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毛泽东精神(3)

作者:老A吴 发布时间:2016-01-01 12:57:50 来源:原创 字体:   |    |  

  ( 三 )

  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着红军长征前进的方向;毛泽东精神鼓舞激励着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夺关斩将,爬雪山,过草地走向辉煌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抗日的中流砥柱。红军长征是为了摆脱反动派追剿,北上抗日,师出有名,它必定是胜利之师!

  毛泽东在1934年7月31日接受《红色中华》报记者采访,就目前时局的特点指出,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卖掉了半个中国。红军北上抗日完全是顺应时势和民心之举,我们的北上的路被堵上了,我们只有粉碎敌人的围剿,才能集中抗日的力量,使抗日红军迅速前进。8月31日,根据地形势危急,打破五次围剿的希望断绝,只剩下战略转移一条路。毛泽东因前线吃紧,日夜忧思。9月中旬,抵达于都。9 月底突然患疟疾,高烧不退。张闻天得知后通知傅连暲赶到于都。经过治疗,毛泽东又开始翻阅文件​,对劝阻他的医生说:局势紧张,休息是做不到的。10月10日 ,红军开始战略转移。毛泽东鼓舞大家说:不能只看到暂时困难,革命是有前途的,有希望的。要大家加强革命信心,继续革命斗争。10月18日傍晚,离开于都,踏上了长征的路途。12月上旬,由于王明、李德在指挥领导上的错误,红军由出发前的八万人,在渡过湘江后锐减为三万人。从翻越广西北部老山界起,毛泽东与王明领导的中央三人团进行坚决斗争。与张闻天,王稼祥一起协商,要扭转红军的危难局面,必须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改变中央领导。12月18日,黎平会议召开。经过激烈争论,多数人赞成毛泽东的意见。红军继续向贵州西北前进。会议决定;“应坚决消灭阻挡我之黔敌部队,力争避免大的战斗”。

  在戎马​倥偬的长征路上,毛泽东仍然淡定自如,指挥若定。其非凡的气魄和坚定的信心,可见一个欢乐豪迈,英勇顽强的光辉形象活跃在崇山峻岭之间。 1934年—1935年 在行军途中作《十六字令》词三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该词虽然篇幅短小,但气势磅礴,意味隽永。在黎平会议之后,由于自己的建议逐渐被理解认同,情绪日益高涨,斗志更加激昂。红军长征的铁流势不可挡,革命战士的斗争精神“刺破青天”!

  1935年1月1日,猴场会议召开。指出首先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的中心任务。1月9日进驻遵义。1月12日发表演说,强调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1月15-17日遵义会议召开。会议决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新肯定了毛泽东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确定红军北渡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取消三人团,结束了王明的统治地位 。毛泽东成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为红军长征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为胜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月20日由泗渡经板桥翻越娄山关至桐梓。1月28日开始了红军长征中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之战。红军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之战,是毛泽东战略的神奇篇章。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是胜利之法宝;以迂为直、声东击西的战术运用自如。多年之后,在回答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称,生平最得意的战役不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而是四渡赤水战役。2月13日给赣南中央分局发电指示:动员广大群众用游击战争坚韧地顽强地反击敌人,用“占领山地,灵活机动,伏击袭击,出奇制胜”的原则和方法战胜敌人。据陈毅后来回忆,当时他反复看了这份电报,心情振奋。他认为这样的决议,博古、李德是写不出来的,估计毛泽东可能已回到中央领导岗位。由此可见毛泽东在红军指战员心目的崇高地位,以及渴望毛泽东回到领导岗位的迫切心情。2月25日,中央红军经过激烈战斗,在敌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再次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2月28日,毛泽东有感于娄山关战斗胜利,作《忆秦娥·娄山关》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后来,词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转,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无论是坚不可摧的雄关,还是雪山草地的漫道,斗志顽强,英勇无畏的红军指战员定能化险为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坚定信念,满怀豪情从胜利的今天跨越更加辉煌的明天!“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二十七年后,即1962年毛泽东感慨“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的画面是多么雄浑壮阔!还有那势不可挡的红军长征的滚滚铁流!

  遵义战役的胜利是党的路线的胜利,证明了遵义会议的正确。它粉碎了一切动摇悲观,过分估计敌人力量而不相信自己力量的观点。3月10日​在苟坝会议中,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4月29日发布“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的指示。5月3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5月12日会理会议批评了缺乏信心,心存怀疑等思想。肯定了毛泽东四渡赤水、二占遵义、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强渡金沙江机动作战的方针。决定立即北上,同四方面军会合。5月25日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成功。29日22名勇士舍身取义,蹈火前行抢占泸定桥。至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要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企图。中央红军由此进入人烟稀少、给养困难的雪山草地,深山穷谷;走过岷江、嘉陵江,冲破国民党封锁防线;翻越海拔四千多米,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15日发表《为反对日本并吞华北和蒋介石卖国宣言》,号召一切爱国人士,革命民众团结起来,坚决对日作战,恢复一切失地,驱逐日本侵略者。6月18日达到懋功县城。6月26日在两河口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指出:战争的性质不是决战防御,不是跑,而是进攻!毛泽东的谋略出神入化,毛泽东的胆魄超凡脱俗,毛泽东的精神气吞山河!

  毛泽东始终具有高瞻远瞩的洞察力。1935年6月29日在两河口会议上指出:日军进攻北平,明显地要侵占华北。7月上旬,​中央红军在人烟稀少的藏区行军,严重缺粮。看到部队吃饭十分困难,亲自过问给养问题。7月中旬明确指出:一、四方面军的行动方针就是北上抗日,建立陕川甘革命根据地,促进全国抗日高潮的发展。毛泽东深谋远虑,神机妙算。张国焘是红四方面军统帅,人强马壮,不把毛泽东等人放在眼里。动辄伸手要官要权,要分裂红军。为了中国革命大局和前途,毛泽东同意将红军总政委职务给他,而不同意将党中央总书记的职位给他。这一决定具有非凡的战略眼光。这实际上是为中国共产党的健康肌体排除了隐患。7月21-22日出席芦花会议。会后离开芦花,翻越仓德山和打鼓山。28日达到松潘县毛儿盖。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全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和军队。在长征途中,在自身生存十分困难的时刻,他们时刻把祖国的安危放在心头,时刻把抗击日寇的重任担在肩上。他们不为一己之私,不计前嫌,排除一切干扰于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停止内战,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和抗日联军。9月17日红军经过茫茫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9月20日在哈达铺期间得知刘志丹有一大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决定振奋精神,到陕北去。10月过了岷山,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心情豁然开朗,作《七律·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人及其精炼地描述了红军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斗历程,满怀激情地赞颂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光辉形象和勇于奋斗的乐观主义精神。它是一首革命英雄主义的千古绝唱。悠闲壮阔喜形笔端。蔑视困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坚信未来的浪漫主义精神的完美结合成为最具特色的长征精神,也是毛泽东精神。正如毛泽东所说:

  ​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1个省。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与此同时,毛泽东诗兴未尽,长征后胜利在望的无限喜悦,放眼世界的澎湃激情一首《昆仑》宣泄得淋漓尽致:“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毛泽东宣示《昆仑》的“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胸中不仅关怀祖国的危难,人民的艰辛,更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形象地表达了毛泽东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远大精神。

  1935年10月1日,红十五军团在陕西甘泉县劳山地区设伏取得胜利。10月5日同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主力达到单家集,途经静宁先圣庙,指挥部队击溃追敌一营。10月7日达到乃家河,途经甘肃固原县青石咀,取得突击战胜利。率陕甘支队顺利地越过六盘水。六盘山盘旋而上,山峰险峻。毛泽东和战士们在山上休息。忘掉了作战的紧张,行军的疲劳。或座在​大石上促膝谈心,谈古论今,追忆长征之艰辛;或站在山顶畅谈理想,共叙衷肠,展望未来之美妙。想到中央红军很快达到陕北,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一种难以抑制的激情化作铿锵的诗句破胸而出,写下战地诗篇《清平乐·六盘山》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大雁南去的道路正是红军走过的“万水千山”。那里有魂牵梦绕的父老乡亲,有葬身草地、淹没在雪山下的战友;“三军过后尽开颜”,使人欣慰的是“今日长缨在手”,红军战士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信念与气魄。一定能降服蒋介石这个“苍龙”,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六盘山上的红旗漫卷着西风猎猎招展。红旗在毛泽东的史诗中具有崇高的象征意义和神圣庄严的感情。从《秋收起义》的“旗号镰刀斧头”,到《井冈山》的“山下旌旗在望”;从《蒋桂战争》中的“红旗越过汀江”,《元旦》中的“风展红旗如画”,《反第一次打“围剿”》中的“不周山下红旗乱”,《六盘山》中的“红旗漫卷西风”,《给丁玲同志》中的“壁上红旗飘落照”,《和柳亚子先生》中的“妙香山上红旗妍”,以及《到韶山》中的“红旗卷起农奴戟”,到《重上井冈山》中的“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一直到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国旗,即五星红旗。红旗一直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苦难与辉煌历程。它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浸染而成,是英雄儿女火热情怀和理性的化身;它使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五星红旗同毛泽东精神一样,永远鼓舞和召唤着优秀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10月19日陕甘支队第一纵队到达保安县吴起镇。在吴起镇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极大的注意同西北同志的关系,应以快乐高兴的态度和他们见面,提高战斗力,扩大红军,解决物资的问题。目前革命形势已到拂晓。宣告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红军长征结束了,但是它留给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垂千古。邓小平在回答长征是怎么过来的很简单:“跟着走”!​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将长征精神概括为五种精神: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胡锦涛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习近平在参观纪念长征70周年图片展时强调: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而越共领导人邓春区对长征十分仰慕,后来改名叫“长征”。当长征胜利后,蒋介石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方才意识到,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钢铁洪流是不可阻挡的……

  长征精神也是毛泽东精神。是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是永远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革命从苦难到辉煌的前进动力!长征是英雄的丰碑,辉煌的丰碑,是毛泽东精神的丰碑!(待续)

  2015.9.9-12.26.f.y​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