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有感:“现中日适要好之际!” - 复兴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郭松民|“七七”有感:“现中日适要好之际!”

作者:郭松民 发布时间:2024-07-07 20:20:19 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公众号 字体:   |    |  

        “只是到了最后,女主角弥留之际,忽然有点没来由地冒了一句,‘现在是国家危难之秋,鼓起你的勇气,去救国,去杀我们的敌人……’”

01
 
        看中国早期电影,有时会有一些意外的发现。
        1936年,著名的联华影业拍摄了一部电影《狼山喋血记》(又名《冷月狼烟录》),讲述一个山村的村民,长年苦于狼患,最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了克服了“狼有山神护佑,打不尽、杀不绝,贸然行事还容易触怒神灵”的迷信思想,团结起来一致打狼的故事。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非现实”,因为和有着原始崇拜的印第安人不同,我们的文明开化很早,中国人对打狼早就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了,困难主要在于缺少合适的武器。
        但为什么会拍这样一部电影呢?
        因为影片名义上说“打狼”,实际上讲抗日。影片中的“狼”,暗喻的是正在不断对中国加紧侵略的日本帝国主义。

 

 
        所以,《狼山喋血记》是当年引起轰动的国防电影,“它配合了当时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斗争,对于国防电影运动的开展也有促进作用,当时的爱国进步电影工作者甚至还为它召开了座谈会,并给予了大力的肯定。”
        “狼山”上映时是1936年11月,距离“七·七事变”,即全面抗战爆发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日帝对中国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为什么拍一部抗日电影还要如此遮遮掩掩呢?

 

 
        这就要说到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府了。
        日本侵略中国,又害怕中国人民觉醒,就要求国民政府禁止一切“反日宣传”,而蒋介石主导的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的无理要求照单全收,严格禁止电影中出现任何与“抗日”有关的字样与情节,在这样的重压之下,进步电影人才拍摄了“狼山”这样一部很像寓言的电影。

 
        
        在影片中,当红女明星黎莉莉饰演小玉,张翼饰演老张,英气逼人的男明星刘琼扮饰演刘三,蓝苹饰演刘三妻子。
        对蓝苹的表演,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有这样的评价:
        “蓝苹扮演的刘三妻子,对人物把握尤其准确,不仅再现了刘三妻子这个农村妇女的朴素真挚,同时还较好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由怕狼,到儿子被狼咬死后拿起柴棍打狼的整个变化过程,体现了人物的觉醒与成长。蓝苹的表演,获得了影片导演者的赞美,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02
 
        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对“抗日”字样的忌惮,简直到了病态的程度。
        著名导演蔡楚生,在1932年连续拍了两部相当小资、相当鸳鸯蝴蝶、相当远离政治的电影《南国之春》和《粉红色的梦》,但都因“抗日”而受到国民政府的打压。

 

 
        《粉红色的梦》,讲述的是一个性喜浪漫的青年作家罗文,因为迷上了交际花惠兰而抛弃了“太过严肃”的当小学老师的妻子素文,但自己很快又被水性杨花的惠兰抛弃,万念俱灰之际,素文又回到他身边。
 

        这个故事十分自恋、也很无聊。其中一个小细节,是素文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不买日货”,这个一闪而过的镜头立刻引起了国民党电影检查官的注意,最后被迫改为“不买仇货”。


        《南国之春》的故事也是如此,通篇都是你爱我、我爱你,我爱你而得不到你,我要死了,等等。只是到了最后,女主角弥留之际,忽然有点没来由地冒了一句,
        “现在是国家危难之秋,鼓起你的勇气,去救国,去杀我们的敌人……”
        就因为这一句话(也没有提“抗日”),电影居然被禁了。


        当时的媒体(《游艺新报》第十八号,1932年7月1日)这样报道:“《南国之春》系高占非和陈燕燕主演之爱情而富诗意的影片,虽然剧情频俗但颇传佳评,莅津放映二次,人满盘谷,今影片检查委员会,忽谕令禁演此片,大意谓:《南国之春》有反日的宣传,并有一句:
        ‘现中日适要好之际!’唉,可怜复可悲。”


        唉!快100年了,可悲复可怜!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