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毛泽东:持久战的三个阶段(选自论持久战)

作者:毛泽东 发布时间:2024-08-13 20:56:04 来源: 字体:   |    |  
(三五) 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 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 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 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 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 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但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 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客观现实的行程将是异常丰富和曲 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来;然而给 战争趋势描画一个轮廓,却为战略指导所必需。所以,尽管描 画的东西不能尽合将来的事实,而将为事实所校正,但是为着 坚定地有目的地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指导起见,描画轮廓的事仍 然是需要的。
 
 
(三六) 第一阶段,现在还未完结。敌之企图是攻占广州、 武汉、兰州三点,并把三点联系起来。敌欲达此目的,至少出 五十个师团,约一百五十万兵员,时间一年半至两年,用费将 在一百万万日元以上。敌人如此深入,其困难是非常之大的, 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至欲完全占领粤汉铁路和西兰公路,将经 历非常危险的战争,未必尽能达其企图。但是我们的作战计划, 应把敌人可能占领三点甚至三点以外之某些部分地区并可能互 相联系起来作为一种基础,部署持久战,即令敌如此做,我也 有应付之方。这一阶段我所采取的战争形式,主要的是运动战, 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阵地战虽在此阶段之第一期, 由 于国民党军事当局的主观错误把它放在主要地位,但从全阶段 看,仍然是辅助的。此阶段中,中国已经结成了广大的统一战 线,实现了空前的团结。敌虽已经采用过并且还将采用卑鄙无 耻的劝降手段,企图不费大力实现其速决计划,整个地征服中 国,但是过去的已经失败,今后的也难成功。此阶段中, 中国 虽有颇大的损失,但是同时却有颇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成为 第二阶段继续抗战的主要基础。此阶段中,苏联对于我国已经 有了大量的援助。敌人方面,士气已开始表现颓靡,敌人陆军 进攻的锐气,此阶段的中期已不如初期,末期将更不如初期。 敌之财政和经济已开始表现其竭蹶状态,人民和士兵的厌战情 绪已开始发生,战争指导集团的内部已开始表现其“战争的烦 闷”,生长着对于战争前途的悲观。

(三七) 第二阶段,可以名之曰战略的相持阶段。第一阶 段之末尾, 由于敌之兵力不足和我之坚强抵抗,敌人将不得不 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转入保守占领地的阶段。此阶段内,敌之企图是 保守占领地, 以组织伪政府的欺骗办法据之为己有,而从中国 人民身上尽量搜括东西,但是在他的面前又遇着顽强的游击战 争。游击战争在第一阶段中乘着敌后空虚将有一个普遍的发展, 建立许多根据地,基本上威胁到敌人占领地的保守, 因此第二 阶段仍将有广大的战争。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 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时中国尚能保有大量的正规军,不 过一方面因敌在其占领的大城市和大道中取战略守势,一方面 因中国技术条件一时未能完备, 尚难迅即举行战略反攻。除正 面防御部队外,我军将大量地转入敌后, 比较地分散配置,依 托一切敌人未占区域,配合民众武装, 向敌人占领地作广泛的 和猛烈的游击战争,并尽可能地调动敌人于运动战中消灭之, 如同现在山西的榜样。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 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做得好,可能使敌只能保 守占领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区域,三分之二左右仍然是我们的, 这就是敌人的大失败, 中国的大胜利。那时,整个敌人占领地 将分为三种地区:第一种是敌人的根据地,第二种是游击战争 的根据地,第三种是双方争夺的游击区。这个阶段的时间的长 短,依敌我力量增减变化的程度如何及国际形势变动如何而定, 大体上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 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 这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经济困难和汉奸捣乱将是两个很大 的问题。敌人将大肆其破坏中国统一战线的活动,一切敌之占 领地的汉奸组织将合流组成所谓“统一政府”。我们内部, 因 大城市的丧失和战争的困难,动摇分子将大倡其妥协论,悲观 情绪将严重地增长。此时我们的任务,在于动员全国民众,齐心一致,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把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起来, 排除一切悲观主义和妥协论,提倡艰苦斗争,实行新的战时政 策,熬过这一段艰难的路程。此阶段内,必须号召全国坚决地 维持一个统一政府,反对分裂,有计划地增强作战技术,改造 军队,动员全民,准备反攻。此阶段中, 国际形势将变到更于 日本不利,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 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 中国。日本威胁南洋和威胁西伯利亚,将较之过去更加严重, 甚至爆发新的战争。敌人方面,陷在中国泥潭中的几十个师团 抽不出去。广大的游击战争和人民抗日运动将疲惫这一大批日 本军 ,一方面大量地消耗之 ,又一方面进一步地增长其思乡 厌战直至反战的心理 ,从精神上瓦解这个军队 。日本在中国 的掠夺虽然不能说它绝对不能有所成就,但是日本资本缺乏, 又困于游击战争 ,急遽的大量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这个第二 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 转变的枢纽 。中国将变为独立国 ,还是沦为殖民地 ,不决定 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 的程度 。如能坚持抗战 ,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 ,中国 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中国抗战的三幕戏 ,这 是第二幕。由于全体演员的努力,最精彩的结幕便能很好地演 出来。

(三八) 第三阶段,是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收复失地, 主要地依靠中国自己在前阶段中准备着的和在本阶段中继续地 生长着的力量。然而单只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 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 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这个阶段,战争已不是 战略防御,而将变为战略反攻了,在现象上,并将表现为战略 进攻; 已不是战略内线,而将逐渐地变为战略外线。直至打到 鸭绿江边,才算结束了这个战争。第三阶段是持久战的最后阶 段,所谓坚持战争到底,就是要走完这个阶段的全程。这个阶 段我所采取的主要的战争形式仍将是运动战,但是阵地战将提 到重要地位。如果说,第一阶段的阵地防御,由于当时的条件, 不能看作重要的,那末,第三阶段的阵地攻击, 由于条件的改 变和任务的需要,将变成颇为重要的。此阶段内的游击战,仍 将辅助运动战和阵地战而起其战略配合的作用,和第二阶段之 变为主要形式者不相同。

(三九) 这样看来,战争的长期性和随之而来的残酷性, 是明显的。敌人不能整个地吞并中国,但是能够相当长期地占 领中国的许多地方。中国也不能迅速地驱逐日本,但是大部分 的土地将依然是中国的。最后是敌败我胜,但是必须经过一段 艰难的路程。

(四〇) 中国人民在这样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间,将受到 很好的锻炼。参加战争的各政党也将受到锻炼和考验。统一战 线必须坚持下去;只有坚持统一战线,才能坚持战争;只有坚 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战争,才能有最后胜利。果然是这样,一切 困难就能够克服。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 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四一) 三个阶段中,敌我力量的变化将循着下述的道路 前进。第一阶段敌是优势,我是劣势。我之这种劣势,须估计 抗战以前到这一阶段末尾,有两种不同的变化。第一种是向下的。中国原来的劣势,经过第一阶段的消耗将更为严重,这就 是土地、人口、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文化机关等的减缩。第 一阶段的末尾,也许要减缩到相当大的程度,特别是经济方面。 这一点,将被人利用作为亡国论和妥协论的根据。然而必须看 到第二种变化,即向上的变化。这就是战争中的经验,军队的 进步,政治的进步,人民的动员,文化的新方向的发展,游击 战争的出现, 国际援助的增长等等。在第一阶段, 向下的东西 是旧的量和质,主要地表现在量上。向上的东西是新的量和质, 主要地表现在质上。这第二种变化,就给了我们以能够持久和 最后胜利的根据。

(四二) 第一阶段中,敌人方面也有两种变化。第一种是 向下的,表现在:几十万人的伤亡,武器和弹药的消耗,士气 的颓靡, 国内人心的不满,贸易的缩减,一百万万日元以上的 支出, 国际舆论的责备等等方面。这个方面,又给予我们以能 够持久和最后胜利的根据。然而也要估计到敌人的第二种变化, 即向上的变化。那就是他扩大了领土、人口和资源。在这点上 面,又产生我们的抗战是持久战而不能速胜的根据, 同时也将 被一些人利用作为亡国论和妥协论的根据。但是我们必须估计 敌人这种向上变化的暂时性和局部性。敌人是行将崩溃的帝国 主义者,他占领中国的土地是暂时的。中国游击战争的猛烈发 展,将使他的占领区实际上限制在狭小的地带。而且,敌人对 中国土地的占领又产生了和加深了日本同外国的矛盾。再则, 根据东三省的经验, 日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般地只能是支 出资本时期,不能是收获时期。所有这些,又是我们击破亡国 论和妥协论而建立持久论和最后胜利论的根据。
 
(四三) 第二阶段,上述双方的变化将继续发展,具体的 情形不能预断,但是大体上将是日本继续向下,中国继续向上⑽。 例如日本的军力、财力大量地消耗于中国的游击战争, 国内人 心更加不满,士气更加颓靡, 国际更感孤立。中国则政治、军 事、文化和人民动员将更加进步,游击战争更加发展,经济方 面也将依凭内地的小工业和广大的农业而有某种程度的新发 展, 国际援助将逐渐地增进,将比现在的情况大为改观。这个 第二阶段,也许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敌我力 量对比将发生巨大的相反的变化, 中国将逐渐上升, 日本则逐 渐下降。那时中国将脱出劣势, 日本则脱出优势,先走到平衡 的地位,再走到优劣相反的地位。然后中国大体上将完成战略 反攻的准备而走到实行反攻、驱敌出国的阶段。应该重复地指 出:所谓变劣势为优势和完成反攻准备,是包括中国自己力量 的增长、日本困难的增长和国际援助的增长在内的,总合这些 力量就能形成中国的优势,完成反攻的准备。

(四四) 根据中国政治和经济不平衡的状态,第三阶段的 战略反攻,在其前一时期将不是全国整齐划一的姿态,而是带 地域性的和此起彼落的姿态。敌人采用各种分化手段破裂中国 统一战线的企图,此阶段中并不会减弱,因此,中国内部团结 的任务更加重要,务不令内部不调致战略反攻半途而废。此时 期中, 国际形势将变到大有利于中国。中国的任务,就在于利 用这种国际形势取得自己的彻底解放,建立独立的民主国家, 同时也就是帮助世界的反法西斯运动。

(四五) 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 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 劣势, 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 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四六) 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 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 是持久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四七) 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 中 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 由平衡 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

(四八) 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⑾ ,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 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 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 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 日本少数 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 势,那末,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 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 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 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还不止此,  目前 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 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果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 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大量的军力和经济力公开地防御 或攻击日本,公开地援助我们,那末,优势不更在我们一方面吗? 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 处于孤立; 中国是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地 位将益处于多助。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难道还不能使敌 我优劣的形势确定地发生变化吗?

(四九) 速胜论者则不知道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在战争双 方的力量对比没有起一定的变化以前,就要举行战略的决战, 就想提前到达解放之路,也是没有根据的。其意见实行起来, 一定不免于碰壁。或者只是空谈快意,并不准备真正去做。最 后则是事实先生跑将出来,给这些空谈家一瓢冷水,证明他们 不过是一些贪便宜、想少费气力多得收成的空谈主义者。这种 空谈主义过去和现在已经存在,但是还不算很多,战争发展到 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时,空谈主义可能多起来。但是在同时, 如果第一阶段中国损失较大,第二阶段时间拖得很长,亡国论 和妥协论更将大大地流行。所以我们的火力,应该主要地向着 亡国论和妥协论方面,而以次要的火力,反对空谈主义的速胜 论。

(五〇) 战争的长期性是确定了的,但是战争究将经过多 少年月则谁也不能预断,这个完全要看敌我力量变化的程度才 能决定。一切想要缩短战争时间的人们,惟有努力于增加自己 力量减少敌人力量之一法。具体地说,惟有努力于作战多打胜 仗,消耗敌人的军队,努力于发展游击战争,使敌之占领地限 制于最小的范围 ,努力于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 ,团结全国力 量,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努力于推动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努力于工、农、商、学各界人民的动员, 努力于瓦解敌军和争取敌军的士兵,努力于国际宣传争取国际的援助,努力于争取日本的人民及其他被压迫民族的援助,做 了这一切,才能缩短战争的时间,此外不能有任何取巧图便的 法门。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