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评楼继伟主张的供给侧改革:不要干预劳动力市场

作者:黄卫东 发布时间:2016-02-23 22:12:57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2月19日下午,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在京举行。多位政府官员和学者列席此会,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为主题,提出了他们的供给侧改革主张。财政部长楼继伟发言认为工资应与效率同步增长,劳动合同法让政府通过立法和司法约束了企业,导致劳动生产率太低,要求修改劳动合同法,以利于企业控制工资。

  在生产严重过剩,失业率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楼继伟部长主张政府不要干预劳动力市场,让资本家们可以自由地降低工资,压榨劳动者。让劳动者工资下降,由于他们是社会的消费主体,主要受收入限制,收入的下降,必将导致消费下降,从而带来生产过剩增加,使更多企业倒闭,从而引发真正的经济危机。这显然是一个馊主意。

  自主流经济学家们主导我国的经济改革以来,我国劳动者收入占国民产值的比重就一直在下降,从1980年占62%下降到现在只占41%。低于直接所有国家,相反,美国的劳动者收入占国民产值比例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09年的金融危机,美国更是增加到88%。而且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美国工业消费品生产企业一个个失败,基本都关门倒闭了。中国则达的生产能力则发展到史无前例的水平,很多产品产量都远超美国历史最高水平。我们作为竞争的胜利者难道还比不上失败者吗?失败者在不断增加收入,我们的胜利者反而不能增加收入,这是为什么?

  主流经济学家一直强调与美国和西方接轨。楼继伟先生作为财政部长,一定很清楚,美国财政收入的支出方向。 美国财政收入大部分用于补贴老百姓,包括直接和间接补贴。2009年补贴老百姓收入的开支占美国政府财政收入70%,占美国净国民收入的32%,人均直接补贴给美国老百姓的收入,平均到每一个老百姓头上,都高达7000美元,超过中国当年人均收入的2倍,所谓美国的富裕,实际是美国政府补贴出来的,财政部为什么不接轨?为了对付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消费下降,2009年美国政府净增加债务1.5万亿美元,用于补贴老百姓,占当年美国政府给老百姓补贴的三分之一,也超过当年我国全体老百姓的消费。

  美国的高工资,也是政府补贴加制定很高的最低工资推动的。在如此高的补贴下,工人还愿意拿低工资吗?更大的差别在于,美国政府从高收入者,包括资本家手上收税,补贴底层老百姓,而我们则从普通老百姓手上收税,例如,我国起征点为月收入3500,通过收税和四金,实际收入不到2000,年收入只有2.4万元。而我国政府收上来的税收,很大部分用来补贴资本家。报纸上报道政府补贴企业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种做法,都是在不断增加生产过剩。

  楼继伟等推行的政策,实际是美国精英用胡萝卜和大棒在全世界推销的华盛顿共识政策,该政策以休克疗法闻名,早已声名狼藉,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摒弃了,但在我国却得到了很好的执行。财政部楼继伟部长曾在2006年发表文章说,“客观地分析,‘华盛顿共识’要求的三点 (指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其实在中国都实现了。中国的宏观经济一直比较稳定,财政政策也很谨慎,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决策的自由,即个人决策的自由,价格基本上决定于市 场。国有经济成分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不高,只有30%左右。……中国经济也是非常开放的”。楼部长告诉大家,中国政府按照美国精英要求,实行了“华盛顿共识“政策。我们分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现在我国的国有经济成分只有10%了,远低于美国50%水平。华盛顿共识政策包括要求政府不要给老百姓补贴,要求政府减少干预经济,包括劳动力市场,显然楼继伟先生的主张是符合华盛顿共识要求的。

  我们压低老百姓收入,让大量产品过剩,只好低价贱卖给西方,否则就积压成废物了。 于是,我们虽有史无前例的巨大产能,但消费低,西方不搞工业消费品生产,却能高消费,过上了不劳而获的生活。我们的积累也很少,基础设施建设积累速度远低于美国,例如,仅1886年美国就建成铁路2.7万公里,超过我国新世纪前10年建成铁路总长度,接近改开30年的铁路建设积累。美国仅1946年就建成机场1259个,是我国现有机场数量的两倍半。哈佛大学弗格森教授总结,就是中国人负责生产,美国人负责消费的中美国。

  我们为什么不与美国的做法接轨,将财政收入用于补贴老百姓,提高老百姓收入和工资,让老百姓消费我们的产品,而是按照美国精英的忽悠去做,任凭资本家压低老百姓收入?难道楼继伟部长不知道,美国将中国看成是最大的战略对手吗?2008年美国发生危机的时候,不正是采用补贴,防止消费下降,应对危机,才避免经济崩溃的。

  作者:黄卫东,高校从事研究工作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