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取消布票,毛主席、周总理居功至伟

作者:魏雪夫 发布时间:2015-11-17 09:00:41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c5a6de673320eb4101c294d49298f160.jpg

兄弟民族代表参观纺织厂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个忽悠民众的谎言在中国上空飘荡数十年。这个谎言的主要内容是:改革开放前,中国民众穿衣凭票供应,是经济落后的表现,取消布票是改革开放后的功劳。一些居心叵测的 人绞尽脑汁,从民众最直接、最能感触到的穿衣入手,罔顾事实,歪曲历史,误导民众,诬蔑攻击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和共和国前30年共产党改善民生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显然是对历史的无知。

  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和党中央就十分关心重视人民穿衣问题,在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的情况下,千方百计,采取措施,保障供给,不断解决改善这一重大民生课题。

  笔者拟以此短文,追踪事物演变轨迹,揭开谎言背后的真相,还历史本来面目。

  从古至今,穿衣为民众生活基本之需,不可一时或缺。解放初期,人民穿衣大都以土布为主,土纺土织,遍布城乡。绸缎价格昂贵,买者甚少,主要是家景殷实之户作婚嫁之用,故而棉织用料量大普遍。

  为保证人民生活基本需要,调整供求关系,缓解供求矛盾,1954年9月9日,政务院笫二百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9月15日起,国家对棉布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计划供应,按人发布票,凭票购买。中部省份当年实际年人均为6.23米,定量充裕,货源丰富,民众购买踊跃,针织品、纺织品销量大幅上升。1957年人均使用棉布7米。

  1960年,不分城乡每人定量一律为7.3米(分上下半年定量发票)。局部地区高于这一水准。此时,由于遭受自然灾害,棉花歉收,棉布定量约有减少。同时,收票范围扩至汗衫、背心、毛巾、袜子、棉毛衫裤等针织品。1963年起,全国农业生产逐步恢复,棉花增产,布票定量回增。至1969年,人均棉布和棉材用量持续增加。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以“的确良”为代表的化纤布进入市场,渐呈纯棉织品、化纤织物多元局面。化棉混纺布逐步扩大市场。但纯棉布的销售比重仍占95%,化纤类约占5-5.5%

  人口的逐年增加和人民对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穿衣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时,全国棉花年产量始终徘徊在4000万担水平,纺织原料紧张,成为改善民生的瓶颈之一,直接影响到服装市场供应。曾任国家计委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后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顾秀莲证实了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1971年8、9月间,毛主席到南方视察,派身边一名工作人员上街进行社会调查。这位工作人员排了好长时间队,才买到一条“的确良”的裤子。对此,毛主席颇为感慨:买件“的确良”不要千辛万苦,“百辛百苦”行不行?

  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开采,到1972年国家石油年产量达到4567万吨,不仅自给,还有富余;电力工业长足发展,为生产生活提供了比较充足的电力资源;外交活跃,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逐年增多,并呈现不断拓展之势,官方民间经贸往来密切频繁;经济外贸持续发展,使得国家外汇储备有了相当积累。这一切为解决“的确良”问题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为进一步改善人民穿衣问题,毛主席及时作出决策,进行部署,指示国务院迅速研究,制定方案。周总理、李先念副总理指示国家计委考虑引进解决穿衣问题的化纤设备和吃饭问题的化肥设备。轻工部提出,利用中国自己的石油资源,建几个年产100万吨的化纤基地。1972年1月初,国家计委起草了《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拟从国外进口约等于500万吨的成套设备。分别建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四川天然气维尼纶厂,后期追加天津石油化纤厂。2月初,毛主席、周总理旋即批示同意。2月中旬起,轻工业部、燃化部、外贸部等组成专家考察组赴西欧和日本考察。5月份,考察组回国向国务院呈递考察要情和请示报告。6月开始,四大化纤项目进入紧锣密鼓的谈判阶段,先为上海项目,紧接着四川、辽阳、天津项目,翌年9月谈判结束。

  尔后,国家计委提出笫三个报告《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建议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各部门纷纷摩拳擦掌,提出冶金炼钢等多个项目。鉴于项目比较零碎,周总理指示把这些项目合并起来:“准备采取更大规模的引进方案”。1973年1月,国家计委拟呈综合性的第四个报告,即《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形成一个统筹性的方案。方案计划引进技术项目26个,共需资金43亿美元,故称“四三方案”(方案后经追加至总投资51.8亿美元)。2月初,毛主席、周总理审阅并批准了这个方案。

  病榻上,毛主席日理万机中时刻关注着“四三方案”落实进度,多次指示、叮嘱要加快新技朮、新设备的引进,尽快投入生产。国务院各部门、各级党委、革委会积极贯彻落实毛主席指示精神,精心组织实施,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夙夜苦干,在几年时间内完成新技术、新设备引进、安装、调试和厂房改扩建、资源配置等各项工作。后任的国家领导对这一方案亦给予很大支持。1982年前,引进的26个大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1983年起,部分省份取消布票,开始敞开销售。1984年起,全国取消长达30年的布票。人民穿衣问题彻底解决。

  “四三方案”的实施,对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安置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增加国民收入等持续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事实证明,取消布票,惠民生,谋福祉的决策及其功绩,是在毛主席和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创造的。毛主席、周总理居功至伟,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参考书目和资料:《新中国首次大规模引进技术设备内情》,作者滑璇,2012年2日17日《报刊文摘》笫八版,原载《中国新闻周刊》;《恩施市志》第一部,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等,一并致谢)

     编辑:墨家之言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