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暴雨来袭,如何争得防洪减灾主动权

作者:记者 陈晨 发布时间:2018-07-20 09:26:15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01.jpg

7月15日,刘家峡水库溢洪道防洪泄水。史有东摄/光明图片

  7月17日8时,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呈退水趋势,长江2018年第2号洪水带来的影响终于趋于结束。

  拦洪蓄洪、削峰错峰……在这次洪水应对中,水库群联合调度发挥了巨大作用。三峡、金沙江梯级等多个控制性水库及瀑布沟、紫坪铺等多个水库提前泄洪。长江上游主要水库群总拦蓄洪量约111亿立方米,有效防止了荆江河段超警戒水位,大大减轻了相关区域的防洪压力,防灾减灾效益明显:据初步统计,川甘陕渝四省市合计减少被淹土地面积38.58千公顷,减少受灾人口3.48万人,转移解救人员46.7万人,减灾经济效益4.21亿元。

  预报预警、科学调度……防洪减灾,科学的力量不可或缺。

  强化预报预警 关键期洪水预报精度总体超90%

  7月11日,超强台风“玛莉亚”带来的大雨如期而至,福建三明水文局水情中心被紧张忙碌的氛围包裹。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三明辖区各地河流、水库的流量、水位等数据;一排排电脑前,敲击键盘的声音不绝于耳,水情科科长杨来顺和他的同事们正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校验,并传输上报至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

  紧张但不慌张,杨来顺心里有底——8日,水情中心就已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辖区内166个遥测雨量站点和86个水情站点的雨水情变化;10日,水情中心预估出“玛莉亚”登陆后将对三明市尤溪县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随后,沙溪流域IV级防台风应急响应启动。

  用一组组精准的数据,为防汛抗洪提供决策依据,是水文人工作的日常。一直以来,水文测报被称为“防汛耳目”,及时精准地测报洪水,是防汛抗洪的基础。

  “水利部信息中心可以在20分钟内,收集全国10万多处水文报汛站实时信息,两个小时内制作并汇集发布全国170多条主要江河、2300多个河道及水库湖泊的洪水预报。”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告诉记者。

  除了强大的水文站网体系,目前全国七大流域主要江河已形成1700多个断面的洪水预报方案体系,关键期洪水预报精度总体超过90%,可以满足流域防汛指挥调度的需要。

  “为进一步延长预见期,给防汛准备争取更多的时间,我们把多种数值降雨预报纳入洪水作业预报,在各主要区域的洪水来源区增加了部分断面的预报方案。如长江上游的洪水预报断面已由60多个增加到160多个,在应对长江2018年第2号洪水中,提前3天准确预测三峡水库的最大入库流量将达60000立方米每秒。同样,提前一周预测黄河上游将形成黄河2018年第1号洪水。”水利部水文司司长蔡建元说。

  科学研判汛期雨水情、延长洪水预见期,无疑为防汛争得了更多的主动权。

  科学调度水库 拦洪削峰效益显著

  8490立方米每秒!7月11日凌晨,当这个在四川武都水库坝址区实测数据中史无前例的洪峰值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武都水库管理中心调度科主任徐辉不自觉地紧张起来,但他的紧张随后就被武都水库化解了。

  截至11日下午6时,武都水库共拦截洪水1.5亿立方米,相当于拦截下了10个西湖的水量;每秒钟的最大拦截量达4900立方米,相当于每一秒钟就拦下了两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的水量。“这次如果没有武都水库,下游的江油、绵阳、三台等城市所遭受的灾难将无法想象。”徐辉感慨。

  拦、分、蓄、滞、排并举,蓄、引、提、调、节共用,伴随着水利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科学调度洪水的能力不断提升,精细化调度、联合调度越来越多。今年长江第1号洪水和第2号洪水能平稳通过三峡库区,就得益于三峡水库和其他水库的拦蓄作用。

  “今年,共有40座水库纳入水库群联合调度之中,防洪库容达574亿立方米,成为迎战长江洪水最为直接有效的武器。”长江委防办巡视员陈桂亚告诉记者。

  通过科学研判,适时调度水库、水电站等工程,提前预泄水量,发挥水库拦洪削峰作用;运用河道行洪时差,有效避免干支流或上下游洪峰叠加。面对洪水,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效益显著。

  国家防办新闻发言人张家团表示,当前,全国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国家防总将继续抓好江河湖库洪水防控,科学调度三峡、丹江口、小浪底等骨干水利工程设施,加强江河堤防、护岸、涵闸、泵站等重点部位的巡查抢护,提前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

  山洪灾害防治 有效避免人员伤亡

  6月26日,山东省临朐县遭受强降雨,多地发生严重山洪灾害,临朐县防办按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提示及时发布预警,转移群众780余人,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暴雨来袭,不少地方遭受山洪灾害的新闻也频频出现。记者从国家防总了解到,山洪灾害分布于我国广大山丘区,直接威胁人口超过7000万人。因突发性强、成灾快、破坏性强,全国每年山洪灾害致死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80%左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记者翻阅统计数字发现,近几年我国因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2011年以来,我国年均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至2010年年均死亡人数大幅减少60%以上。

  这样的减灾效益,得益于近年来逐步建成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据统计,截至7月17日,今年全国共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发送预警短信1301万余条,启动预警广播12.4万次,转移受山洪灾害威胁群众47.9万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对全国100多万个村庄的山洪灾害进行分析评价,确定了预警指标、划分了危险区,为编制村级防御预案提供了依据;形成了山丘区实时雨水情监测网络,部分边远山区雨水情传输时间缩短至原先的八分之一。”张家团说,系统还建成了2076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提高了基层的暴雨山洪监测预警水平;为山洪灾害防治县、乡、村配备140多万套预警设施设备,基本解决了预警信息发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有及时的预警提醒,更要有科学安全的转移路线。目前,我国已建立日趋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修订完善32万件县、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制作55万块警示牌、宣传栏、转移指示牌,提高了基层群众的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本报记者 陈晨)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