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复兴之路的坚实脚步
连日来,军队和地方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正在各地宣讲。一位宣讲团成员边宣讲边调研,了解官兵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他说:眼皮贴近地皮,才能看见草根,从而把会议精神讲到官兵心坎上。
这位宣讲团成员的话,道出了调研的真谛。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调查研究,离不开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制定政策需要调查研究,联系群众也需要调查研究。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情况不明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可以说,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秘笈、解决所有问题的法宝。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解决问题就有招数了。
调研的方法有多种,但态度只有一样,就是要眼睛向下,“当小学生”。这种态度,通俗一点说,就是这位宣讲团成员讲的,要“眼皮贴近地皮”。眼皮离地皮越近,看到的东西就越真,了解的情况就越实。相反,如果眼皮抬得很高、离地面很远,看到的东西就虚无缥缈,与实际相去甚远,甚至得到完全相反的情况。所以,严肃认真的调查研究,莫不眼皮离地皮很近,眼光与群众很近。
当年,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就是“眼皮贴近地皮”的典范。他以“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的决心,在20多天时间里,同各行各业的人接触,深入了解各方面情况,从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到各行业人员的数量、比例;从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到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以及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甚至连妇女的首饰、布匹情况,渔场洋货是个什么东西,等等,毛泽东都弄得一清二楚。
调研结束后,他问身边工作人员:“你们讲一讲,寻乌做生意的中间,哪一类最多?”有人作了回答。再问:“寻乌哪几家豆腐做得最好、最容易卖掉?又有哪几家水酒做得最好?”这一问,就没有人答上来了。于是,毛泽东把自己调查的结果告诉了大家,并说:“到一个地方做调查研究是好的,但调查要深入细致,走马观花,到处只问一下,是了解不到问题的深处的。”
眼皮与地皮的距离,往往反映思想与群众的距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需要把心与人民贴得更紧,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山高水远,挡不住通向群众的路;万里路遥,隔不断领袖与人民的情。习主席十八大以来的调研,纵横跨越中国版图,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把党对人民的情带到四面八方,融入各阶层人民群众。他走得远、看得全、问得细、想得深,坐上农民的炕头、紧握农民工的双手,凡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都是考察调研的重点。“建新房多少钱”“粮食够不够吃”“孩子上学要走多远”“出山多长时间”……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考察调研的关注点。
这是伟大复兴的时代足音,这是踏石留印的兴邦之路。这足迹中有对人民生活的牵挂,也有对治国理政的思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是这种眼睛向下的真心与诚恳,使他听到了基层最真实的声音,体察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形成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使我们党的每一个重大战略、每一个方针政策、每一项工作部署,无不符合人民的愿望,无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毛主席曾说:“我们讲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要有这三条……第一条情况明。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情况不明,一切无从着手。”实际是具体的、鲜活的,同时又是庞杂的、变动的。有人曾这样描述:离我们最近的是实际,距我们最远的也是实际。因此,了解实际、掌握实际,必须把身段放得低低的,把眼光放得低低的,这样才能知底数、摸实情,避免犯“情况不明决心大”的主观主义错误。
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这是焦裕禄在实践中得出的一条结论。他在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用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跑遍了120多个大队,直到送进医院前一天还在基层调研。埋下头才能见实际。他找到治理风沙的办法,没有别的诀窍,靠的就是这种“眼睛向下”的精神。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一些同志到基层摸不到什么情况、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原因之一就是眼皮抬得太高,离基层官兵太远。有的习惯于走固定路线,看的事、见的人、听的话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有的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与“角落”,人虽然到基层了,心却没有到基层,情却没有到基层。这样的调研,徒有其名而无其实,其结果比不到基层更坏。
如今,交通工具发达了,信息渠道也十分广泛,但眼睛向下的精神不能丢,面对面的交流不能少。仰面朝天、高空作业是不行的,只有经常地沉下去、钻进去,“实际”才跑不了、远不了,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找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使做出的每一项决策、制定的每一个路线政策符合人民意愿和中国实际。
(作者单位:武警四川省总队)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