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申尊敬:谁唱武汉战疫歌

作者:申尊敬 发布时间:2020-05-13 08:46:38 来源:察网 字体:   |    |  

申尊敬:谁唱武汉战疫歌

  惊心动魄又波澜壮阔的武汉战疫基本结束了,文学艺术家们创作高峰之作的天赐良机到来了。

  这一场百年不遇的的抗击新冠肺炎病毒大战疫,主战场在江城武汉,牵动的是14亿中国心和无数海外华人。近千万人口的武汉从元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76天时间里,武汉人民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战疫情,经历了千难万险,付出了汗水和泪水甚至生命。

  付出是为了回报,奋斗是为了胜利,现在我们取得了大胜利。看世界,疫情还在许多国家蔓延肆虐;看中国,“风景这边独好”。

  如今,全国援鄂的医疗队伍已撤离武汉和湖北全境,武汉的方舱医院已全部休仓,武汉人民的生活生产秩序正在有序恢复中。

  现在该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上场了,到武汉去,到湖北去,到援鄂的医护人员中去,去采风,去追访,去体悟,去创作,为这场艰苦卓绝的战疫放歌唱大风。运用各种文艺体裁,调动各种艺术手法,歌颂人民群众在这场战疫中的痛苦和担当,隐忍与期盼,坚强和勇敢,是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也是历史责任。

  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事中和事后,都会有满腔热血的作家、诗人、画家和艺术家深入生活,呕心沥血,创作一批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为中华文学宝库新添瑰宝。红军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汶川地震等等,都诞生过可以传之久远的名篇佳作。这一次武汉战疫,也不应该例外。

  这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人不论老幼,地无分南北,人人都在战疫情。这一场史诗般的大战疫,为我们的文学艺术家提供了海量的创作素材,含金量之高,史上罕见。论色彩,英雄主义的,乐观主义的,浪漫主义的,集体主义的,样样都有。说内容,宏大的场面,感人的故事,生动的细节,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看人物,从总书记到街区干部,从院士到护士,从志愿者到清洁工,一个门类都没少。他们身份不同,职责不同,但有共同的情怀,一样的精神。他们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悲欢,各有各的苦乐,各有各的拼搏,各有各的贡献,都只为早日打败新冠肺炎这个祸国殃民的瘟神。正是因为上下一心齐努力,千方百计战疫魔,才会有武汉保卫战的胜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大特色。在这个难忘的春天,茫茫夜色里,三军和武警部队白衣战士们集结时那沙沙的脚步声,全国各地白衣天使们那一份份请战书,那一个个红手印,方舱医院里那欢快的舞步,那一对医生夫妻隔着玻璃的深情一吻,那志愿者在清冷的武汉大街上孤独奔波的身影,那为了赶回武汉骑了几百公里自行车的女医生,那从新疆到黑龙江逆行武汉和湖北的医生护士,那驾驶一辆又一辆汽车往武汉和湖北运送爱心蔬菜和粮油的司机,那加班加点生产抗疫物资的万千工人……无数巾帼勇士慷慨逆行,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命去救患者的命”,震撼着也鼓舞着武汉人湖北人和全国人民。这支浩浩大军里,每个人都是武汉抗疫交响乐里跳跃的音符,每个人都蕴藏着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些援鄂的医护人员过去是白衣天使,经历了这次抗疫战火的淬炼,已经变成了坚毅勇敢的白衣战士。他们平凡而不凡,是最可爱的中国人,共同奏响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中国战疫,武汉是主战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武汉战疫,是人类战疫史上的壮丽诗篇,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展现。武汉保卫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战疫精神,谱写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时代壮歌。这场伟大战疫,呼唤文学艺术的经典之作,也应该产生文艺经典。这场战疫渴望赞歌,也该有赞歌。若无文艺经典,若无嘹亮赞歌,岂不怪哉!

  恩格斯说,文艺作品要写出“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武汉战疫里的这些人物,这些故事,这些场面,这种精神,经过文艺家们的提炼和升华,在武汉战疫这个典型环境中去艺术化地生动展现,对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凝聚我们的人心,激励我们的斗志,必定会产生无法估量的的精神作用!做到这些,文学艺术家们首先要走进武汉,深入生活。

  近些年,文艺界的一些人士不愿意深入生活,听到“深入生活”这个提法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他们“要和现实生活保持一定距离”,有些人不喜欢甚至不愿意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和我们可爱的人民唱赞歌,要保持他们所谓的“精神独立”。他们远离火热的现实生活,远离城市乡村里的普通劳动者,远离文艺创作最重要的源泉,把自己摆在“高雅的社会精英”的位置,徘徊于象牙塔中,游走于名利场上,沉浸在小情小调和风花雪月里而不能自拔。他们以成功人士自居,高高在上,不肯或懒得和普通劳动者交朋友,而是以自己的生活为生活,以自己的是非为是非,以自己的爱恨为爱恨,要么就是依然在“伤痕文学”和“暴露文学”的老路上走得很起劲。他们喜欢写一些无关现实无关百姓的东西,作品里的语言看似很风雅,却无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也没有生活味,还沾沾自喜,互相吹捧。他们活在一个其实很小的圈子里,却自以为活在现实里,其实只是貌似活在现实里罢了。他们眼中的那个“现实”,其实和人民大众没有几毛钱关系。这就使一些文艺作品背离了社会主流,脱离了大众情怀,也很少有家国情怀,很难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成了“圈里人”自娱自乐的卡拉ok。这也是我们的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一大病因。

  面对感天动地的武汉保卫战,面对全国人民抗击疫情这样的重大题材,面对人民群众在这场疫情抗击战中的卓越表现,我们的文艺家是不是该放弃那些偏见,校正前进的方向,焕发创作的激情,放下身段,到生活中去,到文学艺术的源泉中去,走上文学创作的人间正道。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在,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不妨以武汉战疫为契机,深入疫情重灾区,走进大“战场”,听听战疫者的心声,读懂他们的情怀,展现他们的崇高,弘扬他们的精神。创作者的思想境界,也会在采风和创作中得到升华。否则,对不起这伟大的“现实”,过不了多久就会惭愧,还会吃后悔药。

  在武汉还没有“开封”前,已经有一些报告文学作家深入武汉,为我们奉献了一些作品,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头。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文学艺术家迈开腿,拿起笔,多角度、多侧面、多形式、大手笔演绎武汉战疫,宏大叙事也可,深情吟唱也可,豪放婉约都可以,写出武汉人在这场战疫中的慷慨英雄气,唱出中国人民在大灾大难中的浩然正气歌,画出人民群众在这场战疫中的凌然美风貌,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回报武汉保卫战,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当前,在我们的文学艺术家队伍里,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使命,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战疫精品,就会受到人民的欢迎,也有资格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文艺精英。

  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

  西安新华园

  【申尊敬,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华社资深高级记者、首批特聘教授,曾在新华社新疆、甘肃、宁夏、吉林分社工作,曾任新华社宁夏、吉林分社社长。】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