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东方文化复兴

伏羲·中医·纸人灸病

作者:安志宏 发布时间:2018-08-11 09:32:41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    |  

天水伏羲庙祭祀现场 图片由“天水在线”提供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骨针 李韵摄/光明图片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骨锥 李韵摄/光明图片  

天水伏羲庙祭祀现场 图片由“天水在线”提供  

烧纸人灸百病 图片由“天水在线”提供

  【守望家园】

  民俗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活态传承保存形式。尽管在历史传承时渗入时代元素,但它永远保存着最原始的历史因子。伏羲“制九针”与天水伏羲庙“纸人灸病”民俗,一方面是后人纪念伏羲发明“针灸”功绩的形式,另一方面是祈求中医药鼻祖伏羲保佑病人康复的心理折射。

  天水又称成纪,是人文始祖伏羲氏的诞生地,有“羲皇故里”之称。《汉书》记载:成纪属汉阳郡,汉阳郡即天水郡。伏羲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就医药方面来说,他画八卦、尝百草、制九针、疗疾伤,开创了古中医药应用和理论之先河。

  中医与针灸

  关于“九针”创始人,不仅有“伏羲制九针”之说,《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说,“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事实上,医学起源于先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伏羲”“神农”“黄帝”他们是在不同时期医疗成果的集大成者。这些口传史也表明“伏羲”“神农”“黄帝”是医学起源、发展的主导人物。从伏羲口尝药物、“制九针”,到对药物性能的全面认识,古中医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

  针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它为保障中国人民的健康发挥着独特的功效,时至今日,仍然是日常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考古表明,在距今一万年前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学会用砭石治病。这就是我国最早的“针”,实际是有尖、有刃的石头。那时,人们之所以能够用“针刺”进行治疗,就是因为当时先民已经掌握了打制、磨制石器的技术,可以磨制出精细的石器。砭石主要用于破开痈肿、排脓放血或刺激身体的某个部位以消除病痛,是最原始的针刺和切割用具,医学史家把这种医疗活动看成是我国针灸术的滥觞。伏羲时代早期,先民野外穴居,为生存必须时时与疾病做斗争。当时,除生火取暖外,还热石取暖,也有后来的煨炕取暖。特别是以热石灸不同的体表部位时,可舒缓某些反射部位的痛楚。这些经验启发了先民有意烧石以暖经络,为后来针灸的完善积累了经验。

  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针具由石针、陶针、木针、竹针、骨针,逐渐发展到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至今天的不锈钢针。针灸技术从伏羲首创到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历代先民用生命为代价探索实践的结果。

  伏羲与中医

  伏羲氏所处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他始创的九针是骨针和石针。九针有圆头形状的,用来按压止痛;有尖头形状的,用来点刺或放血;还有带刃形状的,用来切割脓包和疮疔。

  在天水秦安县大地湾,考古中发掘出了长短不同的各类骨针和骨锥,这些针的用途除了缝制衣服外,大概与原始的针灸以及伏羲“制九针”的古史记载不无关系,最起码它是伏羲文明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物质基础。在冶金术发明之后,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创造出了形状各异的金属针,这也是我国中医学史发展的一次大的飞跃。

  伏羲是我国中医学的鼻祖。这样说,是因为伏羲对中医学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发明,他对中医理论方面的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易传》说:在远古时代,伏羲氏治理天下时,他夜以继日地仰观天象,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俯察地形,考察山川泽壑的走向;研究鸟兽动物皮毛的纹理和生长在大地上的各类植物各得相宜的情况,就近从自身取象,向外从器物取象,远从山川河流取象,按照“东、南、西、北(四正),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围)”八个方位,而创造了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太极、阴阳和后来的五行学说,包含着朴素的中国特色的阴阳辩证法,是一种“人与天地相参”“万物一体”的宇宙理论体系。

  伏羲八卦中的“阴阳”学说,是中医药发展传承的理论基础,当然也是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文化基因。伏羲的哲学思想不但为古代中医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也为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内涵与外延。“天人合一”“阴阳对立统一”的整体观,成为后世中医学理论哲学思想的显象的文化基因,而且为历代中医、中药、养生、诊法、疗法、药剂、针灸等提供了理论支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之根和健康保障之本。因此,伏羲被我国医学界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的始祖,伏羲古中医学便成为中国中医学的总源头。

  伏羲与纸人灸病

  坐落于天水市西关城被誉为“天下第一庙”的伏羲庙,是国内现存最宏伟的怀念人文始祖伏羲的庙宇。人们为了纪念伏羲发明的八卦,在庙内植了六十四株古柏,寓意六十四卦。天水上元会是负责祭祀伏羲的民间组织,每年新年伊始,他们按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循环顺序排列,推选出其中一株古柏,作为这一年庙内的值班树。在天水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些柏树就是伏羲的化身,是伏羲旨意的直接体现,无所不能,包括疗疾治病。

  农历正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九日,世传为伏羲诞辰日和逝世日。天水及周边民众都自发集会在伏羲庙,祭祀“人宗爷”(天水为长者避讳,称伏羲为“人宗爷”或“人祖爷”),乞求幸福安详,希望在来年交上好运气。传说正月十六日的凌晨,庙里的柏树会发出轰鸣之声,这是“人宗爷”派喜神来到人间消灾灭祸,解除人间百病来了。人们在喜神树上悬挂上大红灯笼,作为标志,供祭祀的人们奉祀。朝拜伏羲的人群,纷纷在喜神树前跪拜叩首、焚香化纸、灸病,期盼幸福安康,这就是天水独具特色的“迎喜神”“烧纸人灸百病”的民俗。

  纸人灸病的习俗来自中医界长期奉行的“医易同源”理论。医学是易学派生出来的实用科学,易的基础是阴阳理论。用香火代替银针灸烧贴在伏羲庙古柏上的纸人,被认为能治病,朝拜人宗庙的人们对此都坚信不疑。正月十六日,正值中国人欢庆新春之际。每年从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下午开始到第二天零点,民间祭祀活动达到高潮,这时的伏羲庙人山人海,参加祭祀伏羲的人可多达十余万之众。所有“朝人宗”的人们沿通道鱼贯而入,毕恭毕敬地在露台前行三拜九叩大礼,礼毕后,有病者在神树前(后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多,庙内每一棵柏树都可以,不一定再是值班树),粘贴纸人,病人抚摸着贴在树上的小纸人,与其患病部位相对应,用香火代替银针灸烧纸人。无病者为亲友代灸。纸人以红纸为材料,剪成约十厘米高的人形,男病人剪成男相,女病人剪成女相。灸百病时,仿中医学上的针灸而进行。讲究的人家用艾草贴伤病处,用香火点焚,不讲究的人家直接用点燃的香头戳纸人。人们信奉心诚则灵,从不考究是否灵验、是否真能祛除疾病。祭祀活动结束后,六十四株古柏树干上,都贴满无数的小纸人,风起时,哗啦啦作响。后来,为保护古柏,伏羲庙管理处用竹帘围住了树身,而虔诚的百姓则将小纸人贴满竹帘,照样“烧纸人灸百病”。

  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天水伏羲庙这种独有的“纸人灸病”民俗,时代久远。一方面它在形式上是为病人祛除疾病,解除痛苦,祈求吉祥,盼望得到伏羲的保佑;另一方面,这种习俗与代表六十四卦的六十四株古柏联系在一起,且于当年值班的那一株喜神树相对应,有问卦、占卜、求吉治病的愿望。可见,烧纸人治病,融合反映了原始信仰、古老巫医治病和传统仪礼,也是伏羲“制九针”保留在今天的孑遗。可以说烧纸人治病,既是民俗,也是远久历史的活态保存。正是这种民俗的代代传承,远古先民与自然做斗争的宝贵历史记忆才得以留存。

  (作者:安志宏,系天水周易学会会长)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