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草婴去世:曾不进国家编制 仅靠翻译稿费生活
草婴翻译的《哥萨克》
草婴
草婴翻译的《安娜·卡列尼娜》
草婴归去 静晤托翁
几条悼念短信
中国著名翻译家、托尔斯泰文学作品译者草婴先生,因病于2015年10月23日18:02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3岁。“草婴先生为俄国文学贡献了一辈子,思想境界极高,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在他的鼓励下,我们才有了认真对待现实的勇气。希望他走好,请他放心,我们会继承他的遗志。”得知好友过世,定居莫斯科多年的著名俄国文学翻译家白嗣宏教授给草婴先生的夫人盛天民发了这样一条短信。短短几行字,道出了翻译界同行、晚辈共同的心声。
草婴先生在华东医院卧床近七年,这一年来身体状况一直不太理想,家人、同行和晚辈对于他的离开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他一旦真的撒手人寰,大家还是感到悲痛难耐。长期从事中俄文化交流工作的彭路飞说,他得知消息后,连回家坐地铁也坐过了站,他告诉记者:“我已用俄文知会了俄罗斯驻沪总领馆的文化参赞尤利娅女士,她收到消息也很吃惊,托我向草婴先生的家属表达慰问。”
同为俄语翻译家的高莽先生得知噩耗后沉痛不已,他说:“草婴先生算是我的老师,虽然我和他年龄差不多大,但是他的翻译成就比我大得多,我从他那里学习、汲取了诸多翻译经验。”说起草婴,青年翻译家黄福海伤感的语气里满是敬重:“我在2003年左右跟他有过接触,当时翻译家屠岸从北京来上海探亲,我们在一起吃饭。他说话很少,但是神情永远是坚毅的。似乎在说,翻译家不是空谈,关键要坐下来翻译,面对每一个字词。”他感叹地说,“草婴先生翻译作品的特点是准确流畅。这两点,对一般人来说很难兼顾,但草婴做到了。而且能够在十几卷作品中一以贯之,先生的译文就像是我们文学工作者的北斗星。”
一套煌煌译著
资深出版人、翻译家曹元勇回忆说,在他编辑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草婴先生翻译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我至今还记得,当初策划出版这套书时,让我心生高山仰止之情的,不仅是列夫·托尔斯泰博大的精神世界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同时也有草婴先生作为大翻译家所长年保持的人文情怀和独立良知。”他说,历史和现实,特别是“文革”中炼狱般的磨难,让草婴先生清醒地认识到,缺乏人道主义的社会有时候会变得多么可怕。“他从托尔斯泰的作品里看到了人道主义的力量,于是,作为独立翻译家的他,尽管身躯羸弱,却仍以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专注,持之以恒二十年,翻译了托尔斯泰的全部小说作品。所以,作为文学编辑和出版人,将草婴先生翻译的托尔斯泰作品完整地编辑出版,不仅是荣幸,同时也应该是使命和责任。”曹元勇前晚告诉记者,上海文艺出版社计划明年推出二十卷本草婴全集。
一个未了心愿
“不知道他的心愿能否实现”,与草婴一家相熟的彭路飞对先生的身后事有点担心。与留一座墓碑相比,让先生的精神流传下去显得更为重要。为此,草婴夫人盛天民两年前就考虑开办一间“草婴的书房”。她希望“书房”不仅存放草婴毕生收藏的书籍,供读者借阅,还能成为人们交流思想和学术的沙龙。此外,盛天民还想设立一个“草婴外国文学基金”,资助那些有志于翻译事业却生活窘困的年轻人。
不过,这一切都需要资金。草婴一生靠稿费生活,甚至连工资都没有,自然没有什么积蓄。两年前,这个基金只找到一位捐助人,那就是他们的小女儿、著名画家盛姗姗。两年后,临近俄罗斯领事馆的浦江饭店倒是有意愿辟出一间“书房”,但还是存在很多困难。不过,盛天民很乐观,她相信丈夫的心愿“总有一天会实现的”。(孙佳音)
翻译生涯
草婴(原名盛峻峰),汉族,1923年3月生,浙江镇海人。曾就读于上海雷士德工学院附中、松江二中和南通农学院。1941年起为《时代》杂志翻译有关苏德战争的通讯、特写等,并为《苏联文艺》翻译短篇小说。1945年至1951年在塔斯社上海分社工作,兼任时代出版社编译。上世纪50年代起作为专业会员参加作家协会,专门从事文学翻译。上世纪50年代末参加《辞海》修订工作,被聘为《辞海》编委,兼任外国文学分册主编。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翻译古典作品,主要是托尔斯泰小说。粉碎“四人帮”后,草婴迎来了其翻译生涯的春天,历时20年,完成了《托尔斯泰小说全集》12卷的翻译,共400万字。
草婴先生曾任中国译协副会长,上海翻译家协会首任会长,在翻译界享有崇高声誉。他毕生从事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和研究,为中国翻译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学术成就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1987年6月获高尔基文学奖(中国首位高尔基文学奖获得者);1988年获苏联对外友好文化联合会颁发的“友谊奖章”和奖状;2006年5月,草婴荣获俄罗斯“马克西姆·高尔基奖章”,并被俄罗斯作家协会吸收为名誉会员。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上海文艺家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妻子:老大哥渺小 但特别坚韧
大约三年前,记者曾在华东医院专访过草婴先生。至今记者还清晰地记得,那天老先生穿着一件红绿相间的格子衬衫,安安静静地窝在医院一角小花园的轮椅里,显得格外瘦小、温和。
采访过程中,草婴先生并不多话,多以其夫人盛天民代为回答。但是盛天民告诉记者,当有学生、朋友来看望草婴先生时,他就会特别开心。
言谈间,草婴夫人对草婴先生极为敬仰,她尊称草婴先生是“老大哥”,说:“草婴是那种牌不会打,麻将也不会搓,烟也不抽,酒也不喝的人,生活特别简单。可是,他就像他的笔名一样——虽是小草,渺小但特别坚韧,无论生活多艰苦,他从来没有放弃过翻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
草婴:人生苦短做好一件事
草婴是他1942年发表第一部文学译作《老人》的笔名,取自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说,“草婴,就是比小草还要小的意思。我觉得自己很平凡很渺小,好像一棵小草,火烧也好,被人踩也好,但我不会随便屈服,有了条件我还是会重新长出来。”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草婴是位大翻译家,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长期都是个不拿工资、不定级别、不进国家编制,仅靠翻译稿费生活的老人。其实,草婴本来是有机会当“官”的,1977年上海筹办上海译文出版社时曾请他出任总编辑,可他放弃了,他想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上,他说,“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并不很长,所谓人生苦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能集中你所有精力,在你的一生中做好一件有意义的工作,那就算不错了。”这一放弃就意味着他失去了很多唾手可得的待遇,但草婴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从18岁开始,我首先考虑的就是有限的精力、时间,怎么能够用到对社会、对人民最有益的工作上面。因此,我对时间的吝啬,也可以说节约,像犹太人节约金钱一样。”(李晓璐)
日琢千字呕血成书
草婴,20多岁时患过肺结核;1969年在干校期间,因过度劳累
导致胃出血,胃被切去四分之三;1975年劳动时,胸椎被水泥包压成骨折。“文革”结束后,用了20年时间,将长达400万字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共12卷)全部翻译完成。
2008年10月,草婴不慎从沙发上滑下,造成腰椎骨折送入医院。
草婴住院之前,每日早上六点就起床,吃完早餐读完报纸出门锻炼身体。九点钟,就准时把自己关在书房,谁都不让进。
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几十年,一年365天,草婴没有一天不翻译,每部作品都要看好多遍,一共花费了他20多年的时间翻译完12卷《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他每天的翻译速度只有1000字,盛天民感叹,他翻译的每个字,都是用心血“呕”出来的。
1941年起,草婴开始为《时代》《苏联文艺》等刊物译稿。20世纪50年代主要翻译作品有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一个高尔基文学奖中国首位获得者人的遭遇》、尼克拉耶娃的小说《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等。
1960年起翻译列夫·托尔斯泰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还译有莱蒙托夫长篇小说《当代英雄》。1987年草婴成为中国首位高尔基文学奖获得者,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上海文艺家终身成就奖。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