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祁连山 浴血河西廊——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碑文敬读
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内。该纪念园由纪念广场、纪念馆和碑廊三部分组成。纪念广场正中矗立着红军西路军进疆战士铜像,铜像高6.2米,重约5吨,身背大刀,右手握钢枪,目光炯炯注视前方,充分显现了西路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纪念碑造型为红军战士的八角帽,碑体正面镌刻着陈云于1992年12月28日亲笔题写的“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10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铜像基座铭刻着李先念在1987年2月20日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背面刻有汉文、维吾尔文碑文:
1936年秋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0月25日,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向西渡过黄河,随后第九军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也渡过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河东敌情变化,宁夏战役计划中止执行。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令过河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以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为副主席。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军指战员2万余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5个多月,歼敌2万多人,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余部分成三个支队,在由李卓然、李先念等组成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领导下,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两个支队大部损失,李先念所率左支队历尽艰险,于4月底到达新疆星星峡。
中共中央对西路军的安危极为关怀,曾多方设法营救。1937年5月1日,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专程来星星峡接应西路军余部420余人,遂途经哈密转至迪化(今乌鲁木齐)。
西路军余部进驻迪化后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他们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刻苦学习汽车、装甲车、炮兵、无线电、航空、军医和情报等技术。抗日战争爆发,这支部队分批返回陕甘宁边区。
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指战员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
在斗争中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中共哈密地区委员会
哈密地区行政公署
1993年10月1日
碑文主要分为三方面内容。
一是阐述了红军西路军战斗和进疆的历程。红军长征结束后,红四方面军的五军、九军、三十军及总部两万余人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敌情变化被迫中止。1936年11月11日,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过河部队组成西路军,在河西创立根据地,打通国际交通线。由于没有根据地依托,孤军作战,在遭到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等围追堵截下,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西路军余部3000余人分成三个支队,由李卓然、李先念等组成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领导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其中两个支队大部分损失,一个支队3月底改编为左支队,4月由李先念、程世才率领向新疆东大门星星峡进发。这是西路军保留下来唯一的一支整建制部队。
二是讲述了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奉命接应西路军经过。西路军孤军转战河西走廊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对其安危极为关怀,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援和营救西路军。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陈云,根据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决定,1936年底从莫斯科赴新疆接应西路军。分散突围的西路军左支队指战员克服重重困难,于1937年4月底陆续抵达星星峡。5月1日,陈云、滕代远等携带40多辆汽车,满载着服装、食品和药品等物资,代表党中央前往星星峡迎接西路军左支队。左支队指战员齐聚在党中央代表周围,欢呼雀跃,激动万分。5月4日,西路军左支队400多人乘汽车经哈密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
三是讴歌了西路军及余部为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1937年5月7日,西路军左支队进驻迪化,在中共驻新疆代表陈云直接领导下,下设干部大队和4个建制大队及直属总务科、医务室和警卫排。后经请示中央同意,取消左支队番号,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下属第一、二、三大队学习汽车驾驶,其中第三大队在学会驾驶汽车的基础上再学习驾驶装甲车与战术,第四大队学习各种炮兵技术,还有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军医和兽医等,并派专人到苏联学习情报。此后,经中共中央批准,1937年秋抽调25人到新疆航空队学习航空技术,组建了我党领导的第一支航空队。1938年,又抽调多名干部参加新疆抗战工作。他们在中共驻新疆代表的领导下,在发动和团结新疆各族人民支援抗战、建设新疆、教育群众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新疆大地播下了革命火种。
敬读碑文,要继承弘扬西路军精神。
一是坚定信念、忠贞不屈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西路军在奉命西渡黄河西征过程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忠贞不屈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不管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斗争局势,孤立无援的险恶处境,还是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在部队付出惨重伤亡情况下,他们始终保持革命必胜的信念、血战到底的意志、坚贞不屈的气节。左支队在李先念等带领下,风雪祁连山,最终到达新疆。
二是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西路军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中,他们始终以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斩关夺隘、一往无前,在面临缺粮食、缺弹药、缺衣服困境下,强渡虎豹口、鏖战一条山、血战古浪、激战凉州、攻克永昌、占领山丹、血染高台、奋战倪家营子、冲出梨园口、兵败祁连山、西进星星峡,浴血河西疆场,谱写出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三是顾全大局、一往无前的革命英勇献身精神。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广大官兵坚定政治立场,绝对听党指挥,以党和革命的根本利益为重,立即奉命西征,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没有畏怯,而是坚决地服从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指挥和调遣。西征过程中,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根据急剧变化的政治、军事形势,多次调整战略任务,命令部队时而西进,时而东返,时而驻守。西路军指战员坚决顾全大局,服从命令,叫向西就向西,叫向东就向东,叫打就打,叫停就停,坚决用中央的指示统一思想和行动,为了革命不惜牺牲一切。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