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毛泽东与《红楼梦》

作者:陈思 发布时间:2019-03-15 08:59:45 来源:学习时报 字体:   |    |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古典长篇章回小说,更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毛泽东喜爱读《红楼梦》,并且提倡干部读《红楼梦》,他经常征引《红楼梦》中的典故来喻事说理。毛泽东不仅自己喜欢读《红楼梦》,还提倡高级领导干部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读,他生前多次督促他们读《红楼梦》。毛泽东透过《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把握其反映的封建社会衰落与更迭的规律,并从中洞察其积极的意义与希望之所在。

  推动《红楼梦》的普及

  毛泽东出于自己对《红楼梦》的热爱,凭借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运用马列主义哲学思想作为工具进行解读,并通过他作为领袖的巨大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红楼梦》的普及。

  毛泽东公开推荐《红楼梦》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在会议上、在平时闲谈中,他不止一次要求干部读《红楼梦》。“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

  1952年,毛泽东为了帮助从苏联回国、汉语不太好的女儿李敏提高中文水平,给她列出《红楼梦》一书,要她读。毛泽东还亲自指导她读《红楼梦》,指导时,毛泽东曾为女儿背诵《红楼梦》中的好多段落和诗词。1954年,毛泽东在杭州对摄影记者侯波说:你要读一读《红楼梦》,这本书,你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1959年,毛泽东在与水静谈话时,听到水静说读《红楼梦》至少要读三遍时,毛泽东说,“读三遍不够,至少要读五遍以上”。

  “怎样做一个艺术家”

  毛泽东经常说,《红楼梦》具有丰富的社会史料,而这些丰富的社会史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体察。反之,只有深入社会生活,总结社会经验,才能写出有生活气息的不朽的文学作品。

  1938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演讲,论述“怎样做一个艺术家”。他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要有“远大理想”,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有“良好的艺术技巧”。“中国近年来所以没有产生伟大的作品,自然有其客观的社会原因,但从作家方面说,也是因为能完全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少了。我们的许多作家有远大的理想,却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不少人还缺少良好的艺术技巧。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便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毛泽东对文艺工作者讲这些话,是要求他们“走马看花不如驻马看花,驻马看花不如下马看花”,以此动员文艺工作者要下一番苦功夫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贴近生活,丰富经验,充实内容形式,创造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红楼梦》中的封建社会图景

  毛泽东读《红楼梦》,起初是为了消遣,后来一遍一遍地反复读,就是为了从《红楼梦》中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并将其视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以此更深入而理性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现实,指导中国的革命。他是把这本书当作一本政治、历史书籍去读的,从《红楼梦》中分析中国社会变化,吸取政治营养和智慧。

  1962年1月,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在谈到17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时说:“17世纪是什么时代呢?那是中国的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再过一个世纪,到18世纪的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时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小说人物的时代。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还是封建社会。这就是出现大观园里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在17世纪的几乎同一个时期,在西方资本主义起步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在逐渐演变,即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些内容,在《红楼梦》中都有所体现,毛泽东则敏锐地发现了它们。

  毛泽东透过《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把握其反映的封建社会现象。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杭州和胡绳等人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时说:“《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家长制度是在不断分裂中。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不听贾赦的话。王夫人把凤姐笼络过去,可是凤姐想各种办法来积攒自己的私房。荣国府的最高家长是贾母,可是贾赦、贾政各人又有各人的打算。”毛泽东还引用《红楼梦》里的话“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篷窗上”,以此来说明封建社会的兴衰变化,以及封建家长制的瓦解。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向干部谈《红楼梦》的次数更多了。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讲话时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鬟。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

  毛泽东还说:《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的斗争激烈,出了几十条人命。这部书中所写的统治者只有三十三人,其他三百多人都是奴隶。毛泽东还说:“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再次讲了《红楼梦》中的“护官符”,还背诵了“护官符”,并再次强调:这一段是《红楼梦》的总纲,意在说明它点明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统治结构。书里虽然只写了贾府一家的衰败史,其实是写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官僚政治的衰败史,预示了封建制度的灭亡。8月24日,毛泽东又在一次谈话中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还是想补天,想补封建制度的天,但是《红楼梦》里写的却是封建家族的衰落,可以说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是矛盾的。

  展示对光明的向往

  由于对《红楼梦》这部书多读熟记,因此毛泽东在讲话或写文章时,经常提及和引用《红楼梦》里面的故事和情节来喻事论理,解读当前的社会政治状况。例如书中的很多人物因为生活在贵族家庭,生活萎靡沉沦,没有精气神。毛泽东曾对此比喻说:“《红楼梦》里两位主角,一位是贾宝玉,一位是林黛玉。依我看来,这两位都不大高明,贾宝玉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连吃饭、穿衣都要丫头服侍,这种全不肯劳动的公子哥儿,无论如何是不会革命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哭脸,她脆弱,她多病,只好住在潇湘馆,吐血,闹肺病,又怎么能够革命呢?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今天需要的青年是有活力、有热情、有干劲的革命青年。”

  毛泽东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的一生都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之所以推崇《红楼梦》,在于这部现实主义名著在描写黑暗与丑恶的时候,也展示了对光明的向往。

  1962年8月,在中央工作会议核心小组讨论中,毛泽东再次谈到了古典文学和《红楼梦》,他说:“有些小说,如《官场现形记》,光写黑暗,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只揭露黑暗,人们不喜欢看。《金瓶梅》没有传开,不只是因为它的淫秽,主要是它只暴露黑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们不爱看。《红楼梦》就不同,写得有点希望嘛。”

  例如,毛泽东在通读了多部古典小说后,与《红楼梦》作了一番比较,认为作者对女性的态度截然不同。在绝大多数中国传统小说里,作者要么把女性作为封建道德的化身,要么作为性工具的化身,他们所刻画的这些女性都没有灵魂、没有个性,作为一个角色、一个生命而言,显得贫乏而单调。只有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刻画的诸多女性才真正表现为人,充分呈现出社会性、独立性、思想性,显现丰满而真实的性格,并且让女性真正成为美的化身。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