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31年,红军渡口讲红军

作者:郝迎灿 发布时间:2016-10-26 20:22:24 来源:人民网 字体:   |    |  

 

肖义武给孩子们讲解红军“四渡赤水”故事

 

  日头洒下缕缕柔光,映得赤水河波光似绢。在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桂圆林村“四渡赤水”战役一渡渡口,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给几个一脸认真的孩子讲解着这里曾经发生的红色故事。老人名叫肖义武,自幼在河畔长大,对赤水河的脾性和两岸大事小情十分清楚。1985年,肖义武被聘为市第七中学校外辅导员,从每年清明带领孩子们祭扫红军烈士墓讲解“四渡赤水”的故事起,渐渐声名远播,开始成为“四渡赤水”的义务讲解员。

  “风雨无阻,从青丝到白发,肖义武在红军渡石碑前讲‘四渡赤水’红军故事已走过31个年头,听过他讲解的有农民、干部、学生、军人等各类人群约3万多人,单团体规模的讲解就超过200次。”元厚镇党委书记廖艳飞说,“他凭着对英烈的景仰,在没有一分报酬的情况下,用坚守诠释着那一份矢志不渝的红色信念。”

  1935年1月,红一军团攻取盐运通道元厚镇,成功“一渡”,战斗结束后,肖义武的舅妈聂永珍拼死救下两名红军伤员,其中一位还是朱德司令的警卫员。肖义武就成长在这种家庭环境下,从小听长辈们讲了不少红色故事,深受红色精神熏陶。

  1976年,朱德司令托女儿朱敏来元厚寻找恩人,肖义武同舅妈聂永珍一起参加了接待,临走时,朱敏一再嘱咐陪同人员“要关心革命老区人民,让他们幸福生活”。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肖义武,带着这份信念和执着,拥有高中文凭的肖义武一头扎进红土地,干起了大队支部书记。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看着村里的年轻人背井离乡,纷纷外出打工,肖义武的心里怎么也不是滋味。“一定要改变村子,让群众不用离开家乡就能致富。”肖义武亲自动手,带领群众开垦荒山、改造良田,栽种了12万株精品桂圆,规模达到4000余亩。

  桂圆林村没有一条通村公路,桂圆不能外运,村民仍然是“抱着金饭碗守着清贫日子”。肖义武东奔西跑,终于争取到10公里通村公路项目,但尚有5万元的资金缺口,致使公路建设迟迟不能动工。当时村集体拿不出钱,群众集资更是困难,肖义武横下一条心,以个人名义从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补齐了不足资金,10公里的致富道路延伸到远方。

  路的问题解决了,桂圆林村的桂圆树摇身一变成了“摇钱树”,肖义武开始组织群众筹办专业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一时间,村里原来走出去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曾祥均办起了乡村旅舍、朱克湘养起了乌骨鸡、王梦刚搞起了工程建设……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家家有洋房,户户有产业”,村民的年均收入也跟翻筋斗一样,涨到了9440元。

  2010年,年满60岁的肖义武在村班子换届中走下了村支书岗位。退休后的肖义武依然没有闲下来,他将传承红色精神当成一项事业,更专注于红色义务讲解员工作。他把小时候从舅舅舅妈那里听来的故事,进行了重新整理,对原先不知道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写出了1万余字的红军“四渡赤水”解说词。肖义武常常教育家人和身边群众:“这些英雄人物不能埋没,他们英雄的事迹不能忘记,让周边的人了解他们,记住他们,继续前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每当村里有“大事”发生,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用红色故事教育大家,用红色精神感染他人。2009年赤水开建仁赤高速公路,元厚路段涉及征地拆迁的群众多,矛盾突出,“老肖”主动请缨,凡是召开群众会,他就会给群众讲述“桂圆林村冒死奉献革命,顾全大局牺牲自我”的红色故事,讲得大家心悦诚服,到2013年仁赤高速全线贯通,他已成功处理了100多起矛盾纠纷。

  2013年,肖义武患上了膀胱癌和肾盂癌,手术切除了一个肾,但讲解员工作却没有停止,只要有聆听者,他随叫随到,热爱的二胡可以不拉,乡村乐队可以不参加,但红军渡的讲解一定要来。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只要我还能说话,还能动,这个红色义务讲解员我就要坚持下去!”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