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曾经的"慰安所"是拆是留?上海"海乃家"暂停拆除

作者:记者 发布时间:2016-02-25 21:04:43 来源:北京晨报 字体:   |    |  

 点击进入下一页

  2月23日,上海市原日军慰安所“海乃家”建筑拆迁被叫停。从外部看,这栋两层的建筑依然保存完整。

  近日,在上海市虹口区实施旧改计划过程中,一座曾用于原日军慰安所的建筑“海乃家”的拆留问题,引发社会关注。虹口区官方23日回应表示,该建筑不具备文保建筑的身份,但目前拆除工作已暂停,并已邀请有关专家和文保机构进行重新评估,“不管拆与不拆,都会做好有关记忆的保护工作”。

  作为日军侵华及“慰安妇”制度的重要罪证,曾经的慰安所在我国多地都有发现。如何保存这段特殊的历史记忆?虹口“海乃家”再次触及这一问题。

  原日军慰安所“海乃家”拆除暂停

  上海虹口区公平路上,有一个小小的里弄公平里。从里弄的入口一直走到底,就能看到一座由两层楼相接围起的石库门院落。这个住了十几户人家的院落,便是在二战期间曾经服务于日本海军军官的慰安所“海乃家”。

  作为被纳入计划的旧改项目,公平里从去年11月10日开始征收,首日征询就达到85%的签约成功率。近期,里弄开始拆迁。

  22日上午,作家陈丹燕在朋友圈中发出一张老式里弄的照片,并称“虹口区正在拆除旧日本慰安所海乃家旧址,不应该。”一时间,“海乃家”遭拆的消息广为传播,引发社会关注。

  虹口区新闻办23日回应表示,“海乃家”所在的公平路425弄12号地块,规划用作附近澄衷中学扩建和市政道路。征收之前,曾征询过文物部门意见。根据国家和市文物局有关规定,按照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该建筑不具备文保建筑的身份。

  不过,媒体报道后,拆除工作已经暂停,虹口方面已经邀请有关专家和文物保护机构对此建筑进行重新评估。记者当日下午在“海乃家”现场看到,院落大门紧闭,已无拆迁作业。

  “海乃家”服务的是日本海军军官

  资料显示,这栋房子建于20世纪20年代,主人是一位广东籍的纺织厂老板。“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屋主逃亡,房屋被日本海军占领,并被移交给曾服役于日本海军的日本军官坂下熊藏。双方订立合同,坂下每月向海军支付5日元房租,经营这家名为“海乃家”(海の家)的慰安所,并享受海军特别陆战队的军属待遇,慰安所所需的物品均由海军提供。1939年,经装修后的“海乃家”正式经营。

  “海乃家”是一家高级慰安所,服务的全部是日本海军军官。除在日军掳来的中国妇女中挑选“慰安妇”外,还有朝鲜女子和日本女子。为扩大经营规模,“海乃家”还在附近开设了一家“别馆”,到1940年时,“海乃家”共有“慰安妇”40人,其中来自日本和朝鲜的各10人,中国“慰安妇”20人。

  这些资料来自坂下熊藏的儿子坂下元司。他在1944-1945年间协助其父经营“海乃家”,并写下了《从军慰安所“海乃家”的故事》。他还对外公开了他所知道的慰安所内幕和细节。

  特殊的历史记忆如何保存?

  “海乃家”所在的公平里,一共有200多位居民。这里的住宅,房龄严重老化,很多居民没有独立的煤卫设施,生活条件恶劣。居民们对通过动迁改善居住条件抱以热望,这从征询时的高签约率可见一斑。

  但作为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海乃家”又不同于一般的老旧住宅。在日军侵华时期,虹口曾是其势力范围。目前,上海经确认的慰安所就有166个,其中虹口有30多个。在“海乃家”附近住了几十年的老居民李景芳期盼早日动迁,但也同时记挂着慰安所能否保留,毕竟“以前每年都有人过来参观的”。

  近年来,各地重视慰安所等历史遗存的保留。比如,南京将中国大陆首座经“慰安妇”亲自指认、以“慰安妇”为主题的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建成纪念馆,并于去年12月对外开放。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1702弄的日军在海外的第一家慰安所旧址“大一沙龙”,也已列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登录点。

  此前,了解到“海乃家”即将拆除时,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曾带领学生前来紧急抢救了门板、窗框等在原书中曾被描述的物件,“希望将来建立‘慰安妇’纪念馆的时候可以向世人展出”。不过,他也表示,日军慰安所大多设在中国,我们有责任将其中的典型保存下来,但也没有人主张过所有的慰安所都要保存。

  虹口区文化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海乃家”拆与不拆,都会做好有关记忆的保护工作,比如对建筑信息做好记录,对人文价值进行挖掘,与文物专业保护机构商讨加强合作等。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