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时事评析 > 舆论热点

孙建波:林毅夫团队坍塌

作者:经济学家圈 发布时间:2018-05-10 20:57:2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428aa0c3a76e5c975be9ea4a617e7d5d.jpg

        作者:前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吉林报告》讨论的第一发起者

        本想匿名评论,原因不是不想负文责,只是不愿林毅夫团队又来喷,说是想借他们出名。要不是实在看不下去,也不想写。我不是学术理论界的,不担心在学术前途上受到负面影响。去年批评《吉林报告》要在东北发展轻纺工业,我就一句大实话:这是要把东北往沟里带。如今,我看到的所谓新结构经济学,就是一副狗皮膏药,到处乱贴,到各省市要出产业规划,他们懂产业吗?几个没毕业的研究生做做样子搞个调研就能为地方经济出谋划策?还是去年的话,不要挖我的师承,不要问我是哪个大学的。师生关系最高境界:日后你惹祸,不把为师说出来就行。

  五一期间,我在外看一个投资项目,收到朋友的微信,发来贾根良教授对新结构经济学的评论。该评论原文,已经“因违规而无法查看”。据说是因为有人举报所致。本来,学术讨论,是很乏味的,我不会有兴趣看。但上升到举报,我好奇地看了看。

  1.单纯的贾教授——皇帝新装里的小男孩

  文章很简单,贾根良教授认为,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说明发展中国家要是不超前发展高科技,就会被发达国家掐脖子。贾教授认为,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主张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要集中精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错误的。并指出:新结构经济学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我国大政方针背道而驰。

  对贾本人,我不了解,特意询问了人民大学的老师。得知:贾是一位单纯的学者,并且还是长江学者,学术造诣很高,只是很单纯。所以,就像皇帝新装里面的小孩子,把新结构经济学的荒唐指出来了。学术圈都知道新结构经济学是荒唐的,只是大家不想说罢了。贾教授认真了,为什么认真呢?因为他担心政府真的相信新结构经济学,误国误民。

  其实,贾教授多虑了,经过“吉林报告”的争论,我估计各地政府部门对于新结构经济学,只是假装很尊重罢了。毕竟,林毅夫教授曾经到世界银行任过职,毕竟林毅夫教授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毕竟,林毅夫的研究中心是国家级智库。这些头衔,各地政府在自己的报告中需要借用一下,增强“权威性”。至于新结构经济学,恐怕是不会有人相信了。难道真的要让吉林省发展轻纺产业去?傻子也不会相信吉林在轻纺产业上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这种违背常识的事情,林毅夫的团队竟然能够“精致地论证”,这个不是皇帝的新装吗?  林毅夫团队批贾教授的文字,我最终还是看不下去了,怒了。

  林毅夫团队竟然说:“但是,贾文以(错误)批判新结构经济学的方式来试图提高演化经济学的地位和注意力,我觉得并不是学术上最有效的辩论方式与营销方式。”

  林毅夫团队的王勇,沿袭了林毅夫团队的一贯作风,先说自己是国际权威:“读书时也曾翻译过Peyton Young的演化博弈论的著作,也读过Richard Nelson的一些著作(我申请赴美读书时,有幸蒙Nelson教授写了推荐信)。”然后再说批评者不懂,断章取义。就差说无理取闹了。

  2.林毅夫团队的霸道——知名学者点名要求道歉

  记得去年夏天,每一个批评《吉林报告》的学者,和我们这样的非学者,都被林毅夫团队斥为“想借林毅夫出名”。,林毅夫团队非常傲慢地表示:“不与用火柴点火箭的人讨论”。甚至还对多名学者进行了歪曲事实的辱骂。记得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公开要求林毅夫团队道歉。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林毅夫教授竟然在微信群公然表态,说他自己与国际最接轨,得到了最多的诺奖得主和权威机构的认可,所以他自己是最权威的。言下之意,中国的其他学者,没有资格挑战他这个权威。

  这种态度,是学术争论的态度吗?俨然一个学术恶霸,还有门下的一群气急败坏的帮凶。

  记得去年以来,每一位学者在批评新结构经济学的时候,都要先做个“非常尊敬林毅夫教授”的表态。这是什么?这是礼节。比武之前还先鞠躬呢。而林毅夫团队的回应是什么?大致都是:“你不懂”,“你断章取义”,“你营销炒作”,“你想借林毅夫让自己出名”,“你们歇歇吧”。基本都是这种态度。尤其是最后一种态度,每次的表达形式不一样。记得去年是“不和用火柴点火箭的人讨论”,这次针对贾根良教授,说的是“我很忙,没空理你”,原文表述是:“我自己的研究还正欠着不少合作者,学术杂志,很多债,对自己学生的指导方面也急需完成一些事情。所以,我本人就怀着真诚的歉意暂时不再正式回复贾教授的回应了。”

  记得有人跟我说,林毅夫本人是很谦和的,只是他的学生把他当成了神,容不得任何质疑。我对后者表示怀疑,如果林毅夫本人是谦和的,为什么会有去年微信群的那些言论?难道自封权威来压制讨论是谦和?

  如此看来,贾根良教授说错了,不是什么新结构经济学轰然坍塌,而是林毅夫团队的坍塌。都说做人做学问,林毅夫团队做人如此,实在是意料之外,让人大跌眼镜。

  林毅夫团队的坍塌,是由于他们抱着一个“一家之言”的观点,偏要说自己是理论。不仅是理论,而且能够解决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就差放之四海而皆准了。这就是他们一直奉为圣经的“新结构经济学”。

  一个胸襟如此的团队,能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吗?一个经不起实践检验,毫无理论体系的狗皮膏药,能成为一个传世经济学理论吗?答案在广大网友的心中,在这些用火柴点火箭的网络评论中。你们无论动用多少力量来删帖,都改变不了我们这些“用火柴”的网友的看法。

  3.新结构经济学到底是啥?

  一个理论,应该有明确的理论基础。林毅夫团队在描述其理论的时候,明确提出,发展中的后发国家,要发挥比较优势于是,针对中国要不要制造飞机,林毅夫的观点如下:

  “如果飞机在中国就不可能有很大的市场! 因为这个需要很高的收入水平! 所以美国是世界的飞机生产基地,市场规模是给定的,它给定源头,给定你的收入水平”(林毅夫,2005)。”

  对此,贾教授提出:“王勇教授不会不知道我国的大飞机在20世纪80年代初惨痛下马的教训吧?也不会不知道我国在八九十年代在飞机制造业上一再被美欧跨国公司欺骗的教训吧?”

  据说,林毅夫教授还批评过韩国不切实际地发展芯片产业。有北大校友在网上曝光林毅夫教授的课堂言论:

  “10年前,我在上《中国经济专题》课程时,林毅夫老师曾说:“韩国这种规模和档次的国家,其比较优势就是生产中高级零部件、做高级代工,就像台湾那样,千万不要去搞全产业链的生意,比如整车,比如日本美国那样大而全的消费电子产业。”

  然而,正如这位网友所说,韩国的策略却是:集中力量寻求突破,从而培养出能和国际一线巨头pk、甚至保持该领域全球领先的优势的企业——三星、现代、SK,芯片,造船、汽车等都是如此。

  当中兴通讯被美国人断了芯片供应的时候,贾根良教授对新结构经济学的批评是中肯的。我又看到了林毅夫团队的惯用手法:“我们……划分了五大类不同的产业(包括弯道超车型产业,战略型产业等)”。

  我想问,你们新结构经济学,是狗皮膏药吗?不管什么病,你都制定了产业政策?弯道超车型、战略型产业,和你们新结构经济学有半毛钱关系吗?是不是只要正确的都是你家新结构经济学的?凡是批评你们的都是没有认真读你们的理论?

  贾根良教授提出了一个非常基础的命题: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还是技术赶超?

  如果按照林毅夫的理论,恐怕中国永远也别想有高铁,也别想有打飞机。比较优势,实际上市一种“国际分工宿命论”,把一个发展中国家,永远定格在“跟随者”的位置上。林毅夫团队,通过强调有为政府,希望获得政府的支持。殊不知,政府也不是傻子。你说政府该有为,这与经济学理论上说的无为不是一个概念。你们不要混淆视听。有为政府,说的是要积极作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无为政府,说的是政府不要干预企业经营。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兴通讯被美国掐脖子的事情宣告了新结构经济学的轰然倒塌,去年夏天《吉林报告》大讨论的时候,全社会就见识了林毅夫团队所说的“吉林要发展轻纺业”。林毅夫团队,是把这块用于解释国家“追赶”的狗皮膏药,贴在了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上。你问问全国人民,需要吉林发展轻纺业来挣钱养家吗?东北振兴那么多资金,就是让你发展轻纺业来替代江浙的轻纺业的?滑天下之大稽。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新结构经济学这块狗皮膏药,完全的一家之言,却被当做“理论”来捍卫。这次,面对长江学者贾根良的评论,林毅夫团队喝令闭嘴。原文是:“不是用类似娱乐新闻的标题文章仅仅在网络媒体上打嘴仗。因为事实证明,那是比较低效的学术交流方式”。这位林毅夫团队成员对其他学者完全不屑一顾。话是这么说的:

  贾文以(错误)批判新结构经济学的方式来试图提高演化经济学的地位和注意力,我觉得并不是学术上最有效的辩论方式与营销方式。建议作者不妨认真阅读《产业政策: 总结,反思,展望》。

  较之《吉林报告》讨论时说的“不和用火柴点火箭的人讨论”,好像文明了不少。

  但对贾教授观点的“歪曲”,还是溢于言表。所以,我看,贾教授还是以长文反驳了。可见,长江学者,怒了。

  韩国的芯片和汽车产业的成功、中国在大飞机上的教训,中兴通讯的被掐脖子,都说明新结构经济学这块狗皮膏药没啥用。可笑的是,他们竟然说自己也主张发展战略产业。你们的理论你们自己忘记了吗?这位林毅夫团队的核心成员,大言不惭地说:“将国际政治因素,演化经济学等不同的学科或者不同的分析方法更好地借鉴引入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中来,这些的确是值得认真研究的,新结构经济学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

  不知道这块狗皮膏药,要将多少观点囊括其中。连基本的理论基础都没解决,就想着所有的正确观点都是自己的,就想着你们新结构经济学包打天下啊,就鄙视所有批评的国内学者。所有批评者都是:“你不懂”,“你没有认真读我们的文章”,“你们是想借林毅夫出名”。

  读书要读经典,一个连自己信奉的理论基础都不明确的所谓理论,遇到任何问题都乱贴狗皮膏药的理论,恐怕是要误人子弟的。记得金庸笔下的少林派,对任何武功典籍都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但从来不会抹杀了武功典籍原型的存在。像新结构经济学这样,号称自己信奉的是“比较优势”,遇到解释不了的现象,就说自己“有五大产业规划,什么都概括了”。这样无节操,是什么门派?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