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讲述时代、贴近群众 中国歌剧正扬帆

作者:记者 发布时间:2016-01-19 08:49: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体:   |    |  

  近年来,作为西方艺术表演形式的歌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走进剧院,尤其是去年年底在全国巡演的复排歌剧《白毛女》,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歌剧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与时代、与群众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剧目,也走出了一条歌剧民族化的创作道路。

  ——编者

  去年年末,文化部组织复排的歌剧《白毛女》全国巡演活动总行程超过1万公里,演出19场,现场观众达2.5万余人。《白毛女》的每场演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上海开票仅一天,演出票就一抢而空。杭州剧院的工作人员说:“这应该是杭州剧院今年最火的一场演出了。两层楼的剧院,一个空位都找不出来。”

  一部歌剧何以跨越70年仍有着如此蓬勃的生命力?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说,“《白毛女》是表现人民的作品,核心的东西就是人民的力量。今天的复排也是为了人民,让人民喜欢、感动。”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歌剧界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采风创作活动,在大江南北蓬勃开展。打柴、放羊、包饺子、贴饼子……《白毛女》剧组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冶乡河坊村,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更深刻地体悟喜儿和杨白劳的困苦生活;在陕西延安,云南昆明、玉溪,中国歌剧舞剧院剧目创作部多次组织歌剧《星海——永恒的旋律》《号角》等的采风创作,向当地民间艺人学习,在历史的现场受到启发;为创作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湖北歌剧舞剧院主创多次去鄂东采风,在民歌小调、东路花鼓声腔中找寻灵感……

  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中央歌剧院坚持在火热的生活中挖掘创作素材,用歌剧讲述中国故事。2015年,中央歌剧院创作了三部优秀的原创歌剧《北川兰辉》、《屈原颂》和《我的母亲叫太行》,这几部新创剧目,深深打动了观众,引发强烈共鸣。

  歌剧《北川兰辉》编剧胡绍祥回忆,主创人员在兰辉同志的家乡北川县采风,和兰辉同志的爱人、同事、生前好友多次座谈,参观地震遗址,参观新县城等,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创作思路。

  胡绍祥说,一开始形成的剧本和后来上演的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为在几次采风中,不断有鲜活的素材充实进来,使我们的创作思路逐渐清晰。《北川兰辉》的第二幕表现的是重建家园,一般理解是毁灭的县城异地再建。然而,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倒塌的房屋容易建,崩溃的心灵难恢复。北川中学校长15岁的儿子在地震中遇难,没人见校长流过泪,但从不吸烟的他学会了吸烟,白天拼命工作,夜深人静时围着废墟不停地转。没人知道他要转多久。在他们柔软的内心深处,有不可触碰的废墟。于是,我们就将重建家园这一幕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家园重建,一部分是心灵重建。“北川的同志观看后,对心灵重建部分感触尤为深切。”

  只有与时代、与群众相结合,歌剧才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和蓬勃的生命力。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感叹,通过大量走访兰辉的熟人、亲人、他帮助过的人,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才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否则是高大全和假大空,无法让人共鸣甚至感动。“这几部新剧场场爆满,给我们很大鼓舞。我对高雅艺术的前景充满信心,通过我们的努力创作,相信观众将回到剧院。”俞峰认为。

  “我们希望打造出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既是代表时代风尚的、又是有筋骨具有正能量的艺术作品。”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表示,我们要从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由繁入简,在创作中提炼精华,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展现出蕴涵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的浓缩艺术精品;要注重视听共鸣,歌剧是一种以音乐为主体的供人“听赏”的古老经典艺术形式,要在不影响观众欣赏音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该剧作为歌剧的视觉效果。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教授金曼以为,作为国际主流歌剧表演形态的美声歌唱,在我国始终面临如何民族化的问题。中国歌剧学派当然必须以中国风格为基本前提,而非“洋腔洋调”的外国风格。中国歌剧必须与时代相结合,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交融,曲调为中国北方民间音乐,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白毛女》可谓歌剧中国化的里程碑。济南观众李菁说:“《白毛女》在我印象中不像西洋歌剧那样阳春白雪,它有浓厚的现实元素和中国元素,像我们很多青年观众对过去的生活了解不多,但对这部戏却没有疏离感。”

  “我以为,一部歌剧在中国有吸引力与否,核心是其内容和形式是否能够赢得老百姓的喜爱。任何作品都不能脱离本民族的文化土壤,离不开观众。唯有常年扎根生活,与人民打成一片,了解、融入群众的生活,才能真正创作出好作品来。”延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俊虎说。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