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皮旅有功,由少晋中”——中原突围死亡之路生还的第一旅

作者:焦予玲 杨凤霞 发布时间:2017-03-15 20:41:50 来源:人民网 字体:   |    |  

皮定均中将

  1955年全军评定军衔时,总干部部领导向毛泽东呈送授衔报告。当毛泽东看到皮定均按资历拟申报少将衔时,当即表示:“皮旅有功,由少晋中。”此后在审阅全军将帅授衔名单时,毛泽东又在皮定均的名下注了6个字:“皮有功,少晋中。”不久,皮定均被破格授予中将军衔,时年41岁。

  1976年7月7日,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从漳州乘直升机去东山岛三军演习现场视察。不幸的是,直升机撞毁在漳浦县灶山上,皮定均以身殉职。在其追悼会上,毛泽东送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悼亡花圈。

  解放军开国将帅千余人,毛泽东为何对皮定均青眼有加?这是因为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中原突围中,皮定均任旅长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立下了奇功,让党中央和毛泽东刮目相看。

  临危受命,在30万敌军的虎穴中扛起了主力的大旗

  1946年6月,中原大地战火再起。国民党军挑起内战,蒋介石调集30万重兵,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在48小时内全歼中原解放军6万官兵。

  敌强我弱,军情万分危急!党中央命令中原部队“立即突围,愈快愈好”。大部队突围,谁来掩护?谁来假扮主力迷惑敌人?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简称“皮旅”)肩上。大家都明白,担任掩护任务意味着牺牲,是不得已的“丢卒保车”之举,皮旅凶多吉少。

  那么中原军区具体面临什么样的困境?皮旅面临的又是什么样的险境呢?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蓄谋发动新的内战,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中原解放区以及中原军区李先念部,因阻挡在蒋介石向全国部署兵力的咽喉要道,成为首要进攻目标。

  中原军区部队6万人,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部署,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坚守中原前哨,牵制了国民党30万军队,为华东、华北、东北等解放区做好反内战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间,国民党也完成了发动全面内战的部署,在中原解放区周围先后调集了11个军26个师30万兵力,挖通战壕10万余条,构筑碉堡6000余座,将中原解放军6万人重重围困在以宣化店为中心、南北纵横不到200公里的狭小地带,妄图在7月1日发起总攻,48小时之内全歼中原解放军,为发动全面内战扫除障碍。

  内战一触即发,中原解放军万分危急!在完成牵制敌人,延缓内战爆发的战略任务后,中原局、中原军区请示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于6月26日主力兵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以第一纵队第一旅向东佯动,伪装主力吸引敌人,掩护大部队跳出包围圈。

  远在延安的党中央和毛泽东,时刻关注着深陷虎穴的中原军区。6月23日,毛泽东电复中原局:“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第一旅旅长皮定均,安徽省金寨县人,14岁参加红军,在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斗争和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中,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后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抗日战争时期,皮定均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队跨过黄河天险,在日、伪、顽的层层包围下,创建了豫西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率部南下桐柏山,后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

  一旅下辖3个团,6000余人,驻扎在光山县泼陂河地区的白雀园,位于中原部队驻区的最东面,守卫着中原解放区的东大门。

  国民党判断中原部队主力会向东突围,故将主力布置在东、南、北三个方向,仅在一旅正面商城潢川一线,就猬集了4个正规军和3个保安团、3个民团,并在一旅阵地的东南面构筑工事,构筑了纵深二三十里的封锁区,又在东北面的潢川平原留一缺口,妄图当解放军突围时诱我进入其设下的陷阱。中原部队主力向西突围,一旅防区就成为保障主力突围侧后方安全的主要屏障,也成为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目标之一。

  6月24日下午,一旅旅长皮定均和政委徐子荣接到纵队急电,从旅部驻地白雀园疾驰40多公里,到达泼陂河纵队作战处。纵队司令员王树声向他们传达了党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精神,命令一旅从即日起,想尽一切办法拖住敌人,向东行动,迷惑敌人,掩护主力向西突围,使敌人三天之内找不到中原军区部队主力的行动方向,待掩护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后,一旅即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选择突围方向。

  当晚,皮定均和徐子荣赶回白雀园,迅速召开旅党委会议,制订作战计划。皮定均当夜即布置一团、二团向东、东南、东北方向移动,摆出与敌决战姿态,以吸引敌人的兵力,造成大部队向东集结的气势,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东面来,便于主力向西突围。

  皮旅的声东击西之计果然奏效。6月26日拂晓,国民党军对中原部队发起围攻。由于被一旅的行动搞得摸不着头脑,不知中原军区部队主要意图是什么,西进的部队是少数还是多数,是主要的突围方向还是佯攻方向,所以东线之敌尚不敢轻举妄动,只是试探性地进攻,大大减轻了向西突围的中原军区主力的压力。

  到了下午,国民党军察觉第一纵队主力已向宣化店移动,攻势骤然猛烈起来。敌人兵分三路,从正东、东南和东北方向,向一旅阵地扑来。

  面对强敌的多路进攻,一旅各团沉着应战,利用工事、丘陵、山沟、稻田、河道等有利地形,坚决阻击,节节抵抗,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至傍晚,国民党军在一旅的顽强阻击下,未能越防区一步。

  在一旅于东面顽强抗击进攻之敌的同时,6月26日晚,中原军区又命令鄂东军区独立第二旅秘密接防中原军区司令部,伪装成中原军区司令部,为一旅减轻了压力。

  瞒天过海,6000余人隐藏于敌人夹缝之中

  突围方向与主力背道而驰

  6月24日下午,皮定均接到王树声命令后,就在思考,为了中原军区的大局,“丢卒保车”全旅上下毫无怨言,但“保车能不能不丢卒”呢?一旅官兵都是他从抗战中出生入死拉出来的战士,这个“卒”可是6000多条生命,6000多名抗日精英啊,他不甘心也不忍心!于是,他和旅党委接受任务后,一面部署部队阻击敌人,一面思考在完成掩护主力任务后的生存问题,研究如何创造“保车不丢卒”的奇迹。

  完成阻击任务后呢?主力越过平汉铁路,一旅背后没有了依托,四面全是敌人,又将向哪个方向突围呢?

  “西进,去追主力!”有人在旅党委会上提议说。但这个建议被否决了,理由很简单,如果尾随主力西进,势必把敌人全部引向西,这对主力极为不利,而且把自身置于3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中,有被前后夹击的危险。

  向南,有长江天险,一支孤军要突破它是绝对不可能的。

  向东北或向北?黄淮平原和纵横交错的河流,眼下正是黄梅雨季,要连续渡河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只有唯一的方向———东面,与主力背道而驰,把追兵引向东,减轻主力的压力,但东面有敌四个军,还有反共老手顾敬之的地方武装。面对十几万敌军,历时半年,打下的几十道铁箍,以区区数千人之旅、疲惫之孤军闯如此雄关,无疑是以卵击石。

  然而,“敌人守备最坚固的地方,也有可能是最薄弱的地方”。皮定均思考,主力西进可以瞒住敌人一时,但无法长久隐瞒,敌人一旦得知主力西进,东部兵力会拥向西部,东部就会转变成为敌人守备的薄弱环节。

  就这样,一旅突围的方案确定了,皮定均和徐子荣商量后决定向东突围。但是如何突围呢?这确实是个难题,向东突围,这时敌人主力还没有离开,现在向东突围是自投罗网。

  旅党委有人提出:“集中火力,选择敌人两军的间隙强行突破,劈开一条血路,沿着大别山脊向东插。”这个方案一提出来,马上有人反对:“这样一来,就马上暴露了我们的企图,我们很难脱身。”

  还有人说:“向东南,直奔大别山腹地,这样走还可以避开顾敬之的土顽势力。”这条路,皮定均也考虑过,还派人去实地侦察过,但是那里地形复杂,必须强占高地,而且很难做到避实击虚,只能硬突,敌人十几万人马,怎么也能把你堵住。“可以化整为零分散突围。”还能化零为整吗?这是逃命为主的无组织行动,是绝对不能采取的。皮定均态度严肃,会议有点僵。

  一直没怎么发言的徐子荣说话了:“来个回马枪:完成掩护任务后,我们全线出击,然后一收,在哪儿藏起来,等敌人出击,他追过去,我们再往东插。问题是一个旅,防守20多公里宽的正面,怎么收?向前一个佯攻,这好办,可紧跟着收下来,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藏兵,谈何容易?”徐子荣的话提醒了皮定均。他立即想到了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刘家冲。

  皮定均的儿子皮效农回忆说:“父亲对山川地形地貌的把握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抗战时他在一二九师刘伯承手下当团长,有一次骑马去师部见刘师长。一到师部,刘师长问他一路上经过几座山、几条河、几个村庄,叫什么名字,什么地形,把他问住了。他只顾骑马赶来,没有想到其他的。但从那以后,他就多了一个心眼。凡是走过的山川河貌,他都一一默记在心。部队一到宿营地,他就去看地形地貌。中原突围时,皮旅隐蔽在刘家冲那个小山沟里,就是父亲在白雀园驻地附近的一个地方,他早就看中了这个隐蔽之地,这片黑松林里最终隐藏了皮旅6000人马。”

  刘家冲是个小山村,只住有六户人家,小丘陵地带,树木茂密,位于敌军主力的接合部,在敌军运动的两条公路之间。这里没有大山,在敌人看来是不可能隐藏大部队的。别说敌人没想到,就是一旅的官兵也没有想到旅长会下这步险棋。皮定均正是利用敌人的这种麻痹心理,做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

  狂风暴雨夜幕下的转移

  6月26日一整天,一旅顽强阻击敌人,炮声隆隆,杀声震天。皮定均采取了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每个支撑点都是一个山包,每个山包都自成一体,但相互之间又火力交叉,阻击着敌人的推进。皮定均在指挥所里注视着敌人的行动。望远镜里,敌人进攻的队形像潮水一样,一浪退下去,一浪又涌上来,但一次又一次被一旅击退。

  “敌人盯得这么紧,怎么才能把部队收回来呢?”皮定均在思索着。到了中午,突然出现了转机。原来忽紧忽慢的阵雨骤然变成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一片混沌,几米之外不见人影。

  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出击!把敌人赶得远一点,撤下来,前面留一个营。”皮定均果断地下了命令。随后,他又对作战科科长许德厚说:“你马上去一团,让他们完成掩护任务后,立即去刘家冲。记住,要在2点钟赶到。”

  这是他第一次透露隐蔽点。不久,隐隐响起了冲锋号声、机枪声、步枪声。枪声减弱后,只有风雨在狂虐地呼啸。一个旅防守20多公里,只用了半个钟头,就收起来了。皮旅的几千人马悄然无声地撤下阵地,与风雨融成一体。

  6月26日晚,皮旅冒着狂风暴雨出发了。除了几个旅、团领导,没有人知道将要去何方。被踩得稀烂的路面转眼间就被暴雨砸平,没有留下半点痕迹。将近黎明时,皮定均收住了脚。一夜强行军40多公里,终于到了刘家冲。

  一轮朝阳,照着近在咫尺的东、南两条公路。国民党军十几万人,几百门大炮,上千辆汽车,向西紧追,藏在树林里的6000多名指战员都能感觉到地面在颤动。

  倘若敌人的行军队伍有侧方搜索队,倘若敌人对沿途经过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林射击试探,倘若有几个战士溜出队伍去抓鸡,倘若有奸细去告密,情况又会怎样?那样一旅将插翅难飞,陷入四面受敌,被彻底围歼的境地。皮定均的胆量是超人的,他的这一招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当然,皮定均采取了周详的措施,四周布置了严密警戒,骡马全部扎紧嘴巴拴在百姓家里,部队隐蔽在树林里,不准生火不准吸烟,甚至连咳嗽都必须用手捂住。深夜,担负阻击的三营也悄然撤到刘家冲与主力会合。

  6月27日晨,雨过天晴,刘家冲两边公路上十几万敌军还在频繁运兵。皮定均在思考着下一步行动方案。

  几天了,皮定均没有收到主力部队的消息。他想,主力刚过平汉铁路,紧急西进,无暇架电台,自然也就联系不上。连着几天行军,只要一停下来,他总是叫电台台长顾玉平架起无线电台呼叫,但还是没有消息。无奈之下,皮定均叫电台直接联系延安总部。开始也是没有回音,后来电波传来了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只有两个字,重复地出现了好几遍:“快走!快走!快走!快走!”

  消息传开,旅部一片欢腾。

  险象环生,历经三次突围转向,打了三场恶仗

  离开刘家冲,皮定均率领一旅东进突围,险象环生。他们在国民党军壁垒森严的合围中声东击西,出奇制胜,化险为夷,又历经三次突围转向,打了三场恶仗。

  三次突围转向

  1946年6月28日,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察明中原军区主力向西转移的行动后,命令整编第四十七师、整编第七十二师新三十一旅、三十四旅等部队跟进、堵击,“务必在平汉路东予以歼灭”。同时,对不知去向的一旅,继续以新十三旅、一七四旅对白雀园、余家集地区进行“搜剿”。

  6月28日清晨,皮定均率一旅从刘家冲出发,出其不意,向西南疾进,避开新十三旅在余家集一线的堵击,揳入周家山以西阵地,在九龙山歼灭国民党军一个连,巧妙地跳到了新十三旅的背后,当夜宿营易家田铺。这是一旅突围中的第一次转向。

  6月29日,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发现了一旅的去向,急令新十三旅下辖的三十九团、三十七团和三十四旅一○一团合击一旅于易家田铺。然而,一旅29日凌晨突然90度大转弯,向东南突围,直穿潢麻公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国民党军的合击计划落空。这是一旅突围中的第二次转向。

  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看到一旅向东南突围后,又命令新十三旅尾随追击,十四旅在黄土岗地区堵击。皮定均率领一旅又向东疾进。为了突破黄土岗地区第十四旅的防线,皮定均让旅先遣侦察队化装成整编第七十二师的谍报队,智取了旗杆店,俘虏国民党军24人,缴枪21支。这是一旅突围中的第三次转向。

  打了三场恶仗

  大牛山之战———突围中的第一场恶仗。

  6月30日,一旅抵近商城境内的瓦西坪,准备翻越大牛山。大牛山高耸入云,层峦叠嶂,是进出鄂豫皖三省的天然要道,国民党军在这里部署三十四旅一○一团一个营抢占了瓦西坪高地进行截击;利用商城顾敬之保安团和立煌保安团占据了瓦西坪西南侧、西北侧高地,对一旅形成夹击之势。同时,一○一团后续部队也赶往瓦西坪。

  一旅刚进入瓦西坪就遭到国民党军的袭击,如不迅速杀开血路,就会被围歼。皮定均命令一团团长王诚汉:“动作要快要猛,像撕布一样撕开一个口子!”政委徐子荣号召指战员:“抢过大牛山,向党的生日献礼!”

  一团三营七连担任主攻,九连助攻,八连是预备队。七连抽20名战士组成突击队,每人5枚手榴弹,在全连机枪的掩护下一鼓作气冲上高地,国民党军狼狈溃逃。

  一旅占领瓦西坪高地后,遭到国民党军的猛烈反扑。敌人连续两次集团冲锋都被一团击溃。在一团的掩护下,二团、三团和旅直强行越过大牛山。此时,大雨滂沱,全山被云雾笼罩,国民党军失去目标无法追击。7月1日晚,一旅全部越过大牛山。

  大牛山一战,一旅不仅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封锁,还成功地甩掉了追兵。

  青枫岭之战———突围中的第二场恶仗。

  告别大牛山,一旅在吴家店进行短暂休整,安置伤员,补充给养。国民党军侦察得知一旅抵近吴家店后,又急令五二七团星夜赶往吴家店地区进行阻击。同时集中2个旅8个团的兵力进行围堵,企图将一旅围歼在大别山区。

  7月10日,一旅在青枫岭遭到国民党军挺进纵队第二团的堵击。青枫岭山势陡峭,人马难以通行。国民党军抢先占领了青枫岭主峰,居高临下用机枪封锁了一旅的前进道路。皮定均命令二团坚决拿下青枫岭,保障全旅通过。

  二团团长钟发生、政委张春森迅速做出部署:二营担任主攻,一营侧攻。二营四连、六连指战员攀上几丈高的峭壁,穿过没有道路的灌木丛林,用绑腿吊上悬岩,用柴刀、刺刀开出了一条通道,登上了青枫岭的一座高峰。同时,一营一连、二连向青枫岭迂回发起冲锋,两股力量冲上山顶与国民党军展开了白刃战,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终于攻占了青枫岭,并追击了5公里。此战,毙国民党军200余人,俘19人,打通了通往淠河的道路。

  淠河之战———突围中的第三场恶仗。

  磨子潭是大别山东陲门户,位于淠河西岸,山陡水急,地势险要,三座大山壁立对岸,突破敌人围堵必须渡过淠河。

  一旅向磨子潭疾进时,国民党整编第四十八师一部正朝磨子潭赶来截击。为抢在敌人前面渡过淠河,皮定均命令先头营抢先渡河,并命令工兵排搜集材料抢搭浮桥,保障全旅过河。

  谁知抢先渡过淠河的先头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先头营营长显然没有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过河之后只派一个连占领山头,突围行军已经13天的官兵疲惫到了极点,营长和两个连在山下睡起大觉。占领山头的一连官兵都由大别山子弟组成,因不愿意离开家乡,集体跑回到大别山打游击。在山下睡大觉的两个连差点被摸上山的国民党军包了饺子,险些给全旅造成灭顶之灾。

  河对岸山顶上响起了敌人的机枪声,曳光弹在河面频频划过,工兵架起的简易浮桥一再被洪水冲垮。

  一旅面临危急时刻,皮定均没有惊慌失措。他冷静地命令一团火速徒步涉河,协助对岸先头营保护渡口。

  凌晨,王诚汉率一团在河东三团的掩护下徒步过河。国民党军以轻重机枪的密集火力封锁河面。渡河部队利用夜暗和大雨的掩护,拼死强渡。登上东岸后,与先头营会合占领渡口,掩护大部队过河。

  三团在强渡淠河时,三连被敌人切断,与主力失去联系,后被鄂东军区独立第二旅第五团收编。

  一团发起渡河攻势后,皮定均继续沿河侦察,终于获知上游几百米的地方水位比较浅,适合部队徒涉。全旅数千人手拉手渡过了淠河,化险为夷。

  7月13日,皮旅终于撇开纠缠不休的国民党军,急行军到达大别山最后一个山坡———东山坡。

  过关斩将,巧用奇兵闯三关,会师皖中平原

  在东山坡,皮定均进行了突围中最为艰苦的行军动员:争取在5天内飞越皖中平原,突围到华中根据地。一旅进入皖中平原与新四军会合,又遇到了三大险关。

  攻占毛坦厂是第一关。

  离开东山坡,一旅向东南方向机动。当得知国民党军正从桐城方向而来时,皮定均决定掉头北进,将敌人甩掉。

  7月13日,一旅先遣侦察队攻占了大别山东麓出口处的毛坦厂,歼灭民团局20余人。

  在毛坦厂,皮定均和徐子荣组织召开旅党委会,决定咬紧牙关,神速行动,争取在敌人部署完成前,穿越皖中平原,争取突围的最后胜利。

  全旅所有炊事担子、公文箱、走肿蹄子的骡马、个人用品全部精减掉,只留下一身单衣和武器弹药,轻装前进。

  奇袭吴山庙是第二关。

  离开毛坦厂,一旅以每昼夜50多公里的行军速度闯进敌人心脏地区。

  7月15日拂晓,一旅抵达官亭镇。这里由伪军改编的民团把守。一旅三团前卫第一营以突袭方式将睡梦中的100多名民团官兵俘虏。接着,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沿途多次击退国民党地方武装的袭扰和阻击。

  7月16日,一旅到达吴山庙。这里由国民党寿县保安队驻守。皮定均决定采取奇袭方式夺取吴山庙,一团前卫九连化装成国民党军,三下五除二,没费一枪一弹就俘虏保安队30余人,向津浦线飞奔。

  7月19日中午,一旅到达红心铺,离津浦铁路只有20多公里,跨过津浦路就是苏皖解放区了。

  突破津浦线是第三关。

  7月18日,国民党军12个旅的兵力,自徐州、夹沟、固镇地区分三路进攻淮北津浦路东解放区,将重兵屯集在津浦路沿线。他们利用日军留下的碉堡、工事和护路沟,严防一旅通过津浦线。

  为防止一旅闯过最后的防线,国民党第八绥靖区命令整编第七师一七二旅两个团和整编第四十八师一三八旅在明光一线全力进行堵截。

  一旅党委在红心铺召开紧急会议,皮定均指出,不惜一切代价在翌日6时,从明光与管店之间突破津浦铁路线,并做了战斗部署:全旅编成两个行军纵队,以旅直和第一、第三团为右路纵队,第二团为左路纵队,急速行军向津浦路挺进。

  7月20日晨,一旅到达津浦路边。这时,一列满载国民党部队的装甲列车赶来截击;铁路两侧碉堡内的敌军也以轻重机枪疯狂扫射,配合装甲列车将正在过铁路的一团截成两段。与此同时,明光、管店、滁县的国民党军分五路出动,企图从两翼钳击。

  危急时刻,皮定均命令三团截住滁县方向之敌;二团堵击明光、管店之敌;工兵排点燃炸药阻止装甲列车;全旅迫击炮集中轰击敌人车站据点,掩护一团冲过津浦路。

  一团指战员从铁路两侧奋不顾身跃上路基,攀上装甲列车,将集束手榴弹投进车内。国民党军遭受重大杀伤,向明光方向仓皇逃去。经过3个小时的激战,一旅终于在7月20日10时全部越过津浦线。

  越过津浦线后,一旅向嘉山全速前进,与前来接应的淮南军区嘉山支队会师。

  当年《新华日报》刊载此胜利突围消息时,以《谨向皮定均将军所部致敬》为题发表社论:“我中原军区皮定均将军所部,突破蒋军重围,历尽千辛万苦,于七月二十日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某地。证明了共产党军队是消灭不了的,人民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北路突围部队1.5万人在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郑位三的率领下,历时36天,行程1000余公里,冲出重围,胜利实现了从宣化店到陕南的转移;南路突围部队1万余人,在王树声的率领下,突出重围,与武当山地区的鄂中军区部队6000余人胜利会师,成立了以王树声为司令员兼政委的鄂西北军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中原突围,历时36天,粉碎了国民党30万人的围追堵截,蒋介石限期全歼中原部队的阴谋彻底破产。

  担任掩护中原军区主力突围任务的鄂东军区独立第二旅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完成掩护任务后,独立第二旅进入大别山区,全旅建制被打乱,坚持分散打游击,直到1947年9月与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会师。

  中原突围绝路逢生的皮旅成建制抵达苏皖解放区。他们是中原军区突围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部队,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的奇迹。事隔21年后,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来自各地的党政军主要负责人时,看到了皮定均,笑着说:“你过去带领的那个皮旅打仗真行啊!在中原突围时虽然只是一个旅,中央是把它当作一个方面军使用哩!”

  突出重围的皮旅被改编成华中野战军第十三旅,后来又扩充为独立师,转战华中、华北,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崮、临汾、太原等战役,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