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扬名立威之战

作者:光亭 发布时间:2015-06-18 21:46:59 来源:观察者网 字体:   |    |  

——中共抗日伏击战之一

  在全面抗战开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在华北、华东战场上几乎是连战连胜,虽然没有实现自己所吹嘘的三个月灭亡中国,但也给中国军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地区取得的一次胜利,成为中国军队的第一场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意志。

  不过,很多人都把平型关大捷和平型关战役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件事情,尽管都发生在1937年9月间的平型关地区。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华北地区的日军先占领平津,又于8月转兵西进山西,攻占大同,随即直取山西省会太原。以阎锡山为司令长官的第二战区随即调集了8个军近十万人的部队在平型关一线阻击日军。这一战非常激烈,中国军队付出了惨重代价,牺牲的就有上万人,但是在经过将近20天的血战之后,平型关终告失守,这就是平型关战役。而八路军在平型关地区伏击日军的那场战斗,确切来说应该是平型关战斗,是八路军为了配合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从侧后袭击进攻的日军,属于平型关战役中的一个分支。因为取得了对日军的第一次胜利而多称之为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的战场不在平型关,而在灵丘县城西南30公里的蔡家峪、小寨、乔沟、白崖台、关沟一带。平型关则位于雁门关之东,今天山西省繁峙县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因为周围地形如瓶形而得名,明朝时改称平型岭关,后来才改为平型关。在历史上很早就是兵家重地,明朝时为内长城的重要关口,筑有关城。

  平型关北有恒山南有五台,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两山之间只有一条不是很宽的谷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谷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地势非常险要。而且这条谷地还是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之间最便捷的道路,一条东西向的古道从平型关穿城而过,东连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形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屏障。当代灵丘到太原的公路就从这条谷地经过。  

36272149a9b55c46538d4e2e0b21a940.jpg

平型关115师机枪阵地(战后摆拍系列照)

  林彪选中了乔沟

  1937年8月,日军从平津兵分三路,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沿平绥线(北平至包头)、日军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沿平汉线(北平至汉口)和津浦线(天津至浦口)铁路线展开进攻。

  9月11日,日军第5师团进至河北蔚县,一部西向山西广灵、灵丘进犯。广灵、灵丘一线的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八天之后,撤至平型关一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随即在平型关一线部署部队设立防线。

  这时红军刚刚改编为第八路军,归入第二战区序列,也在向山西前线开进。115师于9月14日抵达平型关以南的大营镇待命。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多次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等人会谈,确定八路军不用于正面阵地防御,主要使用于敌军侧后进行游击战。根据这个作战原则,115师于9月20日向灵丘急进,22日从平型关南翼潜出,隐蔽于灵丘以南的太白山区。

  9月22日,日军第5师团21旅团开始向平型关进攻,双方随即展开激战。根据日军进攻的情况,阎锡山在23日决定使用8个团的兵力,由内长城外侧公路以北地区向东、西跑池、小寨间迂回,侧击日军右侧背。同时电告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我决歼平型关之敌,希电林师夹击敌之侧背。

  八路军总部接到阎锡山的电报后,立即命令115师于24日拂晓进人阵地,以3个团集结于冉庄,准备配合平型关部队侧击进犯的日军。另以师直属队之一部及独立团在灵丘以北活动。

  115师接到命令后,立即连夜冒雨出发,进至离平型关只有十多公里的冉庄待命。

  9月24日,林彪带旅团营干部察看了地形,最终选定的伏击地点就是在这条谷地中一段被当地人称为乔沟的地方,位于内长城平型关以东,沟长约4公里,东北西南走向,地势险要,沟深十多米到几十米不等,沟底古道宽不过三五米,仅能容一辆卡车单行,古道两侧是刀削似的危崖绝壁,再上面是比较平缓的沟岸。有点类似于一线天的地形,绝对是打伏击的理想地点。乔沟路北山高坡陡,极难攀登,路南山低坡缓,易于出击。这个伏击地点地形选的非常有利,看到这样的地形,就有人感慨地说林彪的眼睛真毒。

  115师的伏击部队布置在从平型关到东河南镇约十多里的东南山地上,呈一字长蛇阵,林彪确定了各部队的阵地:左面“蛇头”位置是685团,在辛庄至老爷庙一线;右面“蛇腰”位置是686团,在老爷庙至小寨村一线;“蛇尾”位置的是687团,在小寨村至蔡家峪、东河南镇一线;他们负责占领东河南镇以北高地,切断日军后路。688团为预备队,独立团和骑兵营分别向平型关东北和平型关东边开进,执行打援任务,配合主力作战。布置停当后,115师主力于9月25日零时整装出发,此时天降大雨,部队冒雨行军,于拂晓前全部秘密进入阵地。

  经典的伏击战

  25日当天,驻灵丘的日军第21旅团部接到前线部队天雨变冷,急需补给的报告,便命第21联队大行李队、小行李队以马拉大车70辆,满载衣服、粮食、弹药,由灵丘运往平型关前线。

  所谓大行李队是日军后勤部队中的独立单位,相当于兵站(日军旅团才有兵站,联队只有大行李队),编制约100人,主要是后勤人员。小行李队就是普通的辎重部队,编制约70人,负责运送21联队所需要的日常补给物资,如弹药、粮食等。正是因为9月底是换季时候,所以才会派大行李队前去开设兵站,储备过冬物资。这也是后来115师在此战中缴获了上万件大衣的原因。为了加强路上的护卫力量,还加派了高桥义夫少尉率领的骑兵第12中队第3小队的60人作为掩护部队。另外,还有第5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和数名随员乘坐小汽车同行。

  这一路日军约有辎重兵200人,战斗兵60人以及朝鲜输卒(也就是夫役)200人,总共约460人。当时日军还没有开始大规模征用中国当地的民夫,所以后勤部队中主要都是朝鲜夫役,他们也和日军一样穿军服,自然是被八路军当作日军来打,不过日军在战后的损失报告中是从来不把朝鲜夫役计算在内的。

  几乎同时,还有一路是由平型关返回灵丘的日军,那是新庄淳中佐率领的日军第6兵站汽车队,也正走在这条路上。汽车队总共81辆卡车,汽车队人员约400人,车上还有一些后送的伤员以及看护兵,人数不详,估计约有500人,合计总共约1000人。

  25日早晨5时半左右,两支日军相向而行,都进入了伏击圈,但是由于乔沟足有4公里长,两支日军相互之间也不知道还有友军正迎面开来,所以始终没能会合在一起。

  位于伏击地域尾端蔡家峪附近指挥的687团副团长田守尧见日军辎重队已经全部通过了蔡家峪,认为时机已到,便下令攻击!这时日军辎重队已经进到小寨村以西大约2公里,也就是到了乔沟的一半。突然遭到了八路军猛烈射击,这时桥本参谋立刻表现出了一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生的优秀素质,第一时间跳出汽车,指挥部队就地抵抗。

  687团2营率先冲下沟道,与公路上的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日军随即迅速离开公路,利用在山坡边以及修公路边的坑洼之处进行顽抗。但是地形狭窄,火力无法发挥,只好又向南侧山坡冲击。结果遭到687团3营迎头痛击,几次冲击都被3营击退。桥本指挥一小股日军占据了一处小山头,并架起机枪猛烈射击,687团副团长田守尧就是被桥本指挥的机枪击伤。八路军随即用手榴弹消灭了这个机枪火力点,接着又以白刃战彻底消灭了这股日军,桥本也在战斗中被击毙。

  战至13时左右,基本消灭了日军辎重队,但洼地里的最后一股日军直到黄昏才被消灭。至此,687团在686团的配合下,将日军辎重队“全灭”,战后只有3名藏在角落里的伤员被日军救回。  

dc2179b43fe4226cea9ff3657edfed22.jpg

  但是新庄的汽车队就棘手多了,当东面伏击辎重队的战斗打响时,汽车队才刚刚从老爷庙驶入沟口,车队的尾部还在辛庄。新庄听见枪声,就立即命令停车。在这里伏击的是685团,虽然他们根本没想到另一边的687团会遇到另一路日军而提前开火,但看到日军车队停了下来,就知道不能再等了,所以也立即开火。新庄在第一辆车上,自然成为八路军集中攻击的主要目标,几乎是在战斗刚开始的一瞬间,就被击毙了。日军虽然失去了指挥,但仍在各自中队长的指挥下展开反击。

  战斗一打响,685团1营立即就向公路发起冲锋,与日军展开拼杀,这时副团长陈正湘发现,一股日军正在向辛庄南侧的1363高地冲去。如果日军占领该高地,就可以控制老爷庙、关沟地域,直接威胁到115师指挥所,686团西侧阵地也在其火力射程之内,于是立即命令2营副营长王丽水率领5连、6连和营机枪排与日军争夺1363高地。5连抢在日军前登上高地,随后与日军展开激战,在6连配合下终于控制住1363高地。

  公路南端的日军争夺1363高地,公路北端的日军争夺的重点就是乔沟的制高点老爷庙,老爷庙傍山面沟,距乔沟出口处约40米,西侧是一片干河滩,之前就停了十几辆日军卡车,这是日军91中队在几天前留下来的。686团没有在战前占领老爷庙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日军停车场,考虑到日军在这里必然配有看守人员,如果事先占领就肯定会暴露目标,所以没有提前占领这个关键的制高点。

  战斗开始不久,林彪就命令686团团长李天佑派1个营抢占老爷庙。李天佑赶紧命令3营冲下公路,攻占老爷庙,2营随后跟进。这时日军已经占领老爷庙,不过日军不懂山地作战的特点,除以一小股兵力抢占了老爷庙外,大部分部队都还挤在公路上。3营冲过了公路,直奔老爷庙。老爷庙的日军以密集火力进行拦阻射击,公路上的日军也从后面涌上来,3营处境立即危急起来。这时2营从侧面冲过来,挡住了公路上的日军。由于日军山上和山下火力的夹击,山坡又陡,3营伤亡很大,3营营长邓克明牺牲。好在这时1营3连绕到老爷庙岭北边一个高地,突然开火,打掉了日军在老爷庙的机枪。3营乘机发起猛攻,这才一举拿下了老爷庙高地。

  686团3营占领了老爷庙高地后,战场形势立即改变,八路军从公路两侧高地居高临下,完全压制住了山沟里的日军,日军指挥官这才醒悟过来,赶紧指挥部队反击老爷庙,但多次冲锋,都被686团击退。

  15时,687团从东侧、685团从西侧,686团从老爷庙高地同时发起攻击,将辛庄至老爷庙一线的日军汽车队残部歼灭,老爷庙方向战斗基本结束。

  由于汽车队没有全部进入伏击圈,所以在伏击圈外的日军曾经和被围的日军合力冲开了一个突破口,包括汽车队第2中队中队长矢岛俊彦大尉和第3中队中队长中西次第八少佐在内约有200人得以逃脱。这主要是没有想到会有两路日军同时相向进入伏击圈,整个伏击区域又有4000米长,八路军没有可靠的通信联络手段,导致了西路日军汽车队还没完全进入伏击圈就只能仓促开火,从而让这路日军有一部分得以逃脱。

  正当115师主力在老爷庙至小寨村一线与日军汽车队、辎重队激战时,中午11时左右,在平型关的日军第21联队闻讯派出第3大队前来增援。在1363高地阻敌增援的685团2营5连,拼死阻击,全连最后只剩下三十多人,才终将日军击退,保障了主力得以顺利围歼被围日军,因此在战后被授予“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这也是平型关战斗中唯一一个被授予英雄称号的连队。

  阻援部队与援敌激战时,也正是老爷庙高地争夺最激烈的时候。此时,林彪的手里已经没有预备队了,他派师情报科长苏静前往平型关联络,要求晋绥军按原定计划向日军发起攻击。如果这时据守平型关口的晋军第33军向关沟出击,那就切断了日军第21联队第3大队的后路,可以和八路军前后夹击,很有可能消灭这股日军。但晋绥军方面的回答是“没有接到上峰的命令”。 林彪听到苏静的报告后一句话都没说。但在战后,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总结》中相当不满地写到:“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他们自己制定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

  晋绥军方面毫无策应,只有靠自己了,林彪在686团控制住老爷庙高地,我军再次将日军赶回公路加以聚歼的形势下,逐渐把685团、687团的部队调往关沟、辛庄方向,向东跑池方向发展进攻。面对八路军逐渐增大兵力向关沟突击,并以一部攻击辛庄,形成了迂回包抄后路之势的情况下,增援的日军21联队第3大队只好撤回,不然别说救人,就连自己也给送掉了。

  入夜,林彪下令部队打扫战场撤出阵地。  

ffaaf721c2bc69170993eb0efd3fabfd.gif

八路军115师指挥所

  有争议的战果

  关于这场伏击战的歼敌数字,一直有好几种说法,比较常见的有一万、三千和一千这三种,现在普通认为比较靠谱的是歼敌一千,但是围绕这个歼敌数字始终都有争议。

  需要说明的是,此战还击毙了两名日军中佐级的军官,特别是第5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虽然只是参谋,但是在日本军队中,参谋可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龙套角色,更多是作为一种荣誉资格,多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的“军刀组”。所谓“军刀组”就是毕业考试得到前三名由天皇赐予军刀的优秀毕业生。军衔在大尉到大佐之间,年纪在四十左右,他们不仅可以为指挥官出谋划策,更可以直接指挥部队。像东条英机、挑起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挑起七七事变的牟田口廉也等都是参谋出身,属于最铁杆的军国主义分子。如果说当年是军部挟持了政府,那么挟持军部的就是参谋。所以战后日本的俚语中就把邪恶、不可理喻又昏招迭出的人叫作“大本营参谋”,所以干掉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中佐参谋不啻于干掉一个将军。

  同时八路军也缴获了大量物资,因为从灵丘前往平型关的日军辎重队就是运送补给物资,除了大量粮食弹药外,还有上万件军大衣,115师官兵每人都得到了一件,八路军缺衣少穿的境况大大地改善。当然,后来林彪穿着这次战斗中缴获的日本军大衣,骑着缴获的日本东洋马,被阎锡山部队的哨兵误以为是日军而被开枪打伤,也都是拜这次缴获所赐。

  八路军的伤亡也是在一千人左右,伤亡率几乎是一比一。要知道这是在八路军占有兵力、地形、突然性等多种优势条件的情况下,当时参战部队还都是刚刚从红军改编过来的,官兵基本上都是经过长征的百战老兵,日军却主要是辎重兵、汽车兵之类的后勤部队,居然还能打成这样的伤亡比,可见当时日军战斗力的强悍。这样的伤亡交换比,也使八路军清醒地看到了自己与日军的差距,从而确立了今后将以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而不是运动战为主的战术思想。

  平型关大捷更重要的不是打死了多少日军,缴获了多少物资,重要的是这场战斗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在战术上,由于受到这次伏击的影响,平型关正面战场的日军21旅团缺乏补给和援军,进攻被迫完全停顿了。日军本来是计划从灵丘派1个联队增援21旅团,正是因为乔沟的公路被切断,只好把已经迂回到大营的21联队的2个大队改变方向,回过头来增援平型关,使迂回包抄夹击晋绥军的计划泡了汤。而在平型关下的21旅团即使得到了21联队的增援,也因为补给匮乏,根本无力能够组织进攻。最后平型关的陷落也是因为关东军支队从更西面的茹越口突破所致,而不是第5师团取得的战果。

  其次在战略上,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精神,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中华民族的士气,增强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对华北战局和全国抗战形势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就连蒋介石也先后两次致电祝贺嘉勉。就以平型关正面的国民党军来说,在八路军平型关伏击战之前,基本就是固守阵地,但这一战之后就开始比较积极地进行主动出击,士气得到很大提升。

  正因为如此,“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写进了《八路军军歌》,成为八路军抗战史上最为光辉的一页。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