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教育杂谈

作者:劳动者 发布时间:2023-01-29 12:32:17 来源:自写 字体:   |    |  

  (一)

  教育,人们一届又一届地走入校门,又一届又一届地走出校门,这就是受教育。在我们国家每个人都要经受这一历练,年复一年,生生不息,形成一个洪流。这个洪流的纲就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们都要成为劳动者。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教育要把我们培养成为国家的主人。

  (二)

  建国已经七十三年了,新中国的教育也七十三年了,我们是过来人,我们有权审视我们的教育,成就是宏伟的,问题也是存在的。新中国与旧中国在教育上的最大区别就是新中国劳动人民有了受教育权,这是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适龄者人人都可以入学,全民学习。每个人都必须认识到体会到这个伟大的变化,这是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成果,不容许忘记。现在,人人都上学已经司空见惯,没人敢公开反对这一条,但是变相的破坏者还是有的。教育一方面讲是人民的受教育权,一方面讲则是人民承担的建设使命,这个建设使命是教育的接续,我们的教育从本质上说正是为了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我们的教育保证了劳动人民的受教育权,进而保证了建设社会主义任务的逐步完成。

  (三)

  我们人类社会是劳动创造的世界,社会成员需要人人参加劳动,劳动是困苦的,劳动又是愉快的。应当是人人都热爱劳动。最怕的是一部分人参加劳动,一部分人不参加劳动,不参加劳动的人反而看不起参加劳动的人,进而剥削压迫参加劳动的人。旧社会就是这样的社会,我们的革命就是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从理论上说我们已经改变了这种现象。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占据社会的最主要的地位,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人,不允许有不劳而获的人,不允许出现辛勤劳动反而被他人欺负、被他人看不起的现象,不允许有上等人和下等人的区分。我们讲的劳动当然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无论从事何种劳动都不要瞧不起另一方,瞧不起的是不劳动的人。

  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允许一部分人不劳动反而占据统治地位的,我们则是反对的。

  我们国家由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现阶段我们允许私人资本经济的存在,允许按资分配,使一少部分人的收入与一般人收入差距急剧加大,使某些人认为少劳多获、不劳而获是允许的,极大冲击了劳动光荣思想。在教育上劳动教育几乎不复存在,似是而非的做法,想法,说法充驰入脑,很多人以为教育现在的模样,就是教育应有的模样;也有人对教育的现状不满,提出了批评意见,但大家争来争去,难以取得共识。可是教育上的是非是必须争论清楚的,争论的标准也必须首先弄清楚。

  (四)

  怎样正确地认识我们眼前的教育?我们应当坚持什么?我们应当改进什么?建国已经73年了,需要我们好好地想一想在教育上我们怎样前进?

  建国初期到文革期间我们大规模开展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培养了部分大学生,培养了部分中专生,中小学生尽力扩招,小学生原则上100%入学,初中教育到文革时基本普及,这样的规模相对于解放前是突飞猛进地进步。

  这期间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文革期间劳动教育进一步加强。

  文革前我们是逐级升学的,从小学到初中、技校,到高中、中专,到大学、大专或高职。最后念到大学的学生是少数。

  为什么不能都念大学?不能都往上读的原因主要是国家经济实力不够,国家不能提供没有那么多学校和教师。

  念了大学的学生是大学毕业后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没念大学的学生提前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参加了工农业生产,他们中部分人念了技校,部分人念了中专,当时中专毕业也按技术人才使用和管理。没有念大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招收名额有限,录取分数线相对高,只能是高考分数不够了,还有,部分人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而没有读高中,只读了小学或初中,念了技校或中专或直接参加工作了。有的人说因为自己家庭出身不好而国家没有让上大学,这也是一个伪命题。没有上大学主要原因就是分数不够录取线,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也是这样,当然专业保密限制是有的。

  文革后我们集中于文化课的教学,以文化课为核心的教育得到大发展,大学扩招了,更多的学子上了大学,教育界出现人人关注的兴旺。

  以高考为集中点的思维体系几乎在全民中建立起来,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子们和他们的家长几乎全动员起来为高考考个尖子而奋斗。社会上人人都以升大学为目标和荣耀,

  为了大学的目标,学生们加强了学习。由于老师授课后学生不可能都达到老师希望的水平,老师给学生留了大量的作业和习题,以期提高课业水平,特别是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时,更加大作业和习题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个量大到甚至不到半夜12点不罢休,这就大大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损坏了身体健康。

  同时补课班应运而生,几乎遍地开花,资本的力量伸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有中小学生的家庭几乎都花费不菲的收入为学生补课,为了升学,学生和家长们开始拼钱,补课班的花费比国家承诺的教育费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补课费的支出,实际上是教育上的超额花费,成了家长们的极大负担。这种不菲的花费人们已习以为常,称为教育投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必要进行这种投资吗?这种花费引发和推进了人们在教育上的事实不平等,有着富裕补课费的学生和干着急也拿不出补课费的学生不就是事实不平等嘛! 家境富足的人和家境贫寒的人在金钱面前有平等可言吗?人们号称教育是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如果分数是用金钱换来的,还平等吗?

  人是分等级的,教育是用来划分等级的,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左右着不少人。我们是让教育把我们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按规则地”安排到特定的等级中去吗?

  文革后,教育方面一个是显著特点是劳动教育收缩了,几乎就没有了。

  文革前,在教育上的遗憾是很多人不能上大学,换个说法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接受大学教育,这是国家条件不够造成的,大家能够认清和接受这个事实。体力劳动的教育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进行的,大多数学生心平气和地走上体力劳动的工作岗位,工农业生产岗位,同时有着国家主人的自豪。

  现在,国家经济条件大大改善了,扩招了,不能上大学的遗憾逐渐变小了,但是劳动教育,特别是学工学农教育,逐渐变没了。各种空气都在助推学生奔向大学,却极大地忽视了体力劳动教育。

  忽视体力劳动教育则是当前教育战线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五)

  在2020年3月在新冠病毒在我国大地上肆虐横行,全国人民奋勇抵抗地时刻,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可见这一意见的十分重要性。2020年7月份教育部又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的内容很重要,很实在,很全面,如意见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等。教育部的指导纲要就更具体了。我认为这抓住了教育中乱象的根。现在的问题是领导和大众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切实认识和对中央关于加强劳动教育指示的真正落实。

  人类社会的存在,延续和发展靠的是劳动,靠的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成员都存在成长期和成人期,人的智力的延续是成长期年复一年的书本学习来完成的,这个过程就是读书学习。智力的成长和运用属于脑力劳动。人类生活的一大块是体力劳动,大多数人一辈子恐怕就是干体力活的。人在成长期要不要学习体力劳动?恐怕有不少人认为我们不用学,将来我们不干体力活!错,大错!首先我们必须建立在人人都要干体力活的基础上考虑问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人都要劳动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准则,劳动,首要是体力劳动。假如你的职业工作不是体力劳动,那是你应干的体力劳动被别人承担了,你应当心存感激,而不是自己高高在上,瞧不起体力劳动者。有的人认为体力劳动简单,人人都会,用不着学。是这样吗?不是的。我们的学习劳动不是解决一次劳动的瞬间你能不能承受,而是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问题。对于简单体力劳动一次或几次劳动同学们都可以完成或完成很好,但次数多行不行?时间长行不行?重量重行不行?我们要达到的是体力耐力的训练,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我们不但要有简单的劳动锻炼,还要有技能型劳动的学习。技能型劳动是脑体高度有机结合的体力劳动,这是要求更高的体力劳动,这是在脑力劳动帮助下的体力劳动,要有更艰苦的体力磨练,耐力磨练,巧力磨练。简单劳动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技能型劳动对每个人也必须学会一样或多样。

  劳动,体力劳动必须从小就开始学习和练习,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一直在体力劳动中,不但是学习劳动本领,就是会干活,而且是身心的全面锻炼。要有体力劳动的体力,要有体力劳动的耐力,要有体力劳动的智慧,要在体力劳动中体现出我们的巧劲。经受体力劳动的磨练,我们才能吃苦耐劳、坚强持久、团结协作。最终养成劳动的习惯,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体力劳动为什么从小开始学习,为什么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因为人有一个坏毛病,一旦脱离了劳动,他就不想劳动,不会劳动,进而惧怕劳动,厌恶劳动。如果一个人从小学一年到大学都脱离体力劳动,如果不止一届、两届学生,甚至更多届学生都脱离体力劳动,这样的学生还会对劳动、劳动人民有感情吗?这样的学生中很难不出现有害于人民的人。

  我们必须认清中央加强劳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抓紧落实。教育部应当派出专家专门抓这件事。实质上教育有两件事,一是学文化,这件事怎么办是相对有章程的,大家基本有条有理在办;二是学劳动,这件事重要,应当当做大事去办。

  把劳动教育当做大事去办,首先,要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地宣讲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使每一个学生家长教师教育部门管理人员都知道要自觉地投入到劳动教育中去。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多年来劳动教育淡化了,很多人不想或没时间搞什么劳动教育,再一次重讲劳动教育必须用重锤引起人们的重视。二是,教育部的领导必须深入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仔细调研,分析哪些劳动项目或过程可以拿出来做学生的劳动教育内容;仔细调研,适合学生从事劳动的场所;筛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教师;学校和生产部门要协调一致,推出既能满足学生学习劳动又能保证正常生产的机构框架和程序安排,并逐渐形成长久性制度构成;技术技巧上的劳动学习也有学的快也有学的慢,这与文化课学习的规律是一样的,应当重视这种现象,向对待文化课学习好的学生一样,肯定、总结、推广在劳动学习上表现突出学生的经验;还要调研关于劳动教育的其他相关问题。劳动教育,我想可能只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几十年没有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现在抓这个问题一定很麻烦,很多是棘手的新问题,领导们千万不要应付它,应当认真对待它。

  (六)

  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文化课的学习和体力劳动学习课两部分,这两部分必须并存,不准一部分取代另一部分,也就是不准把劳动教育取代掉,劳动教育课要有在学生身上可体现可检验的指标。从小学到大学总的学习时间是不变的,这个总的学习时间必须保证学生不超学习负担,在这个时间内我们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时间不容突破。文化课学习、劳动课学习这两项学习内容都必须安排在总的学习时间内,也就是说在总的学习时间框架限定下进行文化课和劳动课的学习,两项学习任务都必须完成。

  (七)

  小学入学时可以看做成绩是一样的,到了初中中考或高中高考结束后,成绩有了不小的差距,这样看待这种现象?如何看待成绩差的学生?

  这几年,差生、学渣的叫法不绝于耳,伤了不少学生的心。学习成绩虽然有差异,但绝不是用来把学生分档次的。学生成绩差一些有以下原因:理解能力差一些;学习方法有一定问题;本人不认真学习。不能一股脑地指责学生,好像这些学生犯了大错似的。应当把成绩差的学生和成绩好的学生一样看,把成绩差的学生看做正常学生。按正常学生看很重要,他没有低人一等感,可能他学习成绩永远是这样了,他干好他的工作,他不欠任何人;对于学习上有不足的学生,在肯定自己的情况下,更容易改正自己的不足;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是应当指责的,当然教师和其他同学有责任帮助这样的学生从不认真学习的轨道跳到认真学习的轨道。

  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样的成绩是不可能的,因成绩上不去而埋怨成绩差的学生是不应该的,可是这样的家长、老师确实很多。整个社会应当充分认识这种惯性思维的悲哀。我们应当从这种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不要总盯着他为什么成绩差,想方设法让他补习,再补习,追上成绩好的,而是以平常心对待这样的学生,他们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样是必然要出现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不能追上成绩好的学生的。不是说成绩差的学生都不能赶超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是说一旦成绩好就总是成绩好,别人不可逾越了,而是成绩好、成绩差的学生都要抱正学习心态,用学来的知识为祖国服务。现在的倾向是,成绩差一点,家长就要大惊失色,然后就要“补”“补”“补”,补课没够,紧张没完。就是学生、家长、老师把成绩看得过重,形成的焦虑在学生中弥漫,也在家长中弥漫。应当彻底地想通,成绩差与成绩好是一样的,并在行动上体现这一点。

  (八)

  现在中小学学业负担过重有纵的问题,也有横的问题。中小学学习是逐步向前的,每一步都要学习新知识,纵指一步步学新知识,横指一步下知识的扩展与练习。现在学生学习负担是超负荷了,所以要减载。总的学习时间是死的,就那么多。总的学习时间里还要有学习劳动时间,学文化课时间又少了一些,我们只能在这种条件下安排我们的文化课学习。还要考虑学制再缩短的情况,还有这几年新科技成果的大量涌现,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不可避免地在课本中出现。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范围一定会有适当修改。

  适合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比安排给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要多得多,教科书是在对适合学生学习的海量知识做取舍才产生的,取舍的原则是少而精。

  我觉得中小学的教材应安排两套。一套是上课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它的学习量在文化课学习总量以内,它的深浅度应保证大多数学生学的较好,考试成绩较好。另一套为少数有超额学习能力的学生使用。如果以每学期一本考虑,它包括同期除课本外的其他知识内容。它不讲,也不要求学生看,只是有的学生在文化课学习时间内学完文化课外还有能力学习,这种教材提供了学习内容,当然是自学。这样也为真正学习好的学生提供了学习通路。

  (九)

  现在一届学生有一半学生上不了高中,只能上中专(中等职业学校)。以前受高等教育的人少,分大学大专中专还有意义。现在几乎一届学生的全部都能上到初中以上,初中以后分流,一半或一半多可以上高中,近一半只能上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念中专的几乎不能再念大学,有极少数可以报考大专的也只是点缀。种种信息表明,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认为念高中比念中专强。

  由于中专(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报道较少,大家对中专(中职)学生各方面情况了解不多。中专(中职)学生跟高中学生相比学习生产技术较多,和生产实践联系密切,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由于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不受大家的关注,还由于因分数低,因是中专(中职)学生,在某些方面受限制(比如报考公务员)。这说明和生产实践接近这件好事不受重视,反而受歧视。这是这些年忽略劳动教育的一个表现,也是一个结果。

  这种情况是否可这样对待。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是念书的四步。第四步,大学,是学习程度的表示。大学应当有大学的标准。大学应当开什么课程,每门课程应当学到什么程度,才能定为大学的标准?实际上我们需要评估一下中专生(中职生)改为大学生能不能成为合格的大学生?我认为中专生(中职生)和大学生的学业标准是有差别,但差别不很大,如果把中专生(中职生)改为大学生,大多数学生是会合格的。所以我主张取消中专生(中职生)这一层次,都走小学、中学、大学这个道。问题也可以这样理解,学生的受教育阶段或学生的学习阶段可分为小学、中学、职业学校,最后一个阶段可称为大学也可称为职业学校,称大学是从学业水平说的,称职业学校是从学习某类技术准备从事某类职业说的,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同时,要明确多数大学生毕业后要做工人农民,真正有文化的工人农民,他们是我们社会的主体。

  (十)

  可否这样,大学都是理工农医科,就是大学毕业后都到生产科技一线,大学毕业后两年或两年以后可以再考文科。生产和科技的经历是从事文科工作的必要条件。文科工作是对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进行有组织的研究和总结。是否从事文科工作应该以个人自愿为主,一旦报考文科专业,就应当把这个工作进行到底。文科研究的问题,有的离现实很远,有的离现实很近,有的无人问津,你必须问津,有的是热点,你要不怕触雷,有的是很难接触到事物,你也不能放弃,…。文科问题,立场、观点很重要,所以生产的经历是从事文科的前提。

  (十一)

  公务员,除特殊岗位公务员有专业限制外,其他都不能有任何学历限制。公务员是为公众服务的一个岗位,不是公众为公务员服务,不是公务员的学历越高越好,要求公务员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只要能完成服务任务,什么学历都可以,它不可以与学历挂钩,这个态度应该有。公务员是一个服务性岗位,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公务员的竞争是竞争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可以看出来?我们可以反过来看,只要有不为人民服务的倾向就不能录取为公务员,已是公务员的,取消公务员资格。公务员要求应当严,严在是否为人民服务。公务员还要有广泛参与性,三、五年就要轮换一次。公务员是学生受教育后的一个重要职业选择,应当有明文规定。当然,公务员是个人报考,国家录取,我们讨论是应采取的原则。

  (十二)

  这里我们谈论了我们对教育未来发展的设想,再概况一下。

  1学制。小学5年,中学5年,大学4年。这些教育原则上是人人都必须经历的,在学识水平上到底有哪些学生不能进入大学学习由教育主管部门决定。研究生教育属部分人教育。小学中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原则上是全国一致的。大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各学生,各专业是不一样的。

  2取消中专(中职)这一教育档次,归入大学。

  这样做需要担心的事情有一下几项。

  读中专的学生到底因为什么读的中专?是因为学生本人学识不够,还是因为国家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大学?

  如果实现这一改变,大学需增加校舍等硬件,还需要教师、教材等,怎么解决?

  大家可以讨论。我认为因为条件不足,大学数量少,办中专成为大学的补充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中专(中职)成为面向职场的教育的最低端,它的出口就是工人农民,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再以工农为自豪,学生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学历,这和劳动教育的缺乏有关。其他没上中专(中职)的学生绝大多数上了大学大专,他们又占一届学生的多数,他们的出口又语焉不详,他们自己以为自己是精英,看不起与体力劳动接得近的中专(中职)生,他们自己仿佛是脱离了体力劳动的人。社会意识到社会不能没有体力劳动者,这是对的,但是这句话没说完,谁是体力劳动者才是主要问题。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体力劳动者才是正确答案,而体力劳动者的责任只让少数人承担,则是完全错误的答案。把中专(中职)归入大学正是让绝大多数人都做体力劳动者,而不是少数人做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即工人农民,体力劳动者和大学生画等号,即工人农民与大学生画等号,这有极大的意义。讲到现代的工人农民,用不着语焉不详,他就是出自大学生,他可以自豪地称自己就是社会中坚。

  中专(中职)改大学,需要增加校舍、教师、教材等,有困难,困难还不小,但是困难能克服,因为我们有中专(中职)的底子,这是有利的条件。

  3改变中小学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惯例,以原来中等学习成绩做为现在的最高学习成绩,这样学习成绩都有提升,好学生的成绩可能为100++。在正常学习条件下,即没有超重负担条件下,一个学生经过努力,学习成绩可以达到100分,我们对一般学生的要求就是尽量达到100分,这样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对于好学生,在正常学习条件下,达到100分,没用10份力,只用了7份力,还有3份余力,可以学习要求外的内容,要求外的内容可以计入学习成绩,他的成绩可以达到100++。这样的学习不做要求,完全是自愿,学习主要靠自学。

  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复杂的,有的成绩优异,有的成绩一般。只要认真学习,无论是成绩优异还是成绩一般都是正常学生。这一点非常重要。社会上普遍思维就是成绩一般的学生经过补习再补习就会从成绩一般变成成绩优异,一旦发现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成绩不那么优秀,就如临大敌,想方设法要把成绩提上去,成绩再差一点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补课就不断,不可能断。如果补课使一名学生成绩提了上去,就会有100名学生或家长跟上去,投入补课的大军。这呈现了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这种状态难道不好吗?补课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们的超负担。我们要保证学生们都在正常的学习时间内学习,又要保证少数优异的学生脱颖而出,我们认为我们做出“无论是成绩优异还是成绩一般都是正常学生”的判断是合适的,采用新的成绩评定方法是可行的。何为“正常学生”?就是在确定的时间里他努力学习了,就可以了。他不会因为自己的成绩差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指责,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和家长也不会指责他们,学渣这类称呼是不能也不会出现的。这就是正常学生。

  4文科是研究人类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十分重要。一是现实社会关系,它的演进,它的调整,它的坚守,这一系列事情都需要人来做,当然也需要学生们学着做。二是历史性的社会关系的研究总结,也包括历史上的各类物的研究总结,很多人在做这件事。当然做社会关系研究的很多人也不一定是出自文科。当然大学的文科要培养这方面的人。

  文科面向的对象或操作的对象和理工农医是不同的,文科的考试录取可以单独考虑。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文科直接面对的问题,文科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对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何正确执行,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分析研究现实和历史的问题。他们的思想也是他们的业务,就不允许离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半步,在我们国家搞文科只能如此,它培养的学生思想就不可能是各种思想的大杂烩,你若有杂七杂八的想法,就不可能在我们国家读文科。文科的学生必须有从事生产劳动基础,所以文科应当在其他学科毕业两年后再招生,或者说文科比其他学科晚6年,有了从事生产劳动的经历,才能报考文科。文科要考试,但不单纯是成绩高就录取,要有你愿意搞这行的自愿和能搞这行的证明。

  5我们的教育是正常的教育,不是从小学到大学学生都是处于超负担的教育。我们的管理部门必须设定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以内,同学们需要努力学习,参加一定量的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在这个时间段以外,则必须睡觉和休息。鉴于现在学生超负担情况,做这样的规定是合适的。

  时间段的规定应当是是硬性的。在时间段以里主要是学习,包括文化课学习和劳动课学习。现在看来,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保证应当没有问题,要注意的是,劳动课的学习时间必须保证,效果必须保证。劳动课必须通过本人的劳动来培养对体力劳动的热情,增强体力劳动的能力,养成体力劳动的习惯。劳动课要学习劳动技能和劳动技术。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也包括在这个时间段内,主要是文体娱乐活动,课外读书也在其中,这是长身体的必须,也是潜移默化长知识的必须。我们不需要大张旗鼓的补课,补课只能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们教与练的教学活动中。要清楚我们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劳动者,首先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者,大部分是职业体力劳动者,少部分是职业脑力劳动者,没有非劳动者的空间。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走向职业体力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少数学业水准教高的大学毕业生走向职业脑力劳动者的工作岗位。

  6走进教育的是天真无邪的渴望明天的儿童,走出教育的是整个世界。走进教育时不分高低贵贱,走出教育时也应当不分高低贵贱,这是教育的一个原则。尽管走出教育时每个人的职业千差万别。必须以这种心来看待和处理教育中的事情。走出教育时,每个学生的职业千差万别的,为什么要有这种差别?因为需要人们干不同的活,从社会层面来说,就是分工不同。这个社会上有两大主要社会分工,就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出校门是干体力劳动还是干脑力劳动可是这些年教育界争夺的大事。考大学,考得分数较高,进入好学校,毕业后就可以干脑力劳动,这是一条光明大道,学子们人人都想走上这条大道,家长们催促着走上这条大道,领导们则号召走上这条大道。而另一条体力劳动的大道则不提,就连什么学校毕业后会从事体力劳动的职业都隐而不说。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分工,只突出了一方面的重要性和人们对它的追求,而另一方面则避而不谈,这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对体力劳动的忌讳。体力劳动是光荣而高尚的,大学生毕业做体力劳动者的口号应当理直气壮地打出来。一方面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脑力工作,另一方面多数大学毕业生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合理的又是合适的社会分工。每个人都有从事脑力劳动的机会,但是竞争必须在总的时间框架下进行。把学业水准较高的人选挑出来,对国家对人民都有极大的好处,这些人大概率的可能在科学和科技上做出成绩。不要认为脑力工作就跟体力劳动不沾边,实际上选择你而不选择他从事职业脑力劳动,主要是在脑力知识和脑力能力是差别,这反映了学识水平的差别。脑力劳动者从事的工作有不可替代性,他们这些人是可贵的。除了一小部分人从事职业脑力劳动以外,其他大部分人是职业体力劳动者,我们这些大学生应当理直气壮的做体力劳动者,做工人农民。一头是工人农民,一头是职业脑力劳动者,本来是合理的分工,却被舆论吵成所有学生都在拼命地争夺脑力劳动者,而工人农民这头连工人农民的字样都不敢提。工人农民的劳动是人类的根基,在我们国家体力劳动更是管理层的清新剂。体力劳动的气势应当通过舆论把它打出来。没有参与生产劳动的职业人员都应在一定的时机参与一些生产劳动,这应当明显地表露出来,让大家都知道。科技人员也是这样,具体怎样参与体力劳动由科技人员灵活掌握,但参加劳动这事一定要告示天下。文科学生入学要有参加过生产劳动的证明,毕业后要定期地参加生产劳动,这是强制性要求。音乐、戏曲、绘画、体育的学生是少数专门人员也是不可替代的人才,他们是为工农兵服务的,他们要反映工农兵的生活,他们要参与一定量的生产劳动,具体情况由参与人员灵活掌握。

  后记:我们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应当按毛主席的思想来审视我们走过的路,哪些符合毛主席的思想,哪些不符合毛主席的思想或不完全符合毛主席的思想需要加以改进。这里我自觉地认为自己按毛主席的教育思想考虑了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认为怎样做才是按毛主席教育思想去办的设想。这是个人的一些想法,有些想法可能在有的人看来不可思议,如取消中专、文科需要二次报考录取、等。这不是无稽之谈,而是反复考虑,按毛主席教育思想应当这样办的。话说出来,比不说出来强,愿与编辑同志和其他同志讨论这些问题,毕竟教育问题是大多数人都关心的问题。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