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空心村有好多自杀的老人!

作者:有书共读 发布时间:2023-06-20 03:19:58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图文无关)

  作者:苇田

  武汉大学刘燕舞教授,在对农村进行田野调查时,遇到了一场惨剧。

  一天,一位老人沐浴后,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坐在堂屋中间。他的左手是一瓶早已准备好的农药,右手不停地往火盆里递纸钱。

  当家人发现时,老人早已躺在地上,不省人事,而火盆里还有没烧完的半打纸钱……

  “我们村里有好多自杀的老人。”一位村民很平静地说。

  村民平静的说辞深深触动了刘燕舞:“这些老人为何自杀?”他想调查清楚。

  刘燕舞原本以为这只是极个别老人的情况,可调查之后才知道,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选择自杀。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的家人及村里人,对这种事,居然都保持平静,似乎这就是如吃饭、睡觉般的平常事一样。

  01孤独离世的老人

  在重庆市一个叫马鹿村的小村庄里,曾经住着一位叫向大兰的老人,她也是刘燕舞教授调查的自杀老人中的一位。

  向大兰是一位性格刚强的女人,40多岁丧夫,但她并没有改嫁,而是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将三个子女拉扯大。

  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涌向城市,向大兰的三个子女也不例外,他们长大后分别来到广州和浙江发展,并且都在当地安家立业了。

  留下母亲一人在农村生活,三个孩子总觉得心有愧疚,于是,他们将母亲向大兰也接到了城里,与他们一起生活。

  但是习惯了农村生活的向大兰,在城市里反而更孤独了。她不仅吃不好、睡不好,就连平日里说话的伴都找不到了。

  她开始念叨着“要回家”,子女们对母亲的决定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回到家乡后,向大兰虽然找回了熟悉的生活环境,也有了自在的生活方式,但是又缺少了晚饭后儿孙绕膝的乐事。

  “老喽!难哦!”向大兰常常会这样自言自语地念叨。

  偶尔逢年过节,子女们也会回来,带着大包小裹的礼物看看母亲,热闹一两天,然后又匆匆离去。

  所以,向大兰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一人坐在家门口,孤独地望向远处。

  慢慢地,随着向大兰年龄的增长,子女们不在身边的孤独感愈加强烈,这也让向大兰不由自主地开始产生猜疑的念头。向大兰总认为邻居们与她接近是要偷她的东西,久而久之,邻居们也就很少来找她了。

  直到2013年,79岁的向大兰突然找邻居文永祥帮忙。她交给文永祥13元钱,托付他捎点酒精和止疼片回来。

  邻居们都知道,向大兰早年干农活受了风,落下了风湿的病根,每逢阴雨季节就会犯病,所以,她常常用酒精擦脚来缓解疼痛。

  文永祥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之一,所以,这些留守老人们经常托他帮忙买东西。

  5天后,文永祥带着买回来的药来找向大兰,可是,敲了半响向大兰的家门,一直无人应答。

  “已经好几天没见她坐在门口了。”

  文永祥听邻居们这么说,心里“咯噔”一下。

  他匆匆赶到村大队,找到村领导说明了情况,然后又找到住在同村的向大兰的妹妹,三个人一起赶到向大兰的家,用撬棍撬开了向大兰的房门。

  当他们走进卧室时发现,向大兰吊死在了自己的床头,身体都已经开始腐烂了。

  向大兰的子女们得到消息后,匆匆赶了回来。

  他们按照当地的习俗,为母亲操办了一场“热闹”的葬礼,孤独的向大兰终于在自己离去后,又迎来了子孙们的最后一次“陪伴”。

  对于母亲,向大兰的子女们承认,他们确实关心太少,陪伴也太少。

  但是对于向大兰的死,一直没有人表过态,好像在他们心目中,这是老人最正常不过的“归宿”。

  向大兰就这样在孤独中安静地离去了。

  02内疚的老人

  在安徽省六安海潮村,有一对刚刚步入5旬的老夫妇,妻子叫杨明珠,丈夫叫张大国。

  他们的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两个儿子让他们品尝到了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他们很知足,并且对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怀抱着美好的期待。

  可是,突如其来的病情却让一切都变了。

  2018年9月,妻子杨明珠查出患有骨髓纤维化。这种病很难治愈,即使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也只能改善症状,延缓生存期罢了。

  为了减轻儿子们的负担,杨明珠曾多次想放弃治疗,但是都被两个儿子制止了:“我们砸锅卖铁,也要坚持给你治。”

  为此,杨明珠常常自责:“为啥得这病?为啥要给儿子添麻烦啊?”

  屋漏偏逢连夜雨,杨明珠的病本就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可就在这时,父亲张大国也查出了重疾——肾病综合症。

  这种病虽然不是绝症,但是治疗的时间特别长,又极易诱发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老俩口住在同一家医院,大儿子照顾母亲,小儿子照顾父亲。家中还有个即将生产的妻子无人照料,独自留在家中。

  老俩口心疼儿子们,他们不想给儿子们带来负担。

  其实,这个家今年刚刚有所好转。几年前,老俩口为了给儿子们娶媳妇,借了几十万盖房子,今年终于还清了外债。

  老俩口看着儿子们一边操劳着自己的小家和事业,一边还要到医院照顾他们,儿子们几头奔波辛苦,让老俩口心里内疚不已,他们真心不希望再给儿子们增加一丁点压力。

  于是,老俩口做出了一个既可怕又无奈的决定。

  一天晚上,杨明珠和张大国分别支开了大儿子和小儿子,一起相约在医院门口汇合。然后他们搭了一辆出租车,来到距离医院不远处的淠河附近。

  在淠河边,老俩口一边互相搀扶着,一边回忆着他们共同生活的近30年的岁月,聊着儿子们和未出生的孙子们的生活,期盼他们一切安顺,然后慢慢地向河水走去……

  河水很凉很凉,凉得让人心寒……

  3天后,蓝天救援队在淠河深处打捞上来两具尸体,他们就是杨明珠和张大国。

  事后,儿子们伤感地叹息道:“父母这么做,是在为我们减轻负担啊!”

  这对刚烈的父母,用毅然决然的死来成全儿子们的幸福。网友在感叹这对父母伟大的同时,老人面对疾病的无奈与无助,也让人心酸不已。

  03失望的老人

  有很多老人,他们健健康康地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仍然选择主动结束生命。而原因却是:为了不让儿女为难。

  林木文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林木文有一个儿子,是村里的村支书,是全村上上下下都非常敬仰的有地位的人物。

  但是,这位村支书,虽然外表光鲜,可他的家庭并不和睦。

  他的妻子与自己的老父亲林木文常年失和,经常为一点小事就会吵起来,甚至大打出手。这对林木文的儿子影响非常大。

  “儿子好不容易才坐到了村支书的位置,不能因为自己与儿媳妇之间的矛盾,而影响到儿子的大好前程。”林木文常常在心里想着,左右为难。

  因为林木文与儿媳妇之间的矛盾简直不可调和,可他又不想让儿子难堪。为了守住儿子的名声,似乎只有“死”才能化解这一切。

  一天,他又一次与儿媳吵架,儿子在一旁竟然连一句劝解的话都没有说,这让林木文非常伤心。于是,他终于下定决心,一死便百了了。

  于是林木文为自己准备了药水(农药),他还专门去买了些纸钱,他怕自己死了之后连个为他烧纸钱的人都没有。

  一切准备妥当。这天,趁家中没人,林木文简单洗了一个澡,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然后坐在堂屋中间。

  林木文左手拿着半瓶农药,右手拿着纸钱,他把纸钱一次一次往火盆里递。他这是在给自己烧纸钱啊!

  当家人发现他时,林木文已经躺在地上不省人事,而火盆里的纸钱还有半打未燃尽。

  对于林木文的死,作为村支书的儿子心里很清楚,老人心里苦啊!但是他夹在妻子和父亲中间,他又能怎么办呢?

  为此,他并没有责怪自己的妻子,他说:“人总是要与活人过的,难道还与死人过日子不成?”

  同样的看法在乡邻间也是如此,大家对老人的死因心知肚明,但是谁都没有责怪过谁。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

  林木文就那样静静地死去了,他死得平静,他儿子和乡邻们的态度也没有什么波澜。

  然而,越是平静越让人觉得不寒而栗。难道人老了,没有价值了,就只能该“死”吗?

  04好死不如赖活着

  武汉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刘燕舞,自2008年起走进11个省份,40多个村庄,对农村老人的自杀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

  他发现,农村老人的自杀数据,从1990年开始就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香港大学发布的中国自杀率的报告,报告中显示,近10年来,中国自杀率呈下降趋势。

  这鲜明的对比,使农村老人的自杀情况显得更加触目惊心。

  据统计,1980年农村老人自杀人数占全国自杀总人数的20%,10年后,这个数据上升为40%,而到了2000年,这个数据居然已经达到了可怕的80%。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据调查,我国自杀的老人中,1/4是由于疾病的原因,而3/4是缺乏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陪伴所导致的。

  其实,老人并不想死,“好死不如赖活着”一直是老辈人的口头禅。

  但是,在死和给子女增加负担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平静地死去。表面上看这是为人父母的刚烈和伟大,但究其根本,是老人对生活的绝望。

  对此,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想办法解决,希望能替奔波在外的子女们照顾这些老人,也替老人们留住生的期盼、留住最后的那一点尊严。

  比如在生活饮食上,我国沂水县朱家坪村的村支书张都金,就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他为当地留守老人们建起了免费的暖心食堂。

  朱家坪村里共有142位老人,他们都得到了食堂的优待。

  每到饭点,老人们都会结队来食堂就餐,如有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张都金会让食堂的志愿者们风雨无阻地挨家挨户免费送餐。

  而维持食堂的资金,靠的全部都是农家舍的收入。

  张都金这种靠农家舍的盈利,为留守老人们送温暖、送福利的做法,影响了全国,很多地区开始纷纷效仿,为留守老人们创造饮食上的保障,让老人们不再为吃饭发愁。

  另外,在医疗上,全国各地的乡村医院也会定期给村里的老人们做检查,至少可以解决一些头痛脑热的小病小痛问题。但是,由于乡村医院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有限,很多大病难以得到及时的医治。

  留守老人们得了重病,就需要到附近的大医院进行医治,先不说大医院里高昂的治疗费用,就单单请人护理都成了农村老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令很多老人因此而抑郁。

  曾有人调侃,若要农村老人不自杀,解决“三不”就行:“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对此,你怎么看?

  原题:“我们村里有好多自杀的老人!”武汉大学教授田野调查时,被震惊

  参考资料:

  1.《农村留守老人达1600万 谁来解决他们的养老难题?》,2021-10-26,第一财经

  2.《农村空巢老人自杀三天被发现 孤独寂寞成自杀原因》,2013-08-04,《北京青年报》

  3.《农村老人自杀的平静与惨烈》,2014-07-30,《中国青年报》

  4.《学者: 重构乡村社会有助缓解农村老人自杀问题》,2018-12-13,《南方都市报》

  5.《沂蒙山深处 留守老人们吃上了热乎饭》,2023-05-31,新京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