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小人物映衬的大时代——评电影《吕建江》

作者:陈先义(北京) 发布时间:2020-12-21 09:47:59 来源:酌月楼 字体:   |    |  

  说电影表现小人物,特别是模范人物,有些人总是对之不屑,认为在如今这样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新时代,写小人物,特别是写那些代表主旋律和主流价值观的模范人物,比较难,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甚至有人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样的作品没有票房,没有市场,所以很多人包括导演、演员、投资人都不愿意推出这样的作品。用这种舆论传达影响给各级主管部门,有的部门领导便由此认为事情可能真的如此,所以对这样的选题有时不太支持。这种以市场为导向、被票房收视率牵着鼻子走的状况,在影视市场已经持续很多年。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事情果真如有些人说的那样吗?决非如此。

  在我们的实践中,如上所述的这样一种奇谈怪论,实际上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某些人受了资本市场为导向的种种错误观念的严重影响。

  日前,由河北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制作、由青年导演秦飞执导、著名演员董勇担纲主演的电影《吕建江》,就一反这种悖论,这部作品用撼动人心的叙事,向观众再现了一个基层模范干警的典范形象,讴歌了一个新时代的楷模和平凡英雄,它以非常成功的创作告诉人们,那些认为主旋律没人看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是对舆论的误导。

  如果仅仅从故事来说,主人公吕建江没有多少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从头到尾甚至没有一句称得上高大上的豪言壮语类的台词。作品叙述的基本上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日常故事。但是正是透过这些平平常常的生活故事,让观众洞见了一个人民警察一心为人民的高尚灵魂,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历来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宗旨,在一个普通基层民警身上的再现。影片用这样几近平常的叙事,收到的是与那些被称为大片的作品的一样不同寻常的效果。在当下电影创作处于徘徊不前的困惑状态下,电影《吕建江》的成功推出,无疑给电影界一个完全崭新的创作思路。

  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大概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信息最为发达的时代,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市场经济以及资本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迅速、深刻和普遍。在这种背景下,特别需要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对人的灵魂的锻造。但我们可以发现的是,无论形势怎么发展变化,我们这个民族整体上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对于高尚道德的尊崇和追求,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并且随着当下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的追求越来越显得迫切,社会越来越需要精神上的高蛋白来营养我们的灵魂,这个判断或许正是《吕建江》要表现的思想主题和创作目的。

  我们一般大众最早熟悉吕建江这个名字,大多是通过电视、报纸的媒体宣传,一般对这样一个时代楷模的了解,多停留于一般好人好事和优秀事迹的了解。

  但是,电影《吕建江》用人物原名和几乎没有多少大的改动的人物事迹为基础,把这样一个人物搬上银幕,塑造了电影艺术上的人物形象。文艺有宣传的功效,但新闻决非等同于文艺,文艺形态的艺术作品对人的影响力,具有更加直观的艺术效果。但这部作品会不会是一个画面化的一个对模范人物事迹的解读呢?这是开始观众对这个作品的某些担忧。但是看了作品,当一个又一个的情节让你情不自禁的潸然落泪时,觉得这部作品对生活的概括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已经完成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提炼,完全呈现了一个艺术化的吕建江形象。

  影片一开始,就是吕建江到城中村——古村警务室上任,他决定先来个“微服私访”,以客观了解一下古村的大概情况。不曾想,一进村,就碰上两个村民打架,在上来劝架的过程中,吕建江被一个不知道自己身份的村民打伤了鼻梁骨,弄个满脸血,于是一波三折的故事便就此展开。作为一个从部队转业的军医,吕建江带着他的听诊器走村串户,决定先从最为棘手的治安问题入手,组建了联防队,逐步解决村里乱像。再后来因为工作成就突出,很快便被提拔为警务站主任。此后,一个犯病随时可能寻短见的女大学生问题、村民和开发商因为拆迁发生的冲突问题,一个个矛盾接踵而来,在处理各种各样棘手的矛盾和问题时,吕建江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那种高尚情怀。最后因为积劳成疾,去医院抢救时已经病入膏肓,实际上他是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故事以吕建江的事迹作为主线,用紧凑的节奏、真实的情感,在起伏跌宕中传递出主人公一个又一个非常感人的情节细节,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走出剧院的观众,大多是泪眼朦胧,有的被感动的泣不成声,都说这才叫人民心中的共产党员,这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一个投资不足400万的小成本电影,何以能如此感染观众?首先在于它的精湛的艺术表现。吕建江是一个生活中的模范人物,本身事迹非常感染人。但是不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并不满足于把人物事迹搬上银幕就万事大吉,而是努力塑造艺术层面的“吕建江”,努力让他成为生活中的“这一个”。他十三年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这些事迹首先感动了演员,所以在拍摄过程中,用一种非常投入的精神去塑造吕建江。许许多多的故事不仅仅再现生活和还原生活,而且又高于生活本身,因此艺术化的吕建江收到的是生动感人的特别效果。

  这样一部电影,给电影艺术的创作的启示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关于题材问题。吕建江的成功证明,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在于你写的是什么大人物大事件就一定感染人,而在于你对人物细节情节和内心灵魂的表现,一定要重在塑造人。如果一部电影观影过后,观众只记得几个热闹的事件,没有在内心深处受到思想和精神的感染和震撼,那么这个作品不能说是完美和成功的。我们现在许多编剧和导演,往往满足于选择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认为满足一下好奇心就可以赢得观众,过目既忘,留不下记忆。没有受到思想的洗礼,这样的作品可能赢得市场,但没有赢得观众的心理认同。这部《吕建江》虽然不是大事件,不是大人物,但作品所产生的思想震撼却具有巨大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小人物写出了大时代,作品是成功的。

  第二,要表现当代人物,要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要塑造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还是需要对人物进行精准的把握。怎么把握,唯一的办法是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比如,董勇塑造吕建江,就坚持到生活当中去听老百姓怎么评价吕建江的。百姓的评价往往是第一手的最感人的素材。有没有这个体验过程,在创作中是完全不一样的。董勇和导演及整个剧组在生活的第一线了解了比剧本表现更加丰富的素材。比如,老百姓向他们反映,吕建江曾经开创了河北省第一个网上警务室,八小时外驻守网络延申服务。被称为从来不下班的民警。他还是创建河北省网上微博第一人,实名微博“叨叨哥”,被称为“网上雷锋”。他还创建了河北省第一个警方公益网站“失物招领网”,曾经为失主找回证件2200个,手机80余部,现金及有价证卷价值420余万元,邦助群众寻回走失人员50余人。这样一些数字,远远超过了剧本本身提供的表现,怎样把这些事迹提炼成艺术层面的故事,这需要对人物做一个认真的把握和体验。有没有到实际生活中的考察和体会,对人物的感受是绝然不同的。这一点,也正是这部《吕建江》感染人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三,《吕建江》告诉我们,不是英雄模范人物题材观众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关键看我们怎么去表现,实际现在不是这样的作品多了,而是有很多作品没有写好。不少作品满足于过去传统的好人好事的写法,没有下功夫表现人物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特别是没有写好属于21世纪人物的精神,这就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同。在这个问题上,《吕建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生活永远是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中永远有挖掘不尽的感人素材,要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时代精神的好作品,还是认真的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生活、挖掘素材、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作品不在于你题材大、人物大、事件大,而在于你有没有塑造鲜活的人物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