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申鹏:冰血长津湖,他们穿着单衣战斗......

作者:申鹏 发布时间:2020-10-02 08:15:58 来源:平原公子 字体:   |    |  

  今天共青团中央公众号的推送,是一篇漫画,叫做《70年前,长津湖,纵使天寒地冻……》,讲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

  志愿军第9兵团于1950年11月初入朝,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十几万衣着单薄的志愿军官兵,翻山越岭,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在朝鲜长津湖地区成功将美军第10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他们面对的是美军最强王牌部队“陆战一师”,双方在零下30-40度的严寒中苦战20天之后,志愿军全歼了美军精锐"北极熊团”,并且迫使美军在朝鲜进行了“最长的退却”,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这场战役有多么惊心动魄,网络上已经有太多的视频、文章解读,我就不再复述,谁胜谁败,历史自有公论,美国人从来不敢说他们赢了。

  就讲一点:美军第10军的战略目标,是一举荡平朝鲜北部的抵抗力量,占领全朝鲜,结束战争......麦克阿瑟甚至放出话来“在圣诞节前夕解决战争,让孩子们回家”,但最终结果是什么?

  是美军攻不动、守不住、一退再退、伤亡上万、一路被志愿军追击几百公里,退到平壤以南。美军在战略上,已经是重大失败,因为他们在东线,遭遇了宋时轮9兵团血战长津湖,在西线,遭遇了梁兴初将军的“万岁军”38军,连续踢到了两块铁板......

  漫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志愿军九兵团将士们的穿着,对于将士们头上戴的“大盖帽”,网络上已经引起了热议,很多网友觉得,这和大家传统印象、影视作品中的志愿军形象不太符合。

  实际上,这个漫画的细节做得特别好,真实反映了当时志愿军九兵团的着装。

  因为这个大盖帽,就是9兵团将士们的夏季军装,大家可以去看老照片,包括宋时轮将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内的志愿军所有指战员,很多人都是这个装束。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和他的战友们登上火车时,穿的就是南方的单衣,因为9兵团入朝的时间紧迫,虽然国内军民已经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筹备冬装棉衣,但是在那个时候,棉衣不足,运力也不足,没有办法让9兵团的将士们得到充足的御寒衣物。

  时间紧迫,久居江南的九兵团战士原定在沈阳换冬装的计划也被压缩,十几万志愿军穿着南方的单薄棉衣,就入朝了。除了最后一批入朝的26军换上了一些冬装,大部分的九兵团士兵,有的分到一件棉衣,有的分到一条棉裤,但更多的就是穿着单薄的衣裤,戴着根本就不能抵御风寒的大盖帽,脚踏单薄的胶底鞋,进入了极度严寒的朝鲜。

  上图是全国军民为志愿军赶制棉衣的景象,总后勤部曾发电华东军区,要求“由华东负责即补充发齐棉衣、棉被”,东北则负责棉帽、大衣、背心、绒裤、手套、袜子和棉皮鞋,且因时间赶不及,要到十二月十五日前,才能前送朝鲜补充该兵团。周恩来在总后报告上批示须于十一月内补充完毕,不能延至十二月中。此时距九兵团出动不过一个星期的时间,当时没有人知道时间竟然如此紧迫。

  入朝急迫,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著名学者、民主人士、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张东荪,坚持自己幼稚的“中间路线”,幻想可以在中美之间“斡旋”,他竟然主动接触了美国特务王志奇,希望通过民间渠道把自己的“和平意见”传达到美国高层,“请求美国不要把战火烧到中国来”。

  张东荪甚至拿出了一份政协名单,并将其中认为可与他自己合作的人用笔勾出。不仅如此,张东荪直接掩护了与其接头的台湾保密局情报人员,并提供私藏的电台。其中最重要的情报——宋时轮率领九兵团入朝这一信息、军列的运行时间、可能的投入方向——就是通过其提供的电台传送出去的。可以想象具有绝对空中优势的美国人,获得这一情报对九兵团是何等的威胁。虽然中共很快知道了这一情报的泄露,这时候的九兵团,已经是离弦之箭,纵然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只有闯过去一条路了。震惊之下的毛泽东电令彭德怀:“加强隐蔽、强化防空、军队夜间行动。”但九兵团本来已经极为仓促的行动变得更加仓促,而之后,就是血战长津湖……

  9兵团入朝的第一周,九兵团就遭遇了朝鲜 50 年不遇的寒流,20军一个师就有 700 多名士兵因为严重冻伤而失去战斗力。但即便如此,9兵团十几万人依旧在冰天雪地里强行军,晓宿夜行,躲过了美军的侦察,神不知鬼不觉进入了作战地点,将美军分割包围。


  冬天的朝鲜半岛,极度严寒,很多志愿军的耳朵都被冻掉了,当时的杨根思连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衣服的衣兜扯下来,从被子里面揪下棉花,塞到衣兜里,然后把衣兜缝到大盖帽的两边,于是大盖帽就有了“护耳”了。

  顺便多说几句,杨根思连长,是我的老乡,我老家那个乡,已经因为杨根思烈士,直接被命名为“根思乡”,他所在的连队,现在就叫做“杨根思连”,他是朝鲜战场上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

  1950年冬天,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杨根思所在部队奉命带1个排扼守107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11月29日,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分工事摧毁。美军第一次进攻被打退后,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杨根思率领全排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

  这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和两名伤员,他命令两名伤员携带机枪撤下小高岭。当美军发起第九次进攻时,杨根思毅然抱起一包5公斤的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40多名美军同归于尽,年仅28岁。

  杨根思,江苏泰兴人,6岁时父母被地主逼债双双身亡;8岁给地主当放牛娃;12岁在上海地毯厂给资本家当童工;20岁加入新四军民兵队,22岁正式加入新四军,用长矛刺杀伪军,缴获了第一支枪;2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团战斗模范,“华东爆破大王”;26岁,淮海战役中,他被评为“华东三级人民英雄”;28岁,成为全国英模大会的代表,被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接见,同年,跨过鸭绿江,与美军血战,牺牲于朝鲜战场“小高岭”战役中......

  朝鲜战场的“特级战斗英雄”有两位,一位是杨根思,一位是黄继光,过去我们宣传杨根思比较少,因为他是军官,是干部,我们更倾向于宣传我们的普通战士......但有什么样的军官干部,才有什么样的战士。

  如果9兵团当年的御寒衣物足够,如果当年我们多几门火炮,如果当年我们的运输补给跟得上,美军陆战一师是跑不掉的。

  所有参加过长津湖血战的美国老兵,都会想起1950 年 11 月 27 日晚上22点,那个噩梦一般的寒夜,信号灯亮起,军号响起,山谷中枪声大作,茫茫雪原上,那些白天看不见的中国士兵听到冲锋号后,穿着单薄的衣裤,从雪地里一跃而起,怒吼从四面八方冲锋而来.....

  但是,许多埋伏在冰雪里的志愿军战士,却再也没有起来。大家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见过了“冰雕连”的故事,美陆战1师在撤退的过程中,发现远处有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举着枪,有的还握着手榴弹,但他们看到美军后却没有开枪,于是派人侦查前方情况。走近才发现,原来整连129个志愿军战士都被冻成了冰雕,而他们的枪口一直都是对着敌人来的方向,保持着准备冲锋的姿势。

  宋时轮曾在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

 

  在长津湖战役中,一共发现了3个“冰雕连”,他们分别是志愿军20军177团6连、27军242团5连和20军180团2连。后来,在整理“冰雕连”战士们的遗物时,找到一名战士所留下的遗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今天,我们震撼于他们的精神、意志,那真的是一些“特殊材料做成的人”,信仰、组织力、战术素养、对祖国的热爱、对共产主义的追求,让他们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军人。

  可是今天,我们依旧会流着眼泪假想,如果他们多一点御寒衣物、多一点粮食补给、多一点炮火......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