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碑文敬读

作者:石永程   杜 倩 发布时间:2023-06-02 22:49:24 来源:学习时报 字体:   |    |  


  三千志士用身躯铺就“天路”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碑文敬读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坐落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南部、拉萨河北岸。198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通车30周年纪念日,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拉萨市修建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纪念碑高20米,由平台、碑座、碑身三部分组成。为体现民族特色,碑座下部设计为莲花座,上部设计为藏式挑檐。碑身顶部有醒目的公路路徽,使纪念碑更突出了公路交通的寓意。纪念碑呈三角造型,有三个碑面,每面从下往上,逐步变窄,仰视而去,仿佛一条路,直插云霄。正面为胡耀邦题写的碑名——“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对着民族路,背临拉萨河,空间辽阔,巍峨壮观。另外两个侧面下方,分别镌刻着藏、汉语碑文。碑文如下:

  建国之初,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增进民族团结,建设西南边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筑川藏、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东自成都,始建于一九五零年四月;青藏公路北起西宁,动工于一九五零年六月。两路全长四千三百六十余公里,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同时通车拉萨。

  世界屋脊,地域辽阔,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川藏、青藏两路,跨怒江攀横断,渡通天越昆仑,江河湍急,峰岳险峻。十一万藏汉军民筑路员工,含辛茹苦,餐风卧雪,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挖填土石三千多万立方,造桥四百余座。五易寒暑,艰苦卓绝。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业绩永垂青史。三十年来,国家投以巨资,两路几经改建。青藏公路建成沥青路面。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州(洲)赞叹。

  巍巍高原,两路贯通。北京拉萨,紧密相连。兄弟情谊,亲密无间。全藏公路四通八达,经济文化繁盛,城乡面貌改观。藏汉同胞,歌舞翩跹,颂之为“彩虹”,誉之为“金桥”。新西藏前程似锦,各族人民携手向前。

  值此两路通车三十周年,感激中央,缅怀英烈,立石拉萨,永志纪念。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立

  公元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藏历十六绕迥阳木鼠年十一月三十日
 

  碑文简要介绍了川藏、青藏公路修建的历史背景、时间节点、里程概况,深情讲述了修建两路的重重困难,颂扬了藏汉军民的伟大业绩,阐释了奇迹般的高原公路修筑的重大意义,衷心表达了对中央的感激之情,同时深切缅怀为修筑两路牺牲的革命先烈,寄托无限哀思。

  平均每公里“天路”就长眠一位烈士

  1949年7月,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挑唆、策动下,制造了“驱汉事件”,企图乘国民党政权覆亡之际将西藏地方从中国分离出去。为彻底粉碎帝国主义制造“西藏独立”的阴谋,完成对全国大陆的解放,1950年1月初,中共中央作出进军西藏的决策。然而进军西藏,交通及补给面临巨大难题。毛泽东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1950年4月,康藏公路(1955年改为川藏公路)开始修建。同年6月,青藏公路动工。修路到雪域高原,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11万军民组成修路大军,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在空气稀薄、高寒缺氧、乱石纵横的恶劣环境中,用血肉之躯向前修筑进藏公路。

  川藏公路东段最险要的工程在雀儿山,那里海拔在5300米左右,常年积雪、高寒缺氧,素有“雀儿山五千三,飞鸟也难飞过山”之称。雀儿山是一座板岩山,必须要用大锤和钢钎打出炮眼,再用火药炸开路。

  1951年12月10日中午,张福林发现有几个大炮眼装药太松动,还没来得及吃饭,就立即投入到炮眼火药的调整工作。然而这时,一个2立方米左右的大石头突然掉落,砸在了他的腿部和腰上。当其他同志发现他时,只见他脸色苍白,已陷入昏迷。几分钟后,他慢慢苏醒过来,第一句话便是对指导员说:“我不行了,衣袋里还有些钱,请拿去帮我交上最后一次党费吧!我对不起党,再也不能为人民工作了。”卫生员赶来后,准备给他注射强心剂,他用手推开,用沙哑的声音说:“反正我不行了,还是替国家节省一支吧!”当大家把他抬上担架,他挣扎着表示要同志们赶快上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福林还想着修路。

  像张福林一样,一心想着打通“天路”的英烈还有很多。比如:满怀希望、梦想着“光荣的(地)开着卡车去拉萨”、却因翻车不幸牺牲的劳动模范吴振斌;炸山时不幸被炸起的大树树干砸中头部、牺牲在去医院路上的廖森荣;在西藏八宿县怒江边因公牺牲的18岁烈士金福礼……据不完全统计,修建川藏、青藏公路共有3000多军民牺牲,平均每公里就长眠着一位烈士,特别是在修筑川藏公路二郎山险峻路段时,每公里就有7位军人牺牲,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在世界屋脊上架起通往北京的“金桥”

  从1950年至1954年,军民团结一心、踏冰卧雪、历经艰险,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穿过峭壁悬崖、越过雪山深谷,历经千辛万苦、排除千辛万苦,五易寒暑,先后共挖填土石3000多万立方,造桥400余座,奋力修筑了通往高原的“英雄之路”。

  1954年12月,两条公路同时修到拉萨。同月25日,西藏拉萨、西康雅安、青海西宁的各族各界群众,同时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1955年2月2日,毛泽东授予康(川)藏、青藏两条公路筑路人员锦旗,锦旗上绣着他为两条公路通车的题词:“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川藏、青藏公路是11万军民用汗水、鲜血和生命铺筑的,是团结友爱的辉煌结晶。三千志士的英勇牺牲,铸就了雪域高原上不朽的丰碑、创造了伟大的人间奇迹。“两路”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极大地加强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使得沿线地区各族人民的联系更加密切,特别是促进了西藏地区建设事业的发展,使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称赞两条公路是在世界屋脊上架起了通往北京的“金桥”。

  如今,两条公路几经改建,西藏城乡面貌极大改观。在修筑、改建、养护的过程中,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激励着各族人民为新西藏建设而不懈团结奋斗。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