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习近平与军旅作家王愿坚的文学情缘

作者:党建网微平台   发布时间:2018-10-11 08:08:30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99540ca7404675fdb47cd6758835a0cb.jpg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位作家的作品曾影响了几代人,并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党费》《三人行》《草》入选中小学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由他担任编剧的电影《星火燎原》《闪闪的红星》《四渡赤水》等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他就是著名军旅作家王愿坚,一位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书写的作家。

  在王愿坚去世27年后,收录了其全部文学题材作品的七卷本《王愿坚文集》,于2018年1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遵照王愿坚的遗愿,他的夫人翁亚尼在第一时间将文集寄送给了习近平总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收到《王愿坚文集》后,深情地表示:看到他的作品,就想起当年与他交往时的情景,至今都很怀念他。并派专人向翁亚尼转达谢意,同时回赠给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

  习近平总书记和王愿坚是怎样成为文友的呢?翁亚尼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文章。

159d2eda1d449cf2295e7faea9d72228.jpg

1951年10月离开22军前与战友合影(前排左二为王愿坚)

  愿坚离开我已经27年了,但他生前的嘱托仍时时萦绕在耳边:“近平爱书如命,如果今后有机会出版我的作品集时,一定送他一套,他用得着,也表示我对他的敬意!”

  愿坚与习近平同志交往已久。当时愿坚是部队比较有名的作家,找他的人很多,大多是年轻的文学爱好者,其中也不乏老革命的后代,但愿坚回家很少谈起与他们见面时的情形,只有见了习近平同志,才不厌其烦地向我述说一番。

  作为一个抗战时期就投身革命队伍的军旅作家,愿坚曾立下“写尽红军英雄志”的宏愿,新中国第一批授衔的老将军他大部分都采访过,已经把红军长征三部曲上中下写出了提纲,所以他是个“故事篓子”。和习近平同志见面时,说着说着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到红军的故事,小到战斗细节,大到战略部署,都讲得活灵活现。而习近平同志呢,一听到这些故事,就立马从口袋里摸出小本子,非常认真地记下来。愿坚是个善解人意的作家,他知道习近平同志想听哪一方面的故事,习近平同志也渴望能从愿坚口中得到更多的东西。于是,几年的交往,他们感情越来越深。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愿坚从心底里深爱这位年轻人。

  记得有一次,愿坚对我说:“真没想到,近平的阅读量这么大,仅文学这一项,古今中外名著他读了很多,有的还不止读过一遍,让我大吃一惊。许多故事情节他能很详细地随口讲出来,有些段落甚至能完整背诵。不仅能讲会背,他还能准确说出作品主题思想、社会背景、创作风格、写作特点和作家的基本情况,这真是了不起!除文学之外,中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著述他也读了很多。”

  愿坚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时,还常向各部队来的青年作家有声有色地讲习近平同志的好学精神。至今好多军艺的学生来看我时,都说他们对此记忆犹新。

338d4b73485c2e2e3e907326834b1c78.jpg

王愿坚与翁亚尼结婚照(1952年12月)

  愿坚性格内向,一脸严肃、不苟言笑,更不轻易无原则地夸奖一个人,他嘴里的褒义词是很吝啬的。但一说起习近平同志,常常赞不绝口。

  1982年,习近平同志从中央军委办公厅调到河北正定任职,愿坚去送行话别,回来一进家门,就兴奋地对我说:“如今很多人都想留在大城市、大机关,他却选择了下基层农村。”

  我问:“谁呀?”

  “习近平。”愿坚接着说:“近平作为习仲勋同志的儿子、耿飚同志的秘书,他完全可以去一个条件好的地区和岗位,但他却去了河北正定县,而且还是他自己要求去的。他已经在陕北偏僻的农村梁家河插队7年了,现在有些年轻人削尖脑袋往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钻,他却偏偏要去艰苦的地区继续磨炼自己。也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好样的,近平离开北京,会在更广阔的天地飞得更高更远。”

  “那你们俩都聊了些什么?”我问。

  “近平是个很谦虚的人,主要是我讲,他听。我给他讲了些革命传统故事,很多是我当年写《星火燎原》时采访老红军、老八路时的素材,还讲了柳青等优秀作家深入基层一线体验生活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事。近平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愿坚还说:“近平是个好青年,你在他身边就觉得他满身朝气,胸中有抱负,还有惊人的亲和力。”

  1988年年底,中国作家协会安排愿坚和我去深圳“创作之家”度假。愿坚说:“近平在福建厦门担任市领导,从北京到深圳,我们中途绕道在厦门停一下,看看近平,顺便给他带几本书。好几年不见了,甚是想念他。”我连声说:“好!”

  我们满怀期待来到厦门,方知习近平同志刚刚从厦门调到宁德地区工作。没见到他,愿坚感到十分遗憾。习近平同志离开北京后,他们就再没有机会经常见面和畅谈。愿坚说:“我满肚子的话,没法对他说了!”接着又举起大拇指:“从繁华的特区到贫困地区,他又下去为民造福了!”

  愿坚所作的送习近平同志作品集的嘱托,就是那天晚上在三十一集团军的白鹭宾馆对我说的。  仅仅三年后,愿坚因肺癌去世。年仅62岁。

  为实现他的遗愿,我开始着手整理出版他的文集。今年年初,终于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王愿坚文集》共七卷140万字,收入他生前发表或未发表(包括与他人共同创作)的小说、散文、电影剧本、文艺理论等作品,全面反映了他文学创作的成就,是他毕生的倾情奉献,也是他留给祖国和人民的全部遗产。

  有评论说:《王愿坚文集》是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出版的重要收获。

  当散发着墨香的《王愿坚文集》一拿到手,我就想起了愿坚生前的嘱托,准备送给习近平总书记一套。通常送书是要作者签名的,但愿坚去世了,无法签了,可这是他的作品和遗愿哪!我想了想,就在扉页上写道“王愿坚赠”,落款是“翁亚尼代笔”,附上信,顺手用出版社包书的旧牛皮纸包起来,就寄了出去。习近平总书记能不能收到,有没有时间看,这些都没多想……

  5月14日,家里电话响了,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同志打过来的。他在电话中对我说:“习近平总书记收到了您的来信。总书记表示,谢谢您赠送《王愿坚文集》,看到他的作品,就想起当年与他交往时的情景,至今都很怀念他。总书记祝您身体健康,晚年幸福。”中办的同志还说:“总书记要回赠您两本他自己的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共两册。”

  5月15日,邮局的同志就给我送来了总书记回赠的书。书用玫瑰红的彩光纸包着,上面系着一个用红丝带做的大大的蝴蝶结。蝴蝶结下面贴着一张黄色的小字条,上面写着:“翁亚尼同志:遵习总书记嘱,给您送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请查收并告。”下面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同志的签名。

  这其中饱含的情意实在难以用语言表达。

  愿坚只是个军旅作家,他们的交往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如今日理万机的习近平总书记竟然还怀念着他,这是多么深厚的情谊啊!  夜深人静,我满怀崇敬拜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第二卷的317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写道:“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一件事情。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县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来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厂的作家、编剧王愿坚。他对我说,你到农村去,要像柳青那样,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曾讲到,愿坚说“如果你们对人民的心声能了解到这个程度,那对施政是不是很有帮助呢?我说,你说得太好了,我一定谨记这句话”。

  ……

  我要把这一切都告诉愿坚,我还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率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告诉愿坚。他如果在天有灵,一定会倍感欣慰的。(来源:《党建》杂志2018年第10期 作者:翁亚尼)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该文章评论功能已关闭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