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艺纵横

莫因“丹青之病”遗恨千古

作者:杨泓 发布时间:2018-08-07 11:49:41 来源:人民网 字体:   |    |  

           中国自古就有创作历史画的传统。要想更好地弘扬传统,对创作中常见的问题、创作需要遵循的原则,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被今人视为历史画的现存作品,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古代画家选用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所创作的绘画,主要描绘古代帝王、列女、先贤、名士等,遵循“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创作原则;第二类则是古代画家画的时事或当时的事物。第二类画作因是当时人摹写当时的人和物,所绘服饰、器用、建筑等一般均能忠于现实,基本能反映当时的历史真貌。而第一类画作囿于绘画者的历史知识和创作态度,常出现以当时的服饰用器形貌来描绘古人的情况,成为影响历史画创作的痼疾。

  20世纪30年代,一些去欧洲学习归来的画家,带着新理念和绘画技巧投入历史画创作,为其注入新活力。徐悲鸿油画《田横五百士》可视为代表。然而,囿于当年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尚无法与今日相比,从晚清到民国一般认为明式服装即古衣冠,该画所绘衣冠兵器皆与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相差甚远。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年来,不少画家注意到文物考古发现的资料,并且力图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获得许多可喜成果,向真正的历史画创作迈出了一步,虽然有一些作品利用文物考古资料仍存不当之处,也是可以逐步改进的。创作历史画需要付出极为艰苦的劳动,作者不仅应熟悉历史,而且应该精通自己想描绘的那一段历史,掌握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生产情况,全面收集有关文物形象资料,并加以分析。当然,更重要的是用绘画艺术语言把它重现在人们面前。

  艺术作品能否感人乃至经久不忘,主要在于它是否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就我个人的看法,并不是所有描绘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画,都够得上“历史画”标准。这类画作或许可以区别为三种不同类型,即“历史画”“历史复原画”和“历史题材的画”。历史画必须具备三项基本因素:首先,题材应该反映了古代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其次是真实性,因为历史不是艺术的虚构,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因此从生活习俗各方面都具有时代特征,不论是服装发式,还是家具兵器,凡此种种都应尽量真实,否则就会闹出笑话;再者是作品要具艺术性,这样才能够使人观后引起情感共鸣。如果仅具备第一项和第三项,那就不是历史画,充其量只能称为“历史题材的画”;如果仅具第一项和第二项,那恐怕更称不上历史画,只能算作“历史复原画”。

  因此,中国历史画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两点:一是要重视历史的真实性;二是作品的艺术性。二者缺一不可。遵循历史的真实性,第一是遵循历史事实的真实性,简而言之就是所选题材必须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不能采自传奇小说或毫无根据的传闻,更不允许个人杜撰;第二是遵循历史场景的真实性,举凡服装、仪仗、车马、建筑、家具、器物都要依据历史真实。要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画家就要进行十分艰巨的准备工作。第一方面的资料,起码要去查阅正史中的有关史料,还要涉猎今人有关的研究论述。第二方面的资料,更要靠自己去查阅有关考古文物资料,还要认真去有关博物馆观察实物标本,以得到具象认知。总之在学术大道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想取巧甚至从网上弄一些别人现成的资料转用,是绝对创作不出好作品的。

  画历史画也与个人爱好和艺术手法上争奇斗艳并不相容。在白纸上点两个圆墨点、用废铜烂铁集合成比恐龙还大的凤鸟、在一串画面中画各种正面侧面皆丑曲的人面……这自然都是成功的现代艺术创作,但是这样的艺术语言,不适用于历史画创作。在今日中国,画家必须用现实主义手法去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一个人,若缺少灵魂,躯体再完备,也只是个空壳。要完成一件好的历史画作,其灵魂是作品的艺术性。所以画历史画是要用“心”用“神”去创作。这令人忆起俄国画家苏里科夫用十年功力创作三幅历史名画的过程,他是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几乎到了忘我的程度。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