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回顾

“张仪欺楚”与大国博弈

作者:侯立虹 发布时间:2020-07-27 11:18:36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核心提示:张仪欺楚发生在大变革的战国中期,是秦与六国博弈的一朵浪花,也是执行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纵横国策坚定与否的真实缩影,因而成为助推秦国实现统一的重大事件,也成为楚国由强大走向灭亡转折的重要标志。重读这个故事,从秦国不计较城池得失坚守连横战略,最终横扫六国的经验,楚国贪图眼前利益放弃齐楚联盟战略,连连受骗的历史教训之中,明白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那个时代的潮流,任何拉历史倒车恢复周礼的帝道王道,任何无视列国激烈竞争的韬光养晦,任何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纵横大战略的不出头不结盟,都必然被淘汰出局,从而启迪坚守国家长远发展战略,防止出现张仪欺楚之类的悲剧,警惕打着开放旗号的当代靳尚子兰,营造有利于大量涌现当今不辱使命蔺相如的政治生态,永远不蹈“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的覆辙。

  “张仪欺楚”,是战国中期大国博弈的重大事件,既是助推秦国走向统一的显著标志,也是楚国由强大走向灭亡的特别转折。今天重读这个历史典故,无论对认识纵横战略的地位,秦与六国坚守大国博弈定位的重要,还是对维护国家长远发展战略,警惕打着开放旗号的当代靳尚子兰,营造有利于大量涌现当今不辱使命蔺相如的政治生态,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要弄清为什么重读张仪“欺楚”。据史载,张仪是魏国人,师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纵横之术,虽满腹韬略,因家境贫寒求事于母国魏惠王而不得,远投楚相国昭阳门下又受到诬陷,只有投奔秦国才被重用,并且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勋。他在伐魏并拿下魏国蒲阳城时乘机推出连横战略,建议秦王把蒲阳归还魏国,又游说魏王投靠秦国,说动魏王献给秦国上郡十五县和河西重镇少梁,使连横政策首战告捷;当他得到秦王破格提拔,率兵攻取魏国的陕还在上郡筑关塞,引起魏国极大惶恐,企图依靠齐国对抗秦国时,又极力拉拢齐国和楚国,使齐国不仅不帮助魏国,反而与楚国共同打击魏国,楚国却在公孙衍发动魏、韩、赵、燕、中山结盟“五国相王”时发兵攻魏,在襄陵大败魏军,张仪进而约集齐、楚、魏三国执政大臣在挈桑相会假意为魏国调停,骗取魏惠王放弃合纵政策,接受了张仪的联合秦、韩以对付齐、楚的政策;张仪为了使魏国进一步臣服于秦国,甘愿辞掉秦国相位,前往魏国说服魏王向秦归顺。当齐国修鱼之战打败赵和魏,与楚国结成联盟,成为秦向东扩张巨大障碍时,张仪再次辞掉秦国相位,赴楚离间齐楚联盟,而“欺楚”就是他的杰作。张仪曾两次为秦相11年,亦曾两次为魏国国相,以“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的卓越才能,成为商鞅变法之后“外连衡而斗诸侯”,为巩固秦国霸业和日后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仪能够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与秦王的慧眼识人分不开,也与秦王破格任用分不开,更与魏惠王、楚怀王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所谓没有英雄的国度是悲哀的国度,不尊重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秦国能够统一中国,是敬重商鞅、张仪之类英雄的结果,而楚国的灭亡,是不尊重屈原、陈轸等英雄的结果。我们华夏神州从来不缺英雄,哪个时代敬重英雄哪个时代中华民族就扬眉吐气,淡化英雄,甚至嘲笑抹黑侮辱英雄,民族就挺不起脊梁。让学英雄,做英雄,敬英雄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这是重读张仪“欺楚”的根本前提。

  其次要读懂张仪“欺楚”为什么能够成功。张仪作为秦相能够舍弃相位,弄出“欺楚”这么震惊当代流传千古之举,是无可厚非的,即使是灭楚也在情理之中,可气可恨的倒是那些帮助张仪“欺楚”的楚国权贵。张仪“欺楚”的成功,不是张仪谋略多么高明,而是楚国靳尚之类奸臣起了关键作用。因为张仪赴楚离间齐楚联盟,首先派人买通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利用其取得了怀王信任,才有了“欺楚”离间齐楚的可能。从《战国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东周列国志》等史书可以看出,帮助的张仪不仅仅是靳尚,还有深受楚怀王重用、始终与屈原为敌的上官大夫,嫉贤妒能陷害屈原,而屈原正是力主联齐抗秦的主导者,更有权重位高的子兰,一直对屈原深怀嫉恨,“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想置之死地而后快。显然,楚国内部邪气上升,奸臣当道,也就为张仪欺楚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和畅通无阻的便利条件。所以,当张仪向楚怀王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之计,并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利诱时,群臣都前来祝贺,表示哀痛的只有陈轸。当楚王恼怒质问,陈轸回答“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一联合,楚国即将祸事临门了”,并进一步作了“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现在我们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的透彻分析,满朝文武只有屈原赞同陈轸,提醒楚王不可轻信张仪,而靳尚竟然大声高嚷“不绝齐,秦肯与我地乎?”其他大臣心知肚明却装聋作哑,这不能不说是楚国的悲哀,也足以表明楚国谋私不怕丢国的恶劣政治生态。及至楚怀王轻信张仪,把楚国相印交给张仪,随后一面派人去齐国宣布断交,一面派人跟随张仪去接收土地,张仪却称病三月不上朝,被骗的事实已经很明朗,楚怀王误以为秦国嫌楚国与齐国断绝关系不够彻底,做出特派勇士宋遗借宋国符节北上齐国去辱骂齐王时,竟然没有人进谏阻拦,居然对楚王错上加错决策麻木不仁。当惹得齐王大怒,一面与楚彻底断交,一面派人入秦商议共同伐楚,楚王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还是只有陈轸劝阻,遭致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杀,七十多名将官被俘,秦军乘势夺取汉中郡,韩魏闻悉楚败,也谋袭楚,楚王只好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派屈原如齐谢罪。尽管张仪连横谋略高超,但没有楚国靳尚之类奸臣的内应,断然不会成功,尽管张仪巧舌如簧,但如果楚王听信陈轸屈原联齐抗秦的战略,张仪也断然不会成功。当时楚国奸臣当道,陈轸、屈原等忠臣受排挤,子兰、靳尚大行其道,才有了张仪欺楚的发生,也正由于奸臣上下其手破坏齐楚联盟,才有了楚国既要向秦国割地求和,也遭受了韩魏诸国趁机袭击的唐僧肉惨状。由此证明,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汉奸叛徒比敌人凶恶百倍千倍,抗战如此,当代也是如此,这是读懂张仪欺楚的关键。

  要彻悟楚国为什么屡屡受骗?当楚怀王狂热复仇失败,被迫割让两个城邑求和,不能不对张仪恨之入骨,当秦王欲以商于之地换黔中之地,恼怒的楚怀王愿意白给黔中之地,只要张仪。作为张仪果真为秦国肝脑涂地,愿意只身赴楚,楚怀王也真以为复仇机会到了,可他哪里想到欲杀张仪之时,自己的宠臣与宠姬又一次救了张仪,也就不能不让人唏嘘感叹。据《史记·张仪列传》记载,靳尚以“秦王为了救张仪,会用城池和美女贿赂我王,到时候秦女得宠,您的地位就要受到影响了”鼓动郑袖。郑袖是什么人?以掩袖工馋而闻名,施心机让楚怀王割掉了深得宠爱的魏美人鼻子,这种手段又用在营救张仪上,先是日夜劝怀王“人臣各为其主用。今地未入秦,秦使张仪来,至重王。王未有礼而杀张仪,秦必大怒攻楚。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还进一步威胁楚怀王“大王答应给秦国的土地还没有割让,没有遵守约定,如果杀了张仪是无礼的行为,秦强而楚弱,如果秦攻楚则楚难胜,我请求大王让我到江南去躲避秦国的兵锋”,说动怀王赦免并厚待张仪。由于郑袖和靳尚暗中怂恿蛊惑,不仅厚待张仪,还礼送张仪出境,及至屈原出使齐国归来,埋怨楚王放走张仪是“未得秦欢,而先触天下之公愤”,楚怀王恍然大悟派人去追,为时已晚。可见楚怀王再次上张仪的当,完全是靳尚郑袖的蛊惑。春秋时期鲁国曾发生“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实际上出国也是奸臣未除楚难未已,直到被秦国彻底消灭。

  要把握楚怀王为什么执政前后期判若两人。不少人从张仪欺楚痛斥楚怀王昏庸,认定它是这个事件乃至出国灭亡的罪魁祸首,这就有些不公平。因为楚怀王继位早期还是很有作为的,重用昭阳、屈原、陈轸等人,大败魏国,消灭越国,扩充楚国疆土成为天下第一,把楚国带入了极盛时期。后来却宠幸郑袖,重用子兰、靳尚等佞臣,不仅上演了张仪欺楚的悲剧,而且受这些奸臣撺掇前去武关会盟而被秦王劫持。那时楚国以屈原为首的忠臣顾虑秦国的狼子野心,反对前去会盟,而以子兰为首的求和派怕得罪秦国,则极力主张前去会盟,果然被扣留。即使被囚后很有骨气,宁死不屈,拒绝了秦国要挟其割地等无理要求,也必然成为历史上的悲剧人物。但楚怀王为国家利益,拒不割地,使秦国一不能得地,二不能以所签订盟约为借口攻打楚国,使楚国暂得保全。可子兰、靳尚等奸臣看到楚怀王被囚,就扶持太子为王亦即楚顷襄王,“子兰靳尚用事如故”(东周列国志),也就是说他们依然享受着荣华,而且不思救楚怀王,致使三年后楚怀王客死于秦。所以楚怀王灵柩还乡,“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史记·楚世家),也埋下了“楚虽三户能亡秦”的伏笔”,一千多年以后唐代大诗人来到武关留下了“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的遗恨,明朝刘基也留下“闻道秦兵下武关,君王留连犹未还。山深不见章台殿,汨罗冤泪空潺湲”的感叹。而项梁项羽反秦起义之所以打着楚怀王名号,就是因为这个民心可用。而楚国在楚怀王时代屡屡被奸臣欺骗,引发了一系列被秦国欺骗,令人痛心,也发人深思。人们曾记得,也是在那个时期发生的渑池之会,气势汹汹的秦王,之所以不敢扣留赵王,就是因为有蔺相如、廉颇一班忠心国家的铮铮忠臣,楚怀王被扣和赵惠文王无恙,见证了忠臣和奸臣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这是今天为什么读懂张仪欺楚,为什么汲取张仪欺楚历史教训的现实意义。

  “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是说张仪欺楚助推的秦国,并没有接受楚国等六国灭亡之教训,也导致了自己的灭亡,秦国统治者来不及总结哀叹,只能由其后的统治者为其总结哀叹,而其后的统治者仅仅哀叹感慨其灭亡,却不接受教训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又使得其后的统治者为其哀叹感慨。今天重温这个历史典故,是因为现实与历史有着惊人的一致,期望中国不再出现张仪欺楚的悲剧,特别警惕打着开放旗号的当代靳尚子兰,涌现大量不辱使命的当今蔺相如。我们只有以史为鉴,才能不重蹈历史教训的覆辙,才能写下新时代为国争光的新篇章。

  2020年7月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