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蒋高明:中国人吃饭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作者:弘毅生态农业公共号 发布时间:2017-02-14 22:14:00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61266b34d553250bf0f3cb2e7240be5b.jpg

  作者:蒋高明,山东平邑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出现了“三高一低”现象,即粮食高产量、收购量高和库存高量、且价格低。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7亿吨,比2004年增加1.38亿吨,粮食连续十一年增产,增幅高达29.3%。但与之不协调的是,农民增产不增收。2014年小麦收购价一度回落到1元/斤以内,玉米回落到0.8元/斤。如果单纯从粮食“三高一低”的表观现象来看,似乎中国人吃饭可高枕无忧了——粮食那么多,又那么便宜,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形势。然而,如果深究起来,我们吃饭问题背后的隐忧却不容乐观。

  我国大部分省份粮食不能自给自足

  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中,一半以上的省份粮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自足率只有12%-56%。粮食真正富裕的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少数省份,自给率150%-375%。而甘肃、宁夏、江苏、湖南、四川等刚好够用(自给率102%-107%),几乎无粮可调。

  中国耕地质量整体退化,粮食生产潜力已严重透支

  我国耕地总面积在世界上排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我国人口太多,平均到每个头上,拥有耕地才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50%。加拿大人均耕地是中国的18倍,印度是我们的20倍。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中排110位以后。由于耕地少,耕地休养生息的机会几乎没有。且种地不挣钱,农民就不好好伺候土地。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被无情抛弃,转而依赖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造成地力严重下降,突出表现在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重金属污染、耕地污染等。因地力下降,我国粮食单产最近8年几乎没有显著增长,但化肥施用量却增长了40%,每公斤化肥生产的粮食不足19公斤。化肥利用率不断下降,由当年的几乎100%逼近目前的30%。

  中国粮食种植到不适应的地区,造成水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

  “湖广熟、天下足”,我国传统的优质的耕地是在黄河以南水热充足的地区,但那里的人多地少。种地比较效益低,江南农民率先撂荒,农业进军到地广人稀、规模效率高的东北黑土地以及内蒙古草原地区,甚至新疆的荒漠地区,出现了“北粮南运”的格局。但是,我国北方处于半干旱、干旱地区,作物生产耗水量大,“北粮南运”的结果是造成缺水地区更缺水,干旱地区更干旱,生态退化造成大量宝贵的国土流失,出现了很多生态难民,造成了新的民族矛盾。

  中国粮食后劲不足,种粮大县多为贫困县

  为国家贡献了74%粮食的800个种粮大县,100多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谁种地谁吃亏,农民种地成本高,而价格低廉。以山东农村种植小麦玉米为例,化肥、农药、除草剂、机耕、浇水、收获、种子等种地成本每亩580元,山东中产田小麦玉米大约都是800-900斤/亩(不计人工成本)。如遇天旱、化肥、农药涨价,收入只有500-600元。上世纪70年代,山东一带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即突破1000斤/亩,可收入人民币200元,若以黄金购买力计算,值今天的2.7万元!不解决种地人吃亏问题,我们指望谁供给食物?

  进口压力持续增大

  一方面中国粮食丰收,农民自己的粮食卖不动,一方面大量进口国外的粮食,形成“外粮内运”局面。我国粮食进口量近10年来屡创新高。据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介绍,这些年我国粮食进口量在不断增加,2014达到最高,进口总量大的数字是1亿吨,这1亿吨中70%以上进口的是大豆(转基因大豆为主),达到了7140万吨。2015年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包括小麦、玉米、大麦在内的谷物及谷物粉1629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0%。加上大豆,中国粮食自给率已低于80%,这对13亿的大国是很令人担忧的。

  国际资本尤其种业大军进军中国

  国际资本瞄准了中国市场,ABCD四大粮商都在中国布局。种业沦陷严重,继中国大豆种子被垄断后,中国蔬菜、玉米种业岌岌可危。而就在欧盟几乎全面退出转基因的同时,国外转基因公司联络境内的生物技术专家,鼓吹政府大力发展既不增产,又不环保,且有健康安全隐患的转基因种业。欧盟28个成员国中,已有17国(和地区)正式绕开转基因陷阱“上岸”。它们是,奥地利,克罗地亚,法国,希腊,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荷兰,波兰,比利时国的Walloia地区,保加利亚,丹麦,德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英国的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区,其余欧洲小国采取谨慎观望态度。在全球转基因市场严重萎缩的今天,转基因公司将目标锁定中国,这不能不令人生疑。

  人类食物生产与给动物饲料生产采取同样的方法,食品品质下降

  目前动物消耗的粮食已超出人类,跃居首位,但很多动物并不是以粮食为食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粮食与副食品价格与其价值严重脱钩,再加上长期以来农业重数量,轻质量,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廉价的食品逐步与垃圾联系在一起。食堂、个人、家庭,以及粮食储藏和运输过程中的浪费严重,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可养活2.5到3亿人!我们大量进口的粮食,在餐桌上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垃圾。食物直接等同于垃圾,是个非常严重的社会危机信号,而这个危机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上世纪60年代那场“三年特殊时期”发生之前,就存在严重的食物浪费,如果那场饥荒是政治挂帅造成的,未来的粮食饥荒则将由无节制的自由市场经济引爆。

  针对上述出现的客观现实,建议中央政府果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牢牢把握中国人吃饭权,中国人饭碗里要装中国自己的粮食。具体建议如下:

  1,将人类吃的粮食与动物饲料粮分开,分类生产口粮与饲料粮。

  对于口粮和主要经济作物,在水热资源较好的传统农业地区,采取精耕细作的办法,即生态农业的办法生产,达到国家要求的有机标准或至少绿色标准。提高优质健康无农残粮食与食品附加值,释放城市人群的购买力,全民动员解决“吃得饱、吃得好”问题。

  2,就地城镇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目前我国还有一半人在农村,另外我国的土地一家也就十来亩地,与国际资本拼数量是我们的劣势,但发展高效优质的生态态农业是我们的优势。采取科学的生态种养措施,农药和化肥用量可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会进一步改善。围绕着种植、养殖、加工与销售等等环节,增加生态就业机会。如果市场前景看好,农二代、大学生二代等优质劳动力会进入生态农业领域,粮食生产潜力会进一步释放。中国涉农与环保方面的资金,即健康保障、社会服务的资金应向广大农村倾斜,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盘活农村市场。

  3,育种要多渠道

  对于一些传统的种子资源,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下来的种畜禽资源一定要保护。育种是要靠高科技的,但育种是多途径的,分子育种或转基因育种,不能是唯一的途径,不能将经费都押宝到转基因育种上。目前经费支持严重失衡。对于一些种质资源,国家可通过让农民种植,国家高价回购的方法维护下来,并不断提高质量,而来年继续种植富裕的种子可作为粮食消耗。

  4,立足国内,适度进口,但进口的粮食以做饲料为主

  不停止粮食大量进口,化肥农药即使零增长,也是在高位运作。人与动物吃的粮食在质量上没有区别,城里人与农民是的蔬菜、肉、蛋、奶、粮食采取双轨制,农民自己留着吃的食物不能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进口虽短暂缓解粮食安全压力,但长久也不是一个好的计策,且有安全隐患,当战争或市场波动时,有钱也买不到粮。

  5,适度鼓励种粮大户连片集中土地,提高规模效益,但其用途应以饲料和工业原料为主

  当前的做法是借助化学化、生物技术化的技术,利用大型机械,实现大规模生产,政府的各项补贴向大农户倾斜。好处是管理起来容易,缺陷是食物多样性和粮食单产出现不可扭转的下降。对于土地广袤的东北、华北平原,这个对策是有效的。不过这样粗放式农业方式产出的粮食,我们建议用于饲料和工业原料。但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田,逐步退出恢复草原和荒漠,发挥其生态屏障功能。

  6,建立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区

  以严谨的科学数据和事实来说话,以计划+市场行为带动粮食安全问题解决,避免政策上“一刀切”现象。国家购买农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服务,发挥国家涉农、涉环保、涉健康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前提条件是,国家资金向环境友好型、粮食保障性的生态农业倾斜,鼓励固氮、固碳、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型农业。

  总之,粮食问题不是单一的科技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还是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如果找对了路子,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但有解,还捎带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雾霾问题、医患矛盾问题、就业问题、社会和谐问题等等。反之,如果路线错误,我们可能面临严重的粮食供应问题乃至社会动荡。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