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火神山战“疫”十日

作者:记者王通化 陈国全 孙兴维 高立英 发布时间:2020-02-14 10:06:23 来源:解放军报 字体:   |    |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坚决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纪实

  2月13日,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新一批队员增援武汉之际,火神山医院迎来运行以来的第一个捷报——首批7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此时,距离1400名军队医护工作者进驻火神山医院,刚刚过去10天。

  此时,距离习主席通过视频连线火神山医院,刚刚过去3天。

  10天来,这里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从这里发出的每一条“战报”都格外牵动人心——“收治第一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收治患者突破900人”“收治患者总数超过1000人”……

  时间,一刻不停。数字,不断跳动。对于这家编设床位1000张的“战时医院”来说,已进入满负荷运行状态。

  挑战,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全力以赴,与病魔较量。”火神山医院医护人员说,“这里是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阵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夜以继日地战斗。”

  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是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发出的“决战令”,也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立下的“军令状”。

  战!战斗精神持续高涨。2月10日下午,习主席通过视频连线,查看火神山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情况,让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全体队员备受鼓舞。

  战!火神山医院战“疫”10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始终在战斗。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战斗,直到胜利!

  “就像陀螺一样,转的速度越快,铆在岗位上越稳”

  这一刻,吴亚玲泪如雨下。这位坚强的女队员,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与母亲告别。

  2月11日下午,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护士吴亚玲的母亲突发主动脉夹层破裂,在云南昆明去世。

  2月12日上午10点半,同事们集体通过视频电话,与吴亚玲一起送母亲最后一程。面向家的方向,吴亚玲含泪三鞠躬,深切悼念去世的母亲……

  科里安排吴亚玲先休息几天,但她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坚持走上自己的岗位。

  吴亚玲所在的重症医学科,还有一个人们熟知的名称:ICU。这里,是危重病人生命的最后屏障;这里的医护人员,被誉为危重病人的“守护神”。

  2月9日,火神山医院开始接收重症患者。5天来,重症医学科二科副主任马凌忙得团团转。“我们时刻在和死神掰手腕,从病魔手中抢救生命。”他说,“就像陀螺一样,转的速度越快,铆在岗位上越稳。”

  同样牢牢铆在岗位上的,还有重症医学科一科主任张西京和他的团队。这位重症医学专家每天穿上防护服,不知疲倦地战斗在救护一线。他和同事们一起探索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模式,对每一名患者实施个性化诊疗,使不少患者转危为安。他常对患者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怕,有我呢!”

  坚守岗位,就是坚守使命——

  在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一科病房,队员徐海涛、张家友和吴俊等一批党龄超过20年的老同志铆在一线,带动年轻队员全力投入救治工作。

  队员宁北方这两天急性哮喘发作,但她每天服几颗止喘药丸,穿上防护服就走进病房。“患者需要我,岗位需要我。”她说。

  坚守岗位,就是守护生命——

  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值极低,心律失常,呼吸越来越微弱……2月10日深夜,正在病房值班的感染四科二病区三组组长卢武生,盯着患者老李的病情变化和检查结果,果断判定患者进入了“呼吸窘迫”。

  呼吸窘迫,是新冠肺炎的重症表现之一,凶险无比!卢武生迅速为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开启供氧系统,并对症开出药方。

  当一滴滴药水通过静脉进入患者体内,卢武生不断鼓励患者打起精神:“老李,这时候再难都不能睡!”

  渐渐地,老李的心跳变得有力起来,自主呼吸逐渐恢复,脸色也开始红润,终于闯过凶险的一关。

  在火神山医院,坚守岗位的身影无处不在——

  记者在药房见到李文斌的时候,这位药学部门副主任药师已经连续值班48小时。这里为全院准备了近300种治疗必需的药品。由于药学专业人员有限,入驻以来,李文斌和同事都是连续全天工作。

  “病区全时运转,药房必须全时供应。”李文斌说,“药学人员虽然不在病区一线,但也是参与战斗的战斗员。”

  “这是我们的阵地,这是我们的战位。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火神山医院一位领导说,“守住阵地,守住战位,就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场共同的冲刺”

  火神山医院的战“疫”时间,是从2月3日开始的。

  从进驻火神山医院的那一刻,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全体队员便开始了冲刺。

  在病区开始收治患者的前一天,队员张涛从晚上11时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4时半。连日来,这位感染三科一病区主任每天早上第一个进入病区查房,挨个对患者进行诊疗,经常下午一两点才出病区。

  回到驻地,张涛还要随时接听病房的电话,指导救治工作,晚上还要召集专家总结一天工作,调整下一步救治计划……

  第一批进驻火神山的医护人员中,还有佟春雨。那天,她与战友克服种种困难,连夜完成病区卫生清扫和设备检测工作。

  在一本工作手册上,记者看到这位护理组长奔跑的脚步有多急促——

  2月5日晚,佟春雨开始在普通病房带组值班,穿着多层防护服为首位患者留置静脉针;

  次日零时,接到抽调至重症病房的通知,佟春雨主动放弃休息,积极参与重症病房筹建;

  重症病房第一个夜班,佟春雨再次冲在前面,配合医生为13名患者完成呼吸机辅助呼吸……

  “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场共同的冲刺。”佟春雨说。

  这是医疗队所有医护人员共同的冲刺——

  到火神山医院报到后,护理部副主任仲月霞直接奔赴马上要收治患者的两个病区。医院刚刚组建,流程、制度尚未建立,病房、系统都是全新的,需要磨合适应。为让医疗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仲月霞精细地“排兵布阵”,尽量做到新老成员搭配,性格优势互补。她还联系空军军医大学的心理学专家以及单位营养学专家,从心理和生理上共同为患者“加油”。

  这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的冲刺——

  帮忙推轮椅,跟重症患者讲述自己的就医转好经历,帮患友宽心……这位在病区里为医护人员帮忙的,是火神山医院第一批收治的患者之一吴先生。

  此时的他,还有另一个角色:爱心志愿者。

  经过精心治疗,病情大为减轻的吴先生,主动向病区主任赵玉英提出要做志愿者。考虑再三,赵主任同意他在康复治疗的同时,力所能及为其他患者服务。

  在火神山医院的这段日子,医护人员的辛苦、认真、负责,吴先生都看在眼里。他说:“医护人员对我们都很好。他们很辛苦,每天除了治疗,还要打扫卫生,24小时不间断照顾我们,很想替他们分担一点工作!”

  在吴先生的带动下,患者之间力所能及的互帮互助已形成一种氛围。“患者变身志愿者!这样的火神山医院,好有爱!”在感染八科病区主任赵玉英看来,这样的爱,正在为这里带来越来越多的希望和信心。

  重症监护室内,一位老人出现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一度十分危险。主管医生刘冬梅密切守护关注老人身体状态的同时,不断鼓励她。老人变得更加乐观:“有你们在,我有信心渡过难关。”

  刘冬梅坦言,老人淡定、乐观的态度,给了她和战友们更多力量。

  这是医护人员与后方亲人共同的冲刺——

  采访重症医学科二科副主任马凌的时候,记者看到他女儿在前两天发来的视频中说:“电视新闻节目中,爸爸请全国人民放心,解放军誓死不退,护佑大家的平安和健康;我也请爸爸放心,您在一线抗‘疫’,我在后方努力学习!”

  那天,马凌在视频里给女儿做了一个向前冲锋的姿势,再次说了那4个字:“誓死不退!”

  “患者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是对我们工作的打分”

  电视里、网络上,全国人民为武汉加油。

  隔离病房内,医疗队员刘冬梅觉得,患者们每天也在为他们加油。

  加油,映射在患者们由衷的眼神里、表情上。这些天,刘冬梅已记不清多少次听到这样的感谢和问候——

  “致敬,感谢!人民解放军!”“你们辛苦了,照顾好自己!”

  刘冬梅始终记得出发时,单位领导对自己的叮嘱:“患者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是对我们工作的打分。”

  对这番话,感染六科二病区护士长金萍心有同感。

  进驻火神山医院以来,这位孩子尚未断奶的母亲,变得越来越坚强。病房外,她紧盯监控屏幕,发现任何不安全的操作便立刻纠正;病房里,遇到棘手的问题,她总是冲在前面。

  一位老人非常依赖医护人员,不让护士离开身旁。金萍主动过来陪伴在老人床前,陪她说说话。后来,老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逢人便说,她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天使。

  医护人员天使般的爱传递给患者,激发出更多爱的光芒——

  第一天进入病房工作,护士王瑾就深受感动。当她走到32号床位患者旁边时,患者拿出一包没有开封的N95口罩递给她说:“我知道你们缺物资,这包口罩给你用!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那天,患者廖大爷迎来80岁生日。感染三科二病区护士长张瑶和同事们为老人准备了生日蛋糕。看到贺卡上写满“祝您早日康复,我们一起努力”等祝福,躺在病床上的老人用手势表达着感激之情。

  那天,感染三科一病区迎来了第一批患者。看到眼前干净整洁的病房,患者们说:解放军在,可真好!听到患者这样的话语,护士长冯晶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只要患者满意,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报武汉2月13日电)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