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光明日报:科学可自净,造假莫侥幸

作者:张田勘 发布时间:2018-11-08 14:02:54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科学随笔】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机构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均建议撤销一位知名研究人员皮耶罗·安维萨的31篇论文,因为它们包含“篡改的和(或)伪造的数据”。美国《科学》杂志将其称为本世纪最臭名昭著的科学欺诈案件之一。

  在2001和2003年,安维萨分别在《自然》和《细胞》两个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称,有一种叫ckit+细胞(或称c-kit阳性细胞)的干细胞可分化成心肌细胞,修复心脏。这一论断推翻了人们的原有认识,让心脏病病人和心脏病学医生及医药界看到了巨大希望,许多国家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支持相关研究。

  然而,从2004年3月起,陆续有研究人员在《自然》等期刊上发表文章称,无法重复安维萨的研究结果,甚至完全否定了干细胞存在于心脏并可以修复心脏的结论。经过调查,安维萨发表的论文都是选择性的结果。很多原始数据并没有进行可重复性验证。

  这项造假持续时间长达17年,不仅浪费了巨大钱财,还误导了许多研究人员,浪费了宝贵的科研时间。

  揭露造假往往比造假要困难得多,需要的时间也更长。但好在,科技自有自净的方法——有一批负责任的科学家证明了心脏干细胞的探索走向死胡同,并公开指正。之后的科学探索,有可能把人们重新指引到有光亮的出口。

  科学的纠错力量,在于它拥有重复验证的程序和做法。这种做法可以叫证实,也可以叫证伪。可证伪性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志。通过科学的可重复检验机制,可以发现错误并否定错误,再提出新的假说或修正过去的假说。

  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过是假说,都需要加以检验。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这个理论就要被放弃,被新的理论所代替。应该说,波普尔的证伪标准过于绝对,因为任何理论和假说都是一种普遍的全称科学陈述,在实际中总有些研究不可重复某一假说。因此,在科学中,最好的判断标准是,对于一种理论或假说,应当做到“例不十法不立”,反之是“例不十法不废”,前者是证实,后者是证伪。只要是不同的研究者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大部分都能得到同样或相似的结果,这一理论就是靠谱、真实的,在现阶段以及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真实的。

  安维萨的把戏被揭穿,对众多科研人员也是一个警示:科学容不得半点造假,不管你曾经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只要有造假,就会被戳穿。而现代科学具有强大的揭错和纠偏机制,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作者:张田勘,系科普作家)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