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观点争鸣

战略欺骗:认知对抗重要形式

作者:陈小迁 辛松 仇昊 发布时间:2022-05-05 08:21:10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战略欺骗是实现政治军事目的、维护战略决策安全的重要手段,是认知对抗的重要表现形式,已成为夺取战略主动权、改善战略势位的有力武器。历史实践表明,为大战略服务的战略欺骗往往能够诱骗对手决策、消耗对手精力、迟滞对手时间、分化对手联盟,甚至产生影响博弈走势的效果。

  战略欺骗的本质是隐真示假,社会生产方式与主流技术手段决定战略欺骗的运用方式与作用机理。智能化条件下,对于决策核心、社会群体等的认知影响要素正随高技术泛在运用而变化,促使战略欺骗表现出以下新特征。

  低成本与高收益的效费比优势。节省资源是战略运筹的基本要求,战略目的应该尽可能以最经济的手段谋求目标实现。尽管战略欺骗属于相对经济的博弈手段,但大规模欺骗行动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大多只能针对某一目的实施欺骗行动,不排除“弄假成真”反被拖累的风险,具有不易持续的特征。如美国的世纪性欺骗行动“星球大战”计划拟耗资1万亿美元,在苏联解体后被果断中止。但在智能化条件下,战略欺骗活动更加突出以虚制实的认知干扰作用,欺骗广度与投入量度呈反向增减趋势。特别是利用多域联通的网络途径与广泛使用社交媒体发动的欺骗攻势,可实现对社会群体、情报机构及决策高层的递进式认知浸入与影响作用;在虚拟现实、深度伪造等技术的支持下,仅用合成光学、声学手段便可达成同样的欺骗效果,形成有效的佯动、牵制力量。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可进行大规模长时段的认知扰动活动,还兼具低成本、小投入的特点,相比传统战略欺骗方式具有高效费比优势。

  人类认知与智能系统交互作用。军事史上经典战略欺骗案例是人的谋略艺术的集中体现。这些案例往往围绕政治领袖、外交官员等展开,表现为人的单一主体特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应用于媒体宣传、决策谋划、军事对抗等,其在数据搜集、情报分析、战略决策、认知干扰、智能防御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突显,智能系统成为战略欺骗中具有泛在支撑作用的重要一极,甚至形成以算法战、数据战为表现形式的智能系统间的战略欺骗行动。然而,从心理学、认知神经学等层面看,心智的“黑箱”仍然无法揭开,特别是战略欺骗的核心指向是人类决策者,因此心理认知战场可以没有人的参与,但战略欺骗领域必然不能消除人的主导作用。基于此,智能化条件下战略欺骗的人机混合的二元主体突显,主要影响在于打破了人—人之间的欺骗循环,构成了人—人、人—机、机—机的多维度欺骗关系。

  精准诱偏与外围渗透交叉并用。以往战略欺骗的主要途径包括主流媒体、战场宣传与伪造等,决策者是战略欺骗行动的核心,社会群体只起到证实欺骗的辅助作用。随着社会信息化、认知网络化等新形势推动形成了内外交纵联动的战略欺骗向度。一方面,随着脑科学、神经心理学、脑机接口、脑电波介入等研究逐渐取得突破,“脑控”“仿脑”和“控脑”等技术逐渐产生,争夺关键人物的脑域控制权的认知对抗成为战略欺骗的高端形式,通过特定电磁波频率辐射目标人物或能直接将虚假信息注入其脑域,进而高效完成战略欺骗并掌握认知制权。脑科学被称为“实现政治和战略目标的全新工具”。另一方面,以智能化网络系统为核心的战略欺骗,可精准筛选能够影响核心目标心智与决策的外围群体,为实施大规模社会群体诱骗创造了条件,强化了以普罗大众为杠杆撬动决策层的认知指向,增强了从外向内的递进渗透与认知干扰效能,成为大国认知对抗中最具破坏性和不可修复性的攻击手段。大规模干扰其社会群体性认知,造成民众及精英阶层的意识观念的背离,使其在战略决策层面无法达成有效共识,形成由外围向中心的分割延阻式战略欺骗效果,从而掌控对手的认知空间场域,取得削弱对手心智的目的。

  技术要素深度融入欺骗运筹。战略欺骗运筹能否达成战略目的的关键,主要由分析形势及任务、确认欺骗行动的目标、分析欺骗对象的认知和行为预期、设计欺骗情结、确认反馈渠道和可行性替代方案等五个步骤组成。随着多技术要素的深度融入与泛在支撑,战略欺骗运筹的智能化特征进一步突显。在欺骗筹谋阶段,利用互联网等开源大数据,以分布式并行计算方法对海量信息反复计算,不仅可以采集到对手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综合情况,还可以准确把握对手的心理动态、形势走向、强点弱项,为战略欺骗运筹提供支撑。同时,采取人机高度混合的方式构建战略欺骗的“决策云”,能够高效处理认知场域的欺骗与拒止规划问题,设计出多种“奇思妙想”的战略欺骗策略,使战略欺骗真正实现筹划得当、应势而动、随情调整。

  认知建模打造欺骗立体图景。认知建模是建立感知、记忆、观念等认知过程模型的技术,以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为依托,对战略欺骗实施过程中双方的认知对抗活动加以描述和展示,观测认知主体的情感、意志、态度和行为变化,展现战略对手之间欺骗信息传输与效果反馈可视化场景,更加高效、科学地对战略欺骗进行跟踪评估,可实现战略欺骗领域的“挂图作战”。与此同时,认知建模系统可对不同对象、手段与途径,进行验证、评估和分析,对欺骗策略和对手的信息情报进行大立体构图,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来关联印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效增强己方的战略欺骗决策能力和破解对手欺骗策略的拒止能力。

  深度伪造技术拓展防御路径。战略欺骗不仅要重视进攻,更要强调防御,这就需要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工具,夺取认知对抗中对手无法探知己方活动真伪的先手优势,特别是扰乱对手的判断辨别能力。战略欺骗领域的“白噪声”拒止防御,就是利用数量巨大、指向各异的复杂信息,塞满对手情报机构的信息搜集管路,使其陷入“证据如此之多,知悉却如此之少”的困境,隐藏己方的真实准确信息,达成认知资源失衡的效果,导致对手无法在海量信息中识别真伪。在智能化条件下的战略欺骗行动中,运用伪造技术,利用网络或情报途径释放数个版本相近或大相径庭的情报信息,达成向真实信息池中注入数量众多“白噪声”的目的,将极大提高对手分辨真实信息的难度。

  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动态欺骗。战略欺骗需要佯动和牵制的配合,这也是欺骗行动中耗费精力最大的环节。智能化条件下战略欺骗最本质的特征是示假能力的突破性发展。随着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以虚映实、以假乱真成为可能,并具有快速部署、快速显现、快速转移的优势,为对手掉入战略欺骗陷阱提供了更多手段。利用全息术向云端或特定空间投射影像、标语、口号,有可能在战场上创造一支迷惑性的全息部队。据悉,美军曾进行过类似全息术的军事试验。未来,如果全息系统可车载编队化部署,将进一步增强图像立体度、规模性和分辨率,那么利用全息图迷惑对手的新战术就可能发挥出极大的战略欺骗效果。如果与网络技术融合,虚拟现实与全息视频可以渗透到木马程序中,通过侵入敌方的影音系统,播放出全息影像实施心理威慑,会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战略欺骗的手段效能,有助于夺取认知对抗的主动权。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