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抗美援朝中的杨根思式英雄

作者:桃花舍主人 发布时间:2024-10-18 12:52:24 来源:桃花舍翁公众号 字体:   |    |  

 

 

  杨根思

  杨根思,江苏泰兴人,1922年出生,1944年2月入伍,1950年11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1营3连连长。1950年11月29日,在第二次战役中的东线长津湖畔,杨根思率领本连3排坚守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的小高岭阵地,忍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冒着侵略军飞机、大炮、坦克的狂轰滥炸,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数十倍于己、整连整营的美军的人海式冲击。最后,战友们伤亡殆尽,子弹打光,杨根思坚守阵地,当敌军发起第9次攻击、蜂拥而来爬上山头时,他抱着炸药包跃身而起,拉燃导火索冲向敌群,炸倒40多个敌人,自己也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将他生前所带领的3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根思是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他的事迹,体现着人民军队宁死不屈、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的英雄事迹影响和教育了整个志愿军部队,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斗中,涌现了许多杨根思式的英雄。

  以下是比较著名的杨根思式志愿军英雄:

  孙占元,河南林县人,1925年出生,1946年2月入伍,1951年3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3营7连2排排长。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的连反击597.9高地,在清除11号阵地上敌人的激战中连长牺牲,孙占元代理连长指挥战斗。攻取了11号阵地后继续向2号阵地进攻时,孙占元被炸弹炸断了右腿,他坚持带伤指挥,爆破敌人地堡,打退敌人反扑。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大股敌人围住了孙占元,他毅然翻滚到敌群中,拉响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伍先华,四川遂宁人,1927年出生,1949年12月入伍,1951年3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4师100团1营2连1排3班班长。1952年9月29日,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反击战中,伍先华率3班突袭720高地南侧半截坑道的敌军地堡群和指挥所,他们英勇地连续爆破,攻占720制高点,并向半截坑道地堡群攻击前进,打退了敌人的反扑。激战中,全班只剩下伍先华和两名战士,他们三人继续前进,先后炸毁了半截坑道周围的地堡群。此时我军攻击部队发起冲锋,但半截坑道里仍有敌人重机枪疯狂扫射,阻挡我冲锋部队。伍先华抱起炸药包冲向半截坑道,中弹负伤后仍匍匐前进,到坑道边拉燃炸药包导火索,猛然跃起扑向坑道里的敌人,将坑道炸毁,炸死40多个敌人,自己也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宝山,吉林敦化人,1919年出生,1945年入伍,1951年4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422团2营5连连长。1951年10月3日,在坚守铁原西侧天德山阵地、打退敌军多次疯狂冲击后,在战士们伤亡殆尽、弹药耗尽的情况下,杨宝山冲向敌群拉响手雷,壮烈牺牲。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所率领的5连被授予“威震天德山英雄连”称号并记集体特等功;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杨春增,河北沙河人,1929年出生,1945年入伍,1951年3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5师104团2营4连3排副排长。1952年8月6日,杨春增率领3排9班八名战士坚守江原道金化郡官岱里以西541高地,打退南朝鲜伪军10多次人海式进攻,毙伤敌200余人。在战士们全部牺牲、枪弹耗尽的情况下,他手持最后一颗手雷扑向敌群,与30多名敌军同归于尽。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倪祥明,河南杞县人,1924年出生,1949年入伍,1950年10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5师343团7连2排4班副班长。1952年7月2日,在执行“老秃山”阵地防守任务时,倪祥明与全班战友击退敌军10多次进攻,在战友大都伤亡、弹药殆尽的情况下,在敌人企图冲进坑道的危急时刻,为保护坑道里的伤员,他与敌人展开肉搏,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4班记集体特等功一次,授予“222.9高地一级英雄班”称号;给倪祥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农廷秋,广西天保(今德保)人,1929年出生,1949年10月入伍,1951年3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3团1营1连班长。1952年7月在五圣山防御期间的“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中,他七天内射杀敌军8名。同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中参与夺回537.7高地北山4号、5号、6号阵地,他所在的1排奉命守卫4号阵地,在全排战友们牺牲、自己多处受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拉燃仅剩的一颗手榴弹扑向20多个敌人,与敌人同归于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杨国良,四川大足(今属重庆)人,1931年出生,1949年入伍,1951年3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1师93团3营9连副班长。1952年11月12日,在上甘岭战役第三阶段作战中,他率领一个三人战斗小组扼守579.9高地11号阵地,打退南朝鲜伪军多次反扑后,战友牺牲,自己带伤,仍坚持战斗。当敌群蜂拥而来包围他时,他冲向敌群并拉响了爆破筒,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李克先,辽宁沈阳人,1947年入伍,1950年10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4团4连3排7班班长。1951年3月15日,在第四次战役结束后的阻击战中,他奉命带领两名战士坚守洪江北岸吾野坪北山左翼阵地,机智顽强地打退敌军多次进攻,大量地消灭敌人,坚持到傍晚,完成了阻击任务。在转移途中,身负重伤的李克先被敌军追上包围,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唐治平,四川宜宾人,1931年出生,1950年10月入伍,1951年7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6团2营5连2排5班战士。1952年11月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参加坚守597.9高地2号阵地的战斗,他积极作战,英勇杀敌,为保护坑道口身负重伤,当敌人冲来时,他跃起扑入敌群并拉开手雷引针,炸倒大量敌人,自己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潘学仕,云南路南人,1922年出生,1947年12月入伍,1950年10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4师342团1营2连班长。1951年2月11日,潘学仕带领全班战士扼守京安里以北的276.8高地阻击南逃的敌军,英勇作战,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在战斗中,他双腿被炮弹炸伤。接到上级命令他们转移的通知,潘学仕让剩下的五名战士撤出阵地,自己留下来掩护战友撤退。他打光了机枪里的子弹后,在围上来的敌群中拉响了反坦克手雷,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刘保成,安徽阜阳人,1928年出生,1948年2月入伍,1951年3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4师106团3营9连1排1班班长。1952年11月20日,在上甘岭战役中,刘保成带领5名战士反击占领537.7高地西侧的6号阵地,他坚定指挥,勇猛冲击,身负重伤仍然打击敌人,在敌军围攻过来时,拉燃爆破筒冲向敌群,英勇牺牲,为我军攻下阵地开辟了道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一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李吉武,甘肃靖远人,1923年出生,1949年9月入伍,1951年2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87师559团3营8连六零迫击炮班班长。1951年5月,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李吉武所在的8连承担开城杜梅里以南智陵洞南山阵地防御任务,他带领全班固守1号阵地,以精准迅猛的炮击予敌人沉重的打击。在炮弹打光、战友们先后牺牲的情况下,李吉武孤身以轻武器和手榴弹击退敌人多次反扑。最后,他身负重伤,拉燃两颗手榴弹扑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李吉武追记一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李华云,四川仁寿人,1925年出生,1948年9月入伍,1950年10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4师340团1营1连1排3班班长。1952年10月,在我军秋季反击作战中,李华云所在的1连攻占并坚守铁原西北白马山的394.8高地,打退敌人在“督战队”驱赶下的8次反扑。李华云在战斗中多次负伤,右腿被炸断,他坚持战斗,最后在敌人进行人海式冲击、阵地危在眉睫的时刻,他翻滚进入敌群,拉响反坦克手雷,炸死炸伤20多个敌人,自己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一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曾平章,四川富顺人,1924年出生,1949年12月入伍,1951年3月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1师92团1营3连班长。1952年11月12日,在上甘岭战役中坚守537.7高地6号山头腰部的战斗中,他率领全班战士冒着敌军的狂轰滥炸顽强杀敌,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冲击,战友们先后牺牲,他自己也3次负伤。在子弹和手榴弹都打光的情况下,他拉燃最后两根爆破筒跃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一等功,追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还有不少类似的英雄,例如:据《四十军在朝鲜》一书记载,在1950年10月25日的抗美援朝第一仗云山阻击战中,第40军120师360团1营3连1排3班班长石宝山,在子弹打光的情况下,抱起班里仅剩的两根爆破筒,拉着导火索扑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石宝山应该是抗美援朝中出现的第一位决死献身的英雄,但战斗结束后他的事迹没有彰显宣传,这应该主要是由于当时志愿军刚刚入朝,敌情严重,局势不明,战事紧张,政治宣传鼓动工作还未来得及展开,而这样的英雄壮举,在刚刚过去的解放战争中并不罕见。在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潮中,不著名甚至无名的英雄是无数的。推动革命胜利的基本动力,正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英雄战士。(本文主要参考资料:《志愿军英雄谱》)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