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毛主席为何能对西方文化产生如此深刻的影响?

作者:济学公共号 发布时间:2023-05-24 21:18:20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李克勤(jixuie)题记:十几年前,曾经有一本外国人写的书《第五项修炼》风靡一时,其实很多对老外顶礼膜拜的人并不知晓,这本书的道器变通之基与另一本书不能说没有关联。那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了一份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比较系统论证了学习型社会与个人终身学习的关系,而这本书的主编是法国前总理富尔,对,就是他当年充当了戴高乐总统和毛主席之间的信使,为中法建交发挥了非同一般的作用。他在1960年代访问中国,详细了解新中国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的发展进步——道器变通。那个时候就可以明显看出来,毛主席对法国对西方世界已经有了很大的文化影响,这就是毛泽东文化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后来的影响更大。1960年代中后期,西方年轻人崇拜毛主席,学习毛主席思想可以说是蔚然成风。富尔主编的那本书,也可以说是进一步扩大了毛泽东文化的国际影响,并且是潜移默化的,只不过人们没有意识到而已。毛主席当年不就是在世界上第一次领导建立了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吗?而此前早在“新民学会”那个时候,不就是领导了一个学习型组织吗?新中国成立之后,从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到《五七指示》,那不都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实践吗?那不都是由器而道,由道而器的过程,毛主席的道器变通深刻影响西方文化,那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纪录片《毛泽东》第二集历史的选择片段:各国政要评价毛主席

  在马恩列斯之后,毛主席在道器结合方面,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整体上对全人类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以至于像尼克松、基辛格这样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副居高临下姿态的美国政要,在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面前自然地放下身段,甚至表现出毕恭毕敬的姿态来。这一点都不值得奇怪,毛泽东文化就是“遇强不弱,遇弱不强”的。

  01

  毛主席会见富尔夫妇

  早在1957年6月外交学会就邀请法国前总理富尔访华,他回国后出版了介绍新中国的书《蛇与龟》,呼吁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大胆的开放政策。1963年10月,富尔带着戴高乐总统关于希望恢复两国正常外交关系的亲笔信,作为外交学会的客人再度访华,受到毛主席,以及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富尔表示,14年来法国一直没有承认中国,这是一个错误,所以应该由法国来走第一步。经过多轮谈判,双方就建交程序取得共识,为次年中法正式建交扫清了道路。图为1963年11月2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上海接见富尔及其夫人时的合影。

  1964年1月27日,东西方历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高瞻远瞩的决定使中法两国走到一起,中法建交——开辟了中法关系新纪元。

  毛主席外交上的道器变通,可以说惊心动魄,同时又是波澜壮阔。

  法国前总理富尔,我们应该很熟悉,流传很广的各国政要评价毛主席里面,有一位法国人就是他。

  富尔夫妇以旅游者身份来华,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57年5月30日。

  当时他们谈的还是很投机的,毛主席曾经跟他讲了他自己写的《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其中有一句话,“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指的是龟山、蛇山间的长江大桥。

  富尔夫妇为主席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回去后富尔做写了一本书,此书对中法关系后来的发展,在文化上起到了很深很广的作用。

  这本书叫《龟山蛇山》。

  为什么起这个名字?显然他是从毛主席的诗词中受的启发,龟山、蛇山需要架一座桥梁,天堑变通途。中法之间也需要架设这样一座桥梁,意思是说我富尔可以起这个作用,后来戴高乐总统正好派他来谈判建交,也是让他起了这样一个作用。

  富尔明确说:“诗歌不仅仅是毛泽东生平中的一件逸事,我的确相信它是了解毛泽东的性格的关键之一。毛泽东和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不一样,他不是一本书读到老的人。他在这些简短诗歌里表达的思想,不受教条辞藻的束缚。他用简单的形式,表达深刻而生动的革命题材,是国内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也是世世代代都能够理解的……这位革命者带着人道主义的气息。单是这点,就足以说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某些创新。”

  是否可以说,毛泽东文化在抗美援朝之后,成了包括西方世界在内的全球所有有识之士不得不关注的东西,因为他们的关注西方世界必然会产生响应的道器变通之变,善于调查研究的毛主席密切注意到这样的变化,从而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总体布局上,作出有益于中国有益于世界的战略安排。这样中外文化的影响形成联动机制,而在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这对矛盾中,无疑是“东风压倒西风”的,毛泽东文化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1971年10月联合国通过恢复新中国的合法席位的2758号决议,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封锁中国的政策行不通,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国际事务中行得通。这以后,毛泽东文化对全球包括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只能会更大。富尔主编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02

  —

  毛泽东文化在法国在西方社会是现实的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法国有一群毛主席的“专业粉丝”。这群人数量很大,且几乎个个是名人。这些“专业粉丝”是怎样形成的呢?1968年,法国发生“五月风暴”。“风暴”从巴黎大学开始,大批学生集会抗议反越战学生遭逮捕。抗议活动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不久后,全法学生都加入其中,上千万工人也行动起来。心理学家热拉尔·米勒就是当年的一名抗议学生。如今,他仍是毛主席的崇拜者。

  有位在法国的华人说:“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思想对法国青年简直是种‘诱惑’,它激起了法国青年的反叛精神和改变世界的愿望。”与他一样,“很多青年都崇拜毛泽东”,因为毛主席领导的中国敢于同强权作斗争,不屈服于外部压力。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成为当年抗议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

  当年的那批青年学生,如今有很多都成了法国社会的名流,比如: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贝尔纳·德博尔,《解放报》刚刚离任的总编塞尔日·朱利,2007年大选热门人物之一霍郎德·卡斯托,心理学家热拉尔·米勒,左派无产阶级组织领袖阿兰·热斯马尔……数不胜数。

  法国国际问题专家称,毛泽东影响了整整一代法国人。也有人说,毛泽东的影响不限于一代法国人,因为当年的那批青年人,如今早已为人父母,他们会将自己对毛泽东的情结,在言传身教中传给子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有一篇文章《毛泽东对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 ,作者:[美] 安德鲁·罗斯 美国纽约大学,译者:吴一庆:美国芝加哥大学 。这是从正面来解读的。实际上,毛主席对全球文化的影响,直接的感受,其实更多来自反对他的人的言论和行动。毫无疑问,毛主席是懂西方文化的,因为毛主席深悟西方文化之道,所以才能对西方文化产生影响。

  作者在文章末尾指出:

  【总之, 毛所说的“文化” 主要并不是指书本或艺术家, 它与改造人的主体性更有关联。培育新的社会人格和心态的努力取决于是否能彻底清除自身内部的资产阶级思想。在这方面, 毛的先辈是如葛兰西这样的思想家。葛兰西提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创造“新人”。与毛同时代的格瓦拉也提出类似的“社会主义新人” 的概念。

  如果正如本文所力图证明的那样, 西方左翼文化政治的道路的确受到了毛主义宏伟的抱负的影响, 它却只能在一个备受限制的环境下始终谨慎从事。但令人可喜的是, 整个社会变革和改造规划的精神不仅保留了下来, 更延伸到资产阶级思想以外的新领域, 如废除家长父权和异性恋霸权以及白人中心主义等等。除了那些由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派所驱动的人(那种也许才是最纯粹的认同政治形式), 右翼的文化斗士并没有可堪与毛主义比拟的蓝图, 他们最主要是受反动的精神所驱动。】

  请注意——法国著名思想家萨特、阿尔都塞、罗兰·巴特和福柯等都深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又影响到美国的文化批评界和社会运动甚至社区生活, 甚至影响了美国的教育和文化价值观。

  再看看尼克松改变中美两国敌对状态的想法是何时产生的?

  1967年10月,美国参议院尼克松在《外交》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越战之后的亚洲》的文章。

  在文中,尼克松弹了老调。他依旧按照美国的逻辑,强调了中国的“威胁性”,力促美国人意识到“来自共产党中国的当前以及将来的危险”,并提出美国从越南撤军后,亚洲须建立包括“日本、韩国、台湾、泰国”等在内的“地区军事集团”应对中国这一“亚洲迫在眉睫的威胁”。

  毛主席对于尼克松“弹的老调”不怎么在意,倒是对于尼克松在文中新的说法给予了足够关注。

  尼克松说:

  “ 从长远来看,我们简直经不起永远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来助长它的狂热,增进它的仇恨,威胁它的邻国。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十亿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尼克松这个说法出现在1967年下半年,中国怎样,世界怎样?

  如果中国不影响世界,那么那个傲慢的美国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吗?

  后来尼克松作为总统来华访问时,我们发现他对毛主席的著作,甚至对毛主席诗词非常熟悉,难道那是他临时抱佛脚的结果?

  《尼克松回忆录》这样记述他启程来中国的情形:“1972年2月17日10点35分,我们离开安德鲁斯空军基地,飞往北京。当飞机加速,离开地面时,我想到马尔罗(法国哲学家)讲的话。我们正在开始一次在哲学上争取有所发现的旅程,这个旅程正像很早以前在地理上发现新大陆的航行一样不可预卜,并且在某些方面一样危险。”

  马尔罗何许人也?

  安德烈·马尔罗(AndrMalraux,1901~ 1976),是社会活动家、介入政治的小说家和哲学家。从1926年起,他放弃了传统的人道主义观念,力图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将人们引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中。他不懈地透过人文作品的艺术形式来探索信仰的实质和含义,或者至少力图表现人类与命运进行抗争的强烈愿望。他以非常独特的充满文化哲学思辩并且有时还是抒情的方式,探索了人性中蕴涵的艺术财富,颂扬了那些能够战胜死亡并嬗变成永恒的各种形式的艺术创造,因为对马尔罗来说艺术即反命运。

  1965年8月3日,毛主席会见了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特使国务部长安德烈·马尔罗。

  毛主席和马尔罗交谈时讲了一番话,继续折射了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后这段战略思维的厚重痕迹。

  马尔罗是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反法西斯老战士,也是一个中国通,早在中国大革命时期,他曾来中国进行过活动。他向毛主席讲到参观延安后的一些感悟。

  【马尔罗:我认为在毛主席之前,没有任何人领导农民革命获得胜利。你们是如何启发农民这么勇敢的?

  毛主席:这问题很简单。我们同农民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使战士们感到我们不是一个特殊阶层。我们调查农村阶级关系,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把土地分给农民。

  马尔罗:主席是否认为重要的是土地改革?

  毛主席:土地改革、民主政治,此外还有一条,要打赢仗。如打不赢仗,谁听你的话?打败仗总是有的,但少打一点儿败仗,多打一点儿胜仗。】

  毛主席特别强调了民主政治,意味深长。在谈到苏联的现状时,毛泽东主动联系到我们国家,谈到走马列主义道路和走修正主义道路的两重性。谈到中国存在修正主义广泛的社会基础。

  【马尔罗:我感到赫鲁晓夫和柯西金使人想到似乎不是过去所理想的苏联了。

  毛主席:他是代表一个阶层的利益,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马尔罗:他们甚至改变了政府行政管理方法。

  毛主席:苏联想走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对这一点,美国是很欢迎的,欧洲也是欢迎的,我们是不欢迎的。

  马尔罗:难道主席真正认为他们想回到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是的。

  马尔罗:我认为他们在想办法远离共产主义,但他们要往哪里去?去找什么?连他们自己思想上也不清楚。

  毛主席:他们就是用这样一种糊里糊涂的方法迷惑群众,他们也有自己的经验。

  ……

  毛主席:党是可以变化的,普列汉诺夫和孟什维克过去都是马克思主义者,后来就反对列宁,反对布尔什维克,脱离了人民。现在是在布尔什维克内部发生了变化。中国也有两种前途,一种是坚决走马列主义道路,一种是走修正主义道路,我们有要走修正主义道路的社会阶层。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避免走修正主义道路,但谁也不能担保,几十年后走什么道路。

  马尔罗:现在中国修正主义阶层是否广泛存在?

  毛主席:相当广泛,人数不多,但有影响……

  马尔罗:主席看,在反对修正主义方面,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我指的在国内方面。

  毛主席:那就是反对修正主义,没有别的目标。我们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商人,反对修正主义的一切基础。不只是党外,党内也有。】

  从毛主席和马尔罗的对话,可以看出两人谈得很投机,可以想象在马尔罗来华前,毛主席肯定研究过马尔罗。目前还不知道老人家如何评价马尔罗的思想。

  不过,我们进一步了解马尔罗的一些观点,也许对我们理解戴高乐派这位哲学家兼艺术理论家来华的意图,以及理解尼克松重视这位法国人的原因,进而对毛主席、戴高乐、尼克松这三位20世纪中、法、美三国领导人的深入了解,进而理解当年的世界格局,都是不可或缺的。

  访华前,尼克松特意请教法国著名作家、前文化部长马尔罗,希望获得更多更准确的毛主席的印象。马尔罗坦诚地告诉尼克松,不要为政治信仰所迷惑,因为,中国人“首先信仰的是中国”,“中国人行动是它国内需要的反映”。在谈到毛泽东时,马尔罗说:“你将会晤的是一个命运奇特的人,他相信他正在演出自己一生中的最后一幕。……总统,你去中国跑一趟是值得的。”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历史细节之后,是否该思考一下:

  这难道还不算毛泽东文化对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吗?

  不得不承认,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在道器层面,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在道层面的思想意识方面,毛主席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发展者,西方有识之士提出“毛泽东主义”这个概念,不是偶然的。在道器结合方面,随着新中国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日以举世闻名,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方青年读到毛主席著作,毛泽东文化在西方世界变成了生动的现实的东西。在中外文化,或者确切地说在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这对矛盾中,是“东风压倒西风”——毛泽东文化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毛主席逝世后,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西方世界又转头影响了中国的一些人,其中很多人或者缺乏独立自主精神,或者对历史缺乏了解,所以搞了不该搞的历史虚无主义。

  参考:

  这是1960年代日本人民高举毛主席像游行的场面

  这些日本人是毛主席的崇拜者。

  03

  因为深悟西方文化之道所以才有那么大影响力

  这里追溯一下毛主席青年时期接触并研究西方文化的历史。

  毛主席比较系统读西方启蒙思想家著作,是在1912年,19岁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时候。

  纪录片《毛泽东》 第五集书山有路片段

  青年毛泽东订了一个自修计划,他说:

  “我非常认真地坚持执行这个计划。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我仅仅休息片刻,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中餐。我每天在图书馆一直阅读到闭馆的时候。”

  青年毛泽东到了湖南图书馆后,用他自己的话说:

  “这正是辛亥革命后的一年,我已经19岁了,不但没有读过几本书,连世界上究竟有些什么样的书,哪些书是我们应该读的,都一点不知道。乃至走进湖南图书馆,楼上楼下满柜满架都是书,这些书都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真不知应该从哪里读起。后来每读一本,觉得都有新的内容、新的体会,于是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尽量多读一些。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菜一样。”

  那时毛主席在湖南图书馆看书的数量既多,种类也复杂,而兴趣最大,收获最多的是西方十八至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近代科学著作。主要有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卢梭的《民约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诸书,毛主席认为立论新颖,译文畅达,更是反复阅读,不忍释手。这些西方名著,使他集中地受到了一次西方启蒙思想的教育。

  后来在陕北毛主席与斯诺的交谈中,回忆说那时他读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即《穆勒名学》,从此对逻辑知识有了掌握,也形成了时刻检查自己思维和表达逻辑性的好习惯。

  青年毛泽东在湖南图书馆自修期间,除了主要阅读上述书籍外,还穿插阅读了小说,中国诗词,世界地理、历史,古希腊、罗马的文艺著作。

  青年时期,毛主席就在研究西方文化的广度、深度上下了非同一般的功夫,达到了非同一般的高度。

  毛主席并不是就此止步不前,而是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研究全人类的历史,时刻关注世界正在发展变化的过程。

  毛主席的政治敏感性,无与伦比。

  毛主席对外国的情况,尤其是对说英语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有着非同一般的了解,可以说达到了透彻程度,这当然与他非凡的理解能力有关,再深入一步分析,为何他有那样非凡的理解力呢?这就不得不从他道器变通之根——从道层面的理想信念来分析。的确,在毛主席小时候主要受母亲的影响,对弱者有着深入到骨髓的慈悲心理,在青年时期他从观察到的现实社会状况出发,树立了和历史上仁人志士一样拯救穷苦老百姓的情怀,后来读马列的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此后,由器而道,毛主席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在器层面从常识入手,开始了他为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革命性的探索。在毛主席的革命生涯里,有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或者说是他道器变通的独特优势——他总是有独特的说法,哪怕是别人说过的话,他再说一遍,同样的内涵,唯独他的说法,中国的老百姓就听得懂,而且常常感到毛主席的说法格外亲切。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毛主席的说法常常是围绕常识来说的,例如“打土豪分田地”,普通农民一听就心领神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小学生听一遍就不会忘记;“抓革命促生产”,工人师傅听一遍就牢记于心,还有很多例子,这里不一一列举。毛主席的说法来自他对常识的把握,这些说法往往又会成为中国文化的新常识。有个典型例子,就是paper tiger ,这是毛主席根据常识发明的英语词组,结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不仅在中国成为常识,而且这个英语词组在英语世界也成了一个常识。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毛主席对世界里的人,对国际社会有着非凡了解,所以他关于人,关于人所处的这个世界的一系列想法说法做法,自然就显得非凡。这个世界理所当然包括英语世界了。所以,毛主席成为世界级的领袖,不是偶然的,世界各国人民只要了解了毛主席的说法,都会情不自禁表达对他的敬意。当然,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出来,毛主席一生从来就没有停止学习研究,从1954年开始,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老人家,开始勤奋学习英语,并且达到能够精读英文《共产党宣言》的水平,不得不令人惊叹!

  这张毛主席在飞机上学习的照片,是毛主席和秘书林克一起研究英文的情景,桌上有两个茶杯,另一个是林克的。

  据林克同志回忆说:

  他还讲过一个故事:

  我们可以想象,当毛主席可以读英文版《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他的英文阅读能力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老人家完全可以独立阅读外电新闻稿了,那他作世界范围的调查研究,是不是如虎添翼?

  老人家对英语世界的信息,是不是可以更直接掌握一手资料了?

  也就是说,在处理国际事务上,老人家的道器变通之基是不是更加牢靠呢?

  当年我们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之大,恐怕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我们需要多向他们介绍这方面的历史。

  当初我们能够如此果断迅速对国际事务发出我们的声音,因为有毛主席掌舵,与毛泽东文化业已形成有着直接关系,否则哪来那么大的国际影响?

  毛泽东文化的六个维度——优善易强圆应之应,就是对全人类的事物的反应。

  不得不指出,全人类的事物,理所当然属于世界人民的事物。

  我们从来不会让别人对我们的事情搞先入为主那一套。

  这就是毛主席高瞻远瞩领导新中国新闻事业的结果。

  而且我们的立场是鲜明的,不是含糊的。

  我们的观点是简洁明快的,不是敷衍的。

  我们的方法是讲究有理有利有节的,而不是打乱仗,更不是像某些国家经常搞胡说八道,胡编乱造那一套。

  我们在世界上的信誉应运而生。

  第一世界畏惧我们的做法。

  第二世界欣赏我们的说法。

  第三世界领悟我们的想法。

  这真可谓想法想得通,说法说得通,做法想得通。

  无疑这是毛泽东文化里世界性的道器变通。

  因此,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我们可以满怀豪情说:

  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时,他算是一个明白人。

  他认清了形势,决策与中国和解,顺应了时代潮流。

  他第一次访华还是成功的,他自认为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可毛主席不这么看,主席认为是世界改变了他——尼克松。

  尼克松肯定是没有能力改变世界的。

  在美国,尽管当了总统,而且连任,他还是未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他被赶下台后,还是毛主席出面解救了他。

  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与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相比怎么样呢?

  这在联合国里的声音就可以听出来的。

  这在国际事务的演变就可以看出来。

  毛主席随时都能捕捉到世界局势的微妙变化,重新学习英文之后,毛主席调查研究全球事务更加得心应手。

  同毛主席交谈过的许多外国名人,对他关于世界局势的精辟分析和渊博的国际知识,都由衷地表示钦佩和惊异。

  一生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毛主席,特别重视领导编辑和亲自阅读《参考资料》时,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好学欲望。由于读得认真仔细,他总是握有丰富的、新鲜的国际知识。

  《参考资料》,就是“大参考”,创刊于1955年3月1日,由新华社主管和发行的一种内部参考性质的刊物,以刊载详细的国外媒体的报道、涉华言论等为主。创刊时每天出上午版、中午版和下午版,1960年代改为上午版、下午版。

  1971年毛主席到外地巡视途中,他对各地负责人谈话时说:

  “我天天当学生,每天看两本《参考资料》,所以懂得点国际知识。”

  毛主席其实也是在引导干部要多读书,多了解国际局势。

  这是毛主席站得高看得远的内涵。

  重视学习,善于领导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那是毛主席想法说法做法的必然结果,是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道器变通,当然就是毛泽东文化的特征了。

  “毛主席至少比我们早看50年”,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命题,显然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那么为何毛主席当年就能够看出问题来?而别人却难以看出那样的问题呢?毛主席的洞察力其独特性究竟在哪?

  我们还需要继续认真而非敷衍的思考,还需要继续深入而非浅薄地研究,这本身都需要学习毛主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在毛主席面前,和在马克思列宁面前一样,我们不能不谦虚谨慎,我们有什么资格趾高气扬呢?

  当我们对西方的某位学者,某种思潮顶礼膜拜的时候,最好小心一点,警惕性高一点,人家可能就是在有意把你引到某种文化陷阱里的。

  我们是中国人,这是天然所成,你再崇拜西方文化,人家也至多把你当做二等公民的,这是西方文化本性决定了的。何况西方文化到了现代,到了后现代,那里面还真的有不少毛泽东文化元素。

  你把西方当做老师,说不定你的老师的老师就是毛爷爷呢!

  我们的道器变通之基,能够离开毛主席吗?

  毛泽东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毛主席领导新中国在全球事务中道器变通的一部分,是毛主席在领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斗争的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这种文化影响是深层次的,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这段时间,世界自近代以来,恐怕第一次发生了一次文化变革,毛泽东文化昂首挺胸走向西方世界,走向世界舞台,西方文化独霸天下的局面开始动摇,一场史无前例的道器变通之变就此展开。

  也许在某个阶段会有曲折,会有反复,这在毛主席逝世后,在苏东剧变,在苏联解体的时候,比较明显表现出来,但最终还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唯物史观是真理,历史最终还是由人民创造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中国古代先贤荀子说过“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人生在世,事在人为。

  李克勤(jixuie)后记:在毛泽东文化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主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般讲马克思主义,就包括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般提到马克思,往往恩格斯是联系在一起考虑的,而提到列宁,斯大林的名字也往往紧跟其后。

  正式的说法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人们日常用语里,马列毛既可以指伟大导师马克思、列宁和毛主席,也可以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些都属于文化习惯,是毛泽东文化的应有之义。因此,马列毛密不可分,这完全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

  1975年《红旗》第三期刊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共33条,这是贯彻毛主席关于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指示的具体动作。毛主席的想法说法很快转化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做法,尤其是在工人阶级那里得到非同一般的反响,请注意这里的工人阶级不仅仅指的是工人,而是包括各条战线的先进分子在内的劳动人民。工人阶级自己的一支宏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正在发展壮大。这是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事情。工人阶级的觉悟,觉悟的工人阶级,在毛泽东文化里有着非凡的含义。马克思的学说的命运如何?这是个真问题。真正热爱毛主席的人该怎么做,才能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道器变通呢?

  毛主席深悟马列的想法,所以毛主席能够将马列的说法融会贯通,老人家带领人民道器变通时总是强调读马列原著,这也是对他自己的一种自觉的约束——人民可以随时随地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来检验毛主席的“三法”(想法说法做法)是否“三通”(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所以说,毛主席的道器变通就是马列主义性质的。认识到这里,难道还不该坚信毛泽东文化是我们未来道器变通之基呢?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