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滴滴顺风车悲剧暴露四大问题,到底该怎么改?

作者: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8-08-26 17:05:20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462278b665f17b9ab0572e3e6501cc6a.jpg

        距滴滴顺风车“空姐遇害案”仅仅3个月,滴滴顺风车再度因命案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26日凌晨,温州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平安温州”通报了24日发生的顺风车司机杀人案中警方接处警细节进行通报,进一步引发人们对滴滴顺风车平台应急机制缺失、被投诉车主正常派单反映巨大安全漏洞等集中质疑。26日上午,滴滴宣布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 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并免去两位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副总经理的职务。那么,此次悲剧事件背后,滴滴顺风车究竟有何漏洞与不容忽视的问题?

应急反馈流程繁琐僵化

        除了滴滴在25日表态的3倍赔偿许诺,最近两天,更多人关心的,是危险发生时滴滴未能起作用的应急反馈机制。与此前的空姐遇害事件不同,24日发生的案件中,遇害女孩曾经在事发前向好友发出过明确的求救信号。据遇害人赵某朋友复盘的事发经过,在赵某表示已坐上顺风车的一个小时候,赵某在微信群中表示进入无人山区并发来“怕怕”,“这个师傅开的山路,一辆车都没有”,下午14时14分时分别发出“救命”、“抢救”的信息。然而,这些求救信号经由受害人朋友反映给滴滴后,却因处置流程繁琐僵化,而未能起到作用。多次联系赵某未果之后,赵某的朋友于24日15时42分开始向滴滴平台拨打电话,在阐明事情经过后,滴滴平台客服表示“将有相关安全专家介入处理此事,会在1小时内回复”;随后一小时,前者多次向滴滴平台确认事情进展,滴滴客服则反复回复“一线客服没有权限”、“在这里请您耐心等待,您的反馈我们会为您加急标红”。另一面,赵某朋友向警方报案,无法从滴滴方面获得司机的车牌号、手机号等信息而导致不能及时联系到司机。根据温州警方提供的信息,从警方通过邮箱提交司机信息调取申请到滴滴返还相关司机信息,用了9分钟,但从乘客的朋友第一次向滴滴平台申诉到民警首次以接警电话与滴滴联络则用了1小时54分钟,在这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滴滴接到乘客朋友的多次安全反馈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滴滴方面解释,出于对司机隐私信息的保护,平台不可能随意将司机信息公布。但在这种人命关天、争分夺秒的危急时刻下,滴滴应该有优先级更高的处理机制,在接到相关反馈时就通过与受害人亲友一同报案等方式,主动与警方联动配合,第一时间将其作为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优势提供给警方,协助警方了解案情信息。

0b12ee969e4af098db098c78b4852d33.jpg

被投诉车主竟继续派单

  令大众最难以接受的是,网友林女士表示,在命案发生前一天,她曾经向滴滴投诉涉事司机。在不少人看来,受害人赵女士所经历的,原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悲剧。通过林女士在微博透露的信息,命案发生的前一天中午,她在虹桥红杏路使用滴滴平台叫了一辆到翁扬的顺风车。上车后司机说要接另外一个人,一路越开越偏僻,附近几乎没有建筑物,她意识到司机有问题。“让司机马上停车,不然我就跳车了,他才被迫停了。停下来立即熄火要锁门,还好留了个心眼在他熄火同时马上打开车门跑了。”滴滴方面也在公告中承认,在该车主作案的前一天,有另一名顺风车乘客投诉其“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开到偏僻的地方,下车后司机继续跟随了一段距离”,客服承诺两小时回复但并未做到,也没有及时针对这一投诉进行调查处置,无论什么原因,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复盘整个案件的过程中,关于司机意图不轨行为的投诉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有疑似骚扰嫌疑的投诉后仍然被平台派出女性乘客的顺风车订单,这成了舆论漩涡中,人们对滴滴最难以宽恕的一点。滴滴方面核实,钟某此前背景审查未发现犯罪记录,是用其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信息(含车牌号)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在接单前通过了平台的人脸识别,但案发车牌系钟某线下临时伪造。此外,钟某家人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提及,钟某名下有不少欠款。还有媒体报道称,其曾在20余家小贷公司、网贷公司贷款。

整改措施走过场?

  此前因空姐案,滴滴顺风车曾全面整改,其中一项是为乘客匹配系统推荐的虚拟头像,代替用户此前自己上传的头像。然而市民浦先生回忆,上周五他拉了一单顺风车,发现整改中被平台选择隐藏乘客性别、头像信息的隐私设置又发生了变化。“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公开哪些隐私,但平台默认把这些信息都公开了,用户手动设置才会关闭。”不只是浦先生,多位网友反映,上周发现滴滴又默认开放了顺风车司机乘客互看性别、乘客信息默认开放的页面,但在温州乘客受害事件发生后,该页面又处于关闭状态了。曾经在整改中选择默认隐藏的信息,曾经被吐槽而被关闭的社交元素,为何又选择再次开放?“我觉得(滴滴)就是有侥幸心理。”一位网友评论。

顺风车一天竟能接单8次?

  顺风车在交通部等监管部门口中的定义为“市民私人小客车合乘”,原本是以绿色、共享为特点,被相关部门鼓励的一种出行方式。以北京、天津等城市的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指导意见为例,多个城市都曾规定,驾驶员提供“顺风车”合乘服务每车每日不超过2次。然而,在过去几年的运营中,由于顺风车业务能为平台增加抽成收入、向快车专车等高客单价服务导流用户、加强平台用户黏性等原因,滴滴顺风车一直对这一规定选择性忽视。在空姐遇害案后,不少城市的滴滴顺风车每日仍然能够接单8次左右。而这一频率,在不少人看来,显然不是“正常上班族上下班顺风搭个人”应有的频率,而成了一些难以被快车接纳的司机“曲线救国”的盈利途径。换句话说,由于顺风车对司机、车辆的审核标准一直没有专车、快车高,它一直被不少人视为“低配版”快车在活跃运行,但从管理、审核机制上却并未达到相应的标准。“为啥滴滴快车就不出事,而顺风车老是出事?”微信公众号作者紫竹先生认为,滴滴以“顺风车”名义,以共享精神为招牌,行运营盈利之事实,降低司机门槛审核,但却放任安全隐患的存在,这为顺风车敞开了一道难以弥合的安全漏洞。

  饱受争议的顺风车业务到底该怎么改?网友们纷纷提出了好建议:
  @紫竹先生: 首先,滴滴以顺风车节约油费、整合社会资源、上下班一起出行作为噱头开启顺风车项目,以顺风车为市民自发合乘为由头规避网约车监管,降低审核门槛,这个是极端错误的。所以顺风车应该回归本源,所有的车主,必须提供正当职业证明。 每天接送乘客的行驶路程,应该都在一条线路上,不应该也不允许出现大范围的移动,次数也有严格限定,那就是一天最多只允许载客2次,价格也应该降低到分担油费的初衷上,而绝对不应该是以盈利为目的,想靠开车赚钱,请去开快车即可。 除此之外,其他的以开车为职业的车主,应立刻划到快车里去,按快车的标准去审核和计费。

  @程裕炜:

  我觉得最简单最暴力也是最可行的方法就是限制顺风车的运行时间和区域,只应该让比如上下班用并且要求车主注册出发地和目的地(并且限制修改,加入人工审核),长途超出市区回老家的那种也一样必须要注册,并且只允许节假日接单,还“顺风车”以顺风车本来的样子

  @磨叽大神:

  应该建立实名登记制度以及与警方的信息专用渠道。警方可能没有条件设立对单一公司的部门,但这个公司可以设立主动沟通部门。

  @含羞草:

  为何不引入信用分机制,堵住假顺风车主?​​​​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