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空发动机维修到新型润滑油研制 三线助力祖国国防建设驶上快车道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中国空军便一直面临着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那就是大量的战机被迫停飞。因为历经了抗美援朝和20多年战备训练的洗礼,很多战机早已经是不堪重负,故障频发。而不少先进战机更是因为配件奇缺而无法维修。1970年,为应对战机大量停飞,空军党委决定:“以部队修理为主”“大修不出军”。随后一个代号为:五七一九的工厂落户三线。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另一个非常严峻的大问题摆在了五七一九工厂面前。重金引进的航空发动机究竟该怎么维修?
昂贵的发动机叶片不仅材料稀有,而且非常脆弱。叶片是将航空燃料转换成飞翔动力的关键介质,同时也是最易受损的零件。迫不得已时,五七一九厂只能硬着头皮从国外直接购买。可购买发动机配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严峻的形势让五七一九厂走上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90年代初,这群决心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航空人把目标锁定到了再制造技术上。
五七一九厂敢于探索、大胆创新,十年磨一剑,实现了航空发动机叶片在国内的自主维修,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突破了叶片长期受制于人的瓶颈。
航空发动机是战机的心脏,它的内部,除了发动机叶片之外还有数以千计的轴承转子以极高速度旋转,为战机翱翔天际提供了澎湃的动力。如果没有可靠的润滑,那么这些轴承转子将很快磨损,最终导致发动机彻底损坏。因此,一款优质的航空润滑油,是确保航空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必然需求。
而新中国航空润滑油关键技术的突破,却是源于1965年发生在海南上空的一场空战。想知道这场空战究竟和我国自主的航空润滑油研发有着怎样的关系么?
敬请收看今晚(9月18日)20:00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大三线——碧海长空》。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