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也喜欢这幅油画:神气还像我 - 复兴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李克勤|毛主席也喜欢这幅油画:神气还像我

作者:李克勤 发布时间:2024-08-22 09:24:12 来源:济学公众号 字体:   |    |  

  李克勤(jixuie)题记:发行量最多的油画,据说是刘春华1967年创作的《毛主席去安源》,我记得城市里当年几乎家家都挂过这幅画。根据现在的资料,毛主席曾经评价过这幅画,从老人家的语气中看得出来,他也很喜欢这幅作品,这当然含有对1921-1922年那段历史的肯定。应该注意的是,这是艺术作品,毛主席讲的衣服也是为了告诉大家那个时候是很艰苦的。

  毛主席评价此画:

  神气还像我,只是这衣服太好了,我那时没有这么好的大衫,都是旧的,没有这个好。

  1968年7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7月8日,是安源矿工们最幸福的一天。这一天,工人们日夜渴望的《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运来了,安源煤矿革命委员会连夜举行了授画仪式,矿工们手捧这幅革命油画……表决心、立誓言: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紧跟毛主席干革命。”当时正在安源牛形山腰动工兴建建筑面积为3200多平方米的“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正门中央的最高处,就选用《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头像,用瓷砖镶嵌而成。该馆的序厅和展厅中,均陈列了《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油画。

  01

  画家生动描绘毛主席的神态

  《毛主席去安源》的作者叫刘春华,原名刘成华。

  1967年夏天,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刘成华,接到了一个按照当时的说法叫政治任务——创作一幅反映毛主席第一次去安源调查的油画。

  要说得到这样的任务是很幸运的,据说原本是让另一位同志去的,因为探亲去了,历史的使命就落在刘成华肩上。

  刘成华到安源,经过和煤矿工人一起劳动之后,开始着手创作。

  他遇到一个棘手问题,翻阅1921年毛主席的照片,感觉主席那个时候还有点娃娃脸的味道,显然这不符合创作基本要求。

  画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把毛主席后来的照片找来,决定综合毛主席各个时期的相貌,创作一个毛主席去安源的形象,这无疑既是大胆的,也是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设想。

  刘成华认为那是“历史形象、艺术形象和民众认知的形象三者的巧妙统一”。

  刘成华解释创作的细节:“稍稍扬起的头和稍稍扭转的颈部,表现了毛主席不畏艰险、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紧握的左手,表现了毛主席争取解放全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右手挟一把雨伞,说明了毛主席风里来、雨里去,为革命不辞辛苦的工作作风。”

  “我画主席去安源,脑子里就推敲怎样来选择这个情节。有个说法,从萍乡到安源,主席是走着去的。萍乡到安源这个路,我反反复复走过好几次,走的过程中一边看风景一边脑子在想,在路上忽然想起画‘走’的环节。”

  对于刘成华的创作,当时也有不同意见:

  “第一,毛主席是红太阳,可是这幅画上却是满天乌云;第二,毛主席是来发动群众的,可是画上却只有毛主席孤零零一个人,群众在哪里?”

  这个时候领导的意见就很关键了,领导认为正是有满天乌云,毛主席才要来发动群众闹革命,如果已经是一片光明了,还闹什么革命?至于没有群众,也是一个道理,毛主席来安源就是来发动群众的,如果群众都已经跟在他身边了,还需要发动吗?

  这位领导无疑是内行,有着高度思想觉悟这样,在领导的支持下,1967年10月1日国庆节时,这幅作品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式展出,引起了轰动。

  到了第二年,1968年7月,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成立47周年献礼,有关部门决定把这幅油画印刷出来,全国发行。

  在向刘成华确认他的名字时,人们把“刘成华”听成了“刘春华”,还印在作品上。由于这幅作品影响力实在太大,刘成华将错就错,干脆把名字改成了“刘春华”。

  当然这幅画的确像伟大领袖,形神兼备,人民群众当然喜欢了,印数超过9亿,也是理所当然。

  中国人民创造这么多奇迹,离不开毛主席。

  02

  毛主席是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

  有他的领导工人阶级有信心

  1921年党的一大之后,党的中心工作是发动工人起来革命,主要是罢工运动。其他同志领导的工人运动,不尽如人意,唯独毛主席领导的安源煤矿工人罢工取得了胜利。这不是偶然的。

  第一,毛主席亲自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和工人们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很快得到大家的信任。

  第二,毛主席一贯从实际出发,既不搞“左”的冒进,也不喜欢右倾保守。

  第三,毛主席在关键时刻敢于拍板,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李克勤后记:毛主席领导农民运动有一套,领导工人运动也一样。因为在世界观方法论上,毛主席比较早具有一套独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想法说法做法,事实证明那是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道器变通。

  毛主席的想法,有些处在领导岗位的人未必想得通,但工人阶级想得通。

  毛主席的说法,在工人阶级那里总是说得通的。

  毛主席的做法,通过工人阶级总是行得通的,即使暂时行不通,但最终会行得通的。

  毛主席的“三法三通”,是历史的必然。

  请注意毛主席提出的一个长远的战略:

  【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的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各省、市、自治区要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自己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自己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要有自己的出色的报纸和刊物的编辑和记者。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