛阳推进,第2战区所属部队向太原推进,第3战区所属部队向杭州推进,第5战区所属部队向郑州、开封、新乡推进,第6战区所属部队向武汉、宜昌、沙市推进,第7战区所属部队向汕头推进,第9战区所属部队向南昌推进,第10战区所属部队向徐州、海州推进,第11战区所属部队向保定、石家庄、北平、青岛、济南、德州推进,第12战区所属部队向察、绥、热三省推进,第2方面军所属部队向广州推进,第3方面军所属部队向南京、上海推进,第4方面军所属部队向长沙、衡阳推进,新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负责东北的接收。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下令向解放区推进,美国政府也调动大量运输舰和运输机帮助国民党军队向南京、上海、北平、济南等地输送军队,为蒋介石在全国各地的接收创造有利条件。

  蒋介石的一系列举措不仅遭到了中共方面的强烈抗议,还遭到大量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反对,全国人民普遍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和独裁。对此,蒋介石不得不公开连电邀请毛泽东前往陪都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以做出期望和平的姿态,暗中却秘密重印《剿匪手本》给各战区,进行“动员戡乱”。

  在中共方面,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下旬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提出和平建国的方针,开始构想以走议会道路的方式避免有可能发生的内战。但在谈判的同时,也要对国民党军队保持高度的警惕,尤其是对于进犯解放区的各种行为给予必要的反击。

  1946年1月,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美方马歇尔三方参加的整军谈判得以进行。经过多次争论和调停,确定了《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国共达成了5:1的军队分配比例。同年2月,三方共同签订并公布了整军方案。方案发布后,国民党军队和中共军队均做出了整军姿态,明面上各自进行整编复员,虽然各怀目的,各有方法,但也各自达到了目标。

  在国民党方面,根据1945年7月国民政府军政部的统计,国民党军队当时拥有280个步(骑)兵师、32个炮兵团,以及宪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等特种兵81个团又50个营,连同各战区的挺进纵队在内,拥有兵力422万人。要是再加上各军事机关的85万人、军事学校的16万人,仅陆军的总兵力就达到空前的524万人。此外,蒋介石还命令军政部长陈诚收编几十万伪军为己用。

  在武器装备上,国民政府获得大量的美援,又接收了100万日军所使用和库存的各种装备,使国民党军队在装备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另一方面,蒋介石在军事会议上进一步确定了对付中共的军事方针,其要点是:1.提出“戡乱”规划;2.确定“剿匪”的部署和方针;3.制定新的“剿匪”战术;4.确定“先关内后关外”的“剿匪”步骤。

  为了应对即将全面爆发的战争,蒋介石决定恢复“围剿”红军时期的一系列军事机构,如将战区司令长官部改组为绥靖公署,将集团军改组为绥靖区或整编军。对外与中共积极联络商讨组建联合政府及军队整编事宜,对内则以裁军为由削弱地方派系的实力,充实中央军各部战斗力。

  在中共方面,毛泽东于3月6日以中央名义电示华东局、晋冀鲁豫局、华中分局并告华北、晋绥领导人:部队立即开始复员。各区立即拟定计划,并先后付诸实施。中共的目的很明显,一是为了精兵简政,二是为了争取舆论。在精兵简政的同时,各区部队还进行了百日大练兵,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此外,中共还在敌情搜集、情报侦察,通信联络、攻坚爆破等方面及内战开打后的军队部署有明确的准备和应对,尤其在情报侦察方面十分出色。

  与此同时,中央军委作战部于6月8日根据当时8个区的作战概况,绘制敌我态势图,指出:1.晋绥区正加紧防御作战准备,主力与民兵进行训练演习,在绥东诸要地设防,取“后发制人”方针;2.晋察冀区作战步骤是:确保张家口、承德两大战略据点;巩固后方剿灭土匪;以“蚕食”反“蚕食”;积极备战迎接大规模进攻;做好对付全面内战的准备;3.晋冀鲁豫区周围有国民党军17个军,来自豫北的威胁最大,其作战部署是:全面内战爆发后,在敌大举进攻时以主力一部配合民兵进行扭击作战,控制主力机动使用;采取敌进我进方针,夺取石家庄、安阳,甚至开封、郑州;4.中原部队完全被包围在形势危急的狭小孤立地区,今后行动计划是分两股向西、向南突围,一部以游击方式坚持原地斗争;5.山东区准备在国民党军发动进攻时,采取“北攻南守”方针,向济南进逼;6.华中区部署主力在南线机动作战,计划以2至3个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来打垮敌之进攻;7.华南区为解放区中最薄弱和我方处于完全劣势的地区,基本上是坚持游击战;8.东北区有基干武装34万余人,控制东北70%的县市,作战方针是避免与北进之敌进行主力作战,诱敌深入以分散其兵力,便于各个击破。

  关于整军的结果,1946年5月,中共向重庆军事三人小组提交了《中共领导的解放军延安总部关于整编复员实施计划的报告》,称四个月来共复员52.9万余人。而据军委作战部在1946年7月综合各区报告写出的《复员工作初步总结》中记载:四个多月来已复员18.9万余人,两个数据相差整整34万。

  双方就是在这种一边整军,一边备战的情况下,互不信任、打打停停。

  整编后国民党军队战力提升

  在1946年6月之前,国民党的统治区土地面积达730余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6%;人口3.3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1%。国民政府控制了全国75%以上的城镇,几乎包括全部大城市;控制了全国62%的铁路和绝大部分矿产、能源等国家经济命脉,拥有国内的几乎全部近代工业,军事工业也有一定基础。

  而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土地面积只有2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4%;人口1.36亿,占全国人口的29%。解放区绝大部分经济落后,土地贫瘠,资源缺乏,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基本没有近代工业,军事工业的数量极少。

  据统计,在兵工生产上,中共军队共有67个大小工厂生产武器、弹药,月产迫击炮2门,掷弹筒837个,步枪1030支,机枪15挺,地雷7650个,手榴弹28万余枚,迫击炮弹4710发,掷弹筒弹药1.78万余发,子弹29.4万发,刺刀50把。

  而国民党方面拥有27个大型兵工厂专事生产,其中月产步枪5.37万支,轻机枪1480挺,重机枪830挺,冲锋枪3290支,手枪2100支,迫击炮858门,山炮40门,火箭筒5支,手枪子弹6.2万发,步机枪子弹3670万发,枪榴弹筒4000支,掷弹筒1500支,枪榴弹42万发,掷榴弹5万发,山野炮弹7.7万发,榴弹炮弹7000发,火箭弹1000发,迫击炮弹32万发,战防炮弹5000发,破甲弹1万发,手榴弹116.3万枚,炸药包3万个,十字镐5000把,工兵器材3万件,装甲车250辆(注:以上数据不含专事生产山炮的第70兵工厂)。

  此外,国民党军队还从投降的日军处获得了步枪68.5万余支,手枪6万余支,轻重机枪2.9万余支,步机枪弹1809.9万余发,手枪弹203.5万余发,各类火炮12439门,各种炮弹207万余发,战车383辆,装甲车151辆,卡车及特种车22800辆,各种飞机1068架,各种舰船1400艘。如再算上美援军需物资的话,中共军队在这方面完全处于劣势,如果战事爆发,根本不能满足大规模作战的需要。

  国民党军队在经过指挥机构的重组和野战部队的整军之后,计裁撤170万人。据当时的国防部统计,留存兵力为430万。其中野战部队计86个整编师(军)、248个整编旅(师)约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联勤及军事机关院校等101万人,非正规军约74万人。

  陆军部队中,蒋介石拥有22个美械或半美械整编师(军),其中尤以整编第11师、整编第74师、第5军、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6军最为精锐,被誉为“五大主力”。海军在美国、英国等国的帮助下不断得到加强,加上接收的日军舰船,至1946年10月已拥有各类舰只326艘。空军则拥有8个大队又1个中队,计各类飞机900余架,其中有2个轰炸大队、4个驱逐大队、2个空运大队、1个侦察中队。

  在兵力部署上,国民党军队与中共军队接壤的“战区”中,徐州绥靖公署拥有23个整编师(军),其中中央军嫡系精锐部队为14个师。其次为郑州绥靖公署,拥有17个整编师(军),其中中央军嫡系精锐为9个师。再其次者如北平行辕拥有11个整编师(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拥有7个军。

  由于国民党方面这次整军的重点在于裁汰老弱游杂,精简指挥机构,因此在野战部队的实际整编中影响并不大,反因编制的调整和装备的更换使战斗力得到提高。如第74军,编前官兵32720人,整编为第74师后为30978人,另有配备该师待编1548人;第25军,编前官兵27117人,整编为第25师后为26716人,配备该师待编4321人。这些部队如将待编人员编入的话,则比原有人数更多。

  经过整编后的调整,国民党军队在武器装备的方面也得到了提高。如装备美械的整编第74师,装备步枪16154支(原有16015支),轻机枪992挺(原有992挺),冲锋枪2963支(原有2447支),重机枪177挺(原有34挺),迫击炮302门(原有283门),掷弹筒640支(原有411支),火箭筒46支(原有45支),战防枪45支(原有43支),75山炮24门(原有22门),37战防炮34门(原有36门),配备步枪弹75万余发,轻机枪弹73万余发,冲锋枪弹64万余发,重机枪弹54万余发,迫击炮弹1.3万余发;枪榴弹4000余发,火箭弹1600余发,战防枪弹8000余发。

  再如装备日械的整编第25师,装备步枪9139支(原有8939支),轻机枪713挺(原有813挺),重机枪164挺(原有164挺),迫击炮255门(原有255门),掷弹筒1013支(原有182支),山炮36门(原有43门),野炮12门(原有8门),战防炮4门(原有12门),配备步枪弹184万余发,轻机枪弹273万余发,重机枪弹9万余发,迫击炮弹1.7万余发,掷榴弹2.2余发。

  即便如装备国械的杂牌军整编第21师(属川军系统),在整编时减少武器装备的情况下,仍能装备有步枪10548支(原有15402支),轻机枪793挺(原有1003挺),冲锋枪29支(原有172支),重机枪215挺(原有203挺),迫击炮175门(原有265门),掷弹筒181支(原有181支),山炮1门(原有1门),野炮2门(原有3门),榴弹炮1门(原无),战防炮4门(原有4门),配备步枪弹186万余发,轻机枪弹12.9万余发,冲锋枪弹28万余发,重机枪弹81万余发,迫击炮弹5317发,掷榴弹2700发。

  “土八路”转为正规兵团

  通过组建和整编,中共军队野战军共有24个纵队和相当于纵队的师、11个旅和相当于旅的师,共61万余人。地方军划分了34个三级军区、113个军分区(其中11个由独立旅或警备旅兼),51个独立旅(师)或警备旅、5个骑兵师(旅),连同后方机关共66万余人。合计127万余人。

  相比起来,中共军队的装备比较落后,基本是在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伪军步兵武器和少量火炮。在部队组成上,步兵为主要作战力量;炮兵方面,纵队属以上炮兵(不含旅、团队属)有14个团、17个营和38个连;工兵有少量连、排分队;装甲兵只在东北有一个战车大队,各型坦克20辆,装甲车、汽车、牵引车共40辆,战斗力弱小;海军、空军则是全无。在兵力部署上,中共军队以华东地区兵力最为雄厚,西北地区较为薄弱,发展最快的则是东北地区。

  在兵力分布上,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7大战略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总兵力2.8万人;晋绥军区总兵力5万余人;晋冀鲁豫军区总兵力27万余人,野战军有第2、第3、第4、第6、第7五个纵队;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总兵力42万余人,其中山东野战军有三个纵队,华中野战军有三个纵队又两个师作为机动部队;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34万余人,其中野战部队有三个纵队和两个师;晋察冀军区总兵力22万余人,野战纵队四个;中原军区总兵力5万余人,野战纵队两个。

  抗战前,国民党军队常将几个师临时组成纵队进行作战。在红军方面,短时间内也曾以纵队作为军下面一级单位使用。抗战时期,八路军曾短期编组过第1至第5纵队,均为军级,但并不适应分散的游击作战,遂撤销。抗战结束后,遵照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扩兵与编组野战军的指示》,八路军、新四军各部纷纷组成师、旅或纵队一级的正规部队。

  一言释之,纵队的地位要高于旅(师),在解放战争中,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部队的不断增加,以及为适应军事战略和作战形式的变化,即由“土八路”的游击战转为正规兵团的运动战,就需要编组更大编制和级别的野战兵团,能够在本战略区甚至能调至其他区域实施机动作战,再加上要避免与“八路军”“新四军”这样熟悉的“军”的番号混淆,就使用了“纵队”一词作为基本战役军团的编制单位以示区别,而不是直接使用“军”的番号和编制。

  在纵队的番号上,各大战略区因各自为战,自行命名,所以并没有在全军范围内统一。按照数字序列,都是从小的数字开始,所以,如几个战略区都有第1纵队、第2纵队等。不过有一点是共识,即都没有“第5纵队”,看来那时对这个颇有内涵的番号还是相当忌讳的。在后来的发展中,有的军区的野战纵队都排到了第15纵队,也要把第5纵队空着。直到1948年3月,东北部队才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组建了第5纵队。纵队的编制也很不正规。有的纵队拥有3个旅、9个团,有的则仅2个旅,4个团或6个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规模运动战的作战能力。像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原新四军第3师,后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进军东北时,拥有4个旅15个团(含师直3个特务团)3.5万余人,如此“巨无霸”部队是唯一特例。

  纵队的组建上,一般以一个三级军区为基础,抽调所属各军分区主力(基干)团组成,例如1945年10月组建晋冀鲁豫军区1纵(今北方战区陆军第16集团军)时,纵队领导机关及其直属分队由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三级军区)之9分区一部和8分区新基干6团组成;由8分区领导机关、直属分队大部及其4团、6团、7团组成第1旅;由11分区领导机关、直属分队一部及其10团、12团和1分区3团组成第2旅;由10分区领导机关、直属分队一部及其20团和8分区2团、9分区16团组成第3旅,全纵队共15000余人。1946年3月,1纵因在向东北进军4个月中的连续行军作战,比较疲劳,减员较多,奉命在晋察冀进行整编,全纵队由原来的3个旅10个团缩编为3个旅6个团,每旅只2个团。

  还有的纵队是以抗战期间就成立的主力部队或抗战胜利时组建的主力师为基础扩编而成,如粟裕的嫡系部队——新四军1师第3旅,在1945年初,改为苏浙军区第3纵队,是新四军军部确定的11个甲等作战旅之一。抗战胜利后,先改为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1946年5月,以其为基础扩编为华中野战军第1师(军级建制),下辖第1、3旅,共6个团1.6万余人(空缺的第2旅于1946年10月才组建)。该师特别擅长运动战,后来改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是华野6大主力纵队之一。

  国军高级将领盲目乐观

  从整体上来看,中共军队无法与国民党军队相比。就是在个体上,官兵素质和武器装备上也无法抗衡。比如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新编第1军,全军29412人,装备步枪18184支,轻机枪1412挺,重机枪219挺,冲锋枪2647支,迫击炮403门,战防炮72门,山炮31门,榴弹炮12门,战防枪84支,掷弹筒414支,火箭筒68支。又如华东地区的整编第11师,全师共有官兵2.8万余人,装备各种枪11520支(挺),其中冲锋枪2370支;各种火炮440门,其中榴弹炮8门,火箭筒120支。

  而在中共军队方面,以1946年8月成立的装备最强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为例,全纵队共有2.7万余人,装备各种枪13991支(挺),其中冲锋枪仅92支;各种炮(主要是小口径炮)46门,其中75毫米山炮12门;运兵汽车无。整编11师和1纵相对比,枪支数量大体相当,但自动火器前者是后者的26倍;火炮数量上,前者是后者的9.5倍,且口径大,射程远。

  在实际的交锋中,中共军队虽然在1945年底先后取得上党和邯郸两次战役的胜利,并重创部分国民党军队。但这些损失对国民党方面来说微不足道,且损失的又都是杂牌军,这种情况反而对蒋介石裁撤杂牌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战事进入到1946年时,国民党军队开始扭转局势。如在东北战场上,蒋介石虽然将其列为次要战场,但为了不使中共迅速占据东北而投入了一些在远征印缅作战时期的精锐部队,尤其是新1军和新6军,曾经重创过日军,其战斗力可谓全国军队之最。在军事主官指挥得当,野战部队战力强悍的情况下,国民党军队连克重镇,士气高昂。中共军队则在辽阳、本溪、四平相继失守后,士气大挫,战斗伤亡和非战斗减员较大,加之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中共还抱有一定幻想,错误地宣传“打好最后一仗,东北和平就要来到”,因此相当比例的指战员产生了悲观厌战、幻想和平等思想。

  对此,林彪看得十分清楚,他提出“战争仅仅开始”。遂进行休整,开展形势教育,整顿组织,增强信心,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并补充大量新兵到野战部队。如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的第1师、第2师和7纵就补进了翻身农民9000余人。主力3纵9师一个师也补充了新兵1500余名。这些新兵有的来自翻身农民,有的来自县区武装,有的来自国民党军的俘虏(称为解放战士)。

  中共军队的作战形式要求每战必须集中优势兵力,至少三至五倍于敌,但在国民党军队主力部队有效组织的炽盛火力下,人海还是冲不过火海。1946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主力第4纵队(附第3纵队1个团)集中7个团的兵力,在沙岭围攻进犯辽东的国民党军队主力新编第22师第66团(团部带5个连及师教导营)2000余人,一昼三夜连续作战,仅歼灭624人。4纵付出重大伤亡,减员达2159人。战斗骨干和干部伤亡过大,部队锐气也受到严重挫伤,暴露出中共军队从游击战转入运动战的过渡阶段中的问题和弱点。4月开始进行的四平保卫战,国民党军队又凭借优良的美式装备,部队老练,士气高昂,而东北民主联军的部队虽然集中兵力多,却仍然阻挡不住对手的持续进攻,以致失守。

  因此,在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中共军队在兵力装备、士兵战技素养、军官指挥协同上跟国军相比都差了一大截,不过这些不足之处都在后面的战争进程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终于在不久之后一一得到扭转,使国民党妄图3个月结束战事的希望落空。

  反观国民党军队,在人力、物力、外援、军备具强的情况下,加上1946年初东北战场的接连告捷,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大部分高级将领都产生了盲目的乐观情绪,他们错误地认为击败中共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终于下定决心发动战争。

  1946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全面内战爆发后军事部署的指示,明确指出: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半年左右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胜负相当亦可议和,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强调:我大打必须在蒋大打之后,以示衅由彼启。6月23日,军委作战部编写《4个月来情况总结》中最后一个部分是“全面内战的危机”,更加认为“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决心毫无改变,目前正处在全面内战的前夜”。

  1946年的夏季伊始,对于国共双方来说,战争的阴云已经由“山雨欲来风满楼”快进至“一触即发”,国民党打响内战第一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战争前夜如喉咙被掐住般令人窒息,国共双方的士兵们在黑夜中都睁大了眼睛,竖起了耳朵,等待着随时响起的霹雳,这霹雳将改写这个国家的命运和他们自身的命运。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