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精神沙化 挺起乌蒙脊梁——毕节市金沙县“五比五创”破解“五化”问题
王宏甲按
整治精神沙化 挺起乌蒙脊梁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毛泽东从前说过的这句话并没有过时。贵州省毕节市在深化改革中,确定了加强党在农村中的领导,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之后,就格外感到了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的迫切重要性。他们积极地从优秀的复转军人、回乡大学生以及退休干部等各类人才中优选进村“两委”班子。他们意识到治理精神的贫困比物资的贫困更重要,意识到治理精神的沙化比治理土地的沙化更重要。他们推行“双十分制”管党员、“十条禁令”管全村。这都是学习借鉴塘约经验在毕节的具体实践。
我们今天转发《今贵州》的《金沙县“五比五创”破解“五化”问题》一文,从中可以看到毕节市金沙县农村在脱贫攻坚战中确实轰轰烈烈地行动起来,其行动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加强党组织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这就是筑牢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带领人民群众走共同致富之路,这是脱贫攻坚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工作。相信这样走下来,在今天和未来的意义都是超越扶贫工作本身的。这是一切共产党领导的乡村干部们的重责大任。
金沙县“五比五创”破解“五化”问题
本报讯(何 康 聂成海 黄 卓 报道)今年以来,金沙县结合实际深入践行“塘约道路”过程中,实施以“比百姓富,创全面小康示范村;比生态美,创生态文明示范村;比乡村特,创特色魅力示范村;比自治强,创诚信自治示范村;比党建厚,创党建引领示范村”为内容的“五比五创”工程,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着力破解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支部“虚化”、队伍“软化”、经济“弱化”、管理“简化”、精神“沙化”的问题。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破解支部“虚化”问题。注重从本村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回乡大学生以及退休干部等各类能人中优选进村“两委”班子,对换届后不胜任现职的31名村干部及时调整。同时,按人口规模重新核定村干部编制职数,增加村干部392名,全部按推荐报名、资格审查、组织比选等程序进行考察任用,确保选优配强。为规范管理,修订了《村干部管理办法》,对村干部选用条件、报酬待遇、考核奖惩等进行明确,并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档案标准建立了档案。
激发“双细胞”动力,破解队伍“软化”问题。一方面及时催生“新细胞”,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规程,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发展年轻党员。另一方面,注重激活“老细胞”。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开展“四个合格”大讨论,切实增强农村党员的党性意识。合理划分党小组,设立党员责任区,明晰党员服务群众、服务产业岗位职责,引导党员在关爱特殊群体、化解矛盾纠纷、引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采取“五个一”措施,破解经济“弱化”问题。按照“村社一体化、三资促三变”的实践路径和“面上展开、点上突破”的思路,明确25个村作为“三变”改革试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利益联结机制,并从中选择12个村采取“五个一”措施(即:1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县直部门帮扶、1名乡镇班子成员统筹、1名第一书记蹲点,并从乡镇选派1名素质好、懂经济、作风硬的同志全脱产领办创办“村社一体合作社”)重点推进。同时,为239个村各注入1万元启动资金;对12个市级试点村各注入项目发展基金100万元。
落实“双管机制”,破解管理“简化”问题。推行“双十分制”管党员、“十条禁令”管全村。在党员管理方面,实行“双十分制”管理,制定15种正向记分和25种负向记分基本情形,正向10分范围内设定鼓励、扶持、推优、奖励四条“激励线”,负向10分范围内设定预警、召回、约谈、退出四条“惩戒线”,推进从严管党治党落细落小落实。在村民自我管理方面,借鉴安顺市塘约村“红九条”“黑名单”等做法,指导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十条禁令”等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硬杠杠”管全村,把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情况与星级文明户评选、集体经济分红等挂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挺起乌蒙脊梁,破解精神“沙化”问题。深入开展“挺起乌蒙脊梁·寻找优秀老书记(支书)”等活动,挖掘出一批优秀老书记(支书)等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引领,传承榜样精神,挺起了决战贫困的乌蒙脊梁,构筑起决胜小康的精神高地,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下足“绣花功夫”、比好“十八般武艺”,在脱贫攻坚中展现风采、贡献力量。
来源:今贵州新闻客户端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