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中国造世界顶级风洞!瞬间功率可达5万千瓦

作者:尖端武器 发布时间:2017-05-22 08:22:35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fb8ffa4f8a3026f513103f045adc881e.jpg

852fda007c7b1ce7a5009e9a9491c18f.jpg

f0c32752698c2ba1e9c81821f95d4ca5.jpg

a00e5f36e490b856f976e107635aa326.jpg

bc4deef309a040474de8a3eac908c61e.jpg

c1612004f5231a9c4efc650ef5cfd0da.jpg

e75c8265ff590abf7b90ee2406ffd167.jpg

17726a59e5d7f8a0b13388c2e3c2de92.jpg

814723f6676b00f27e47de7beeafa1f5.jpg

87e01bfab4eb8bd2a69c43e93f64cbc3.jpg

814c169b65ca21cee5985e3841655d6d.jpg

72a729059085a9facd1e3a1ba1fb953a.jpg

a948efa77afcde3a13d2473fba66ba0b.jpg

c66622334008ba5ae5ad765f49e71383.jpg

0ccc47d32e1f527fb57d472999fbb8a1.jpg

108d2c3ceb604fd484e5b1df7bfc0e4b.jpg

7e44a8745d1b7dfd95457d18dd2f15d8.jpg

107bc0e80da43537f0da0fc8bf38ae50.jpg

af7a628b1b33c4da7c47da91d2f9dacf.jpg

a58d79ceade4b6be76dab71079d29c01.jpg

fe6e255049f556527472ed98383666c8.jpg

3b14427379fd837a7c8aca79cbdb2529.jpg

4f18de5ea42b7154faffea24331a04e4.jpg

314911467f79b8eae5693518d9c4d346.jpg

1004ee489fb2d45de659e9b5923978d7.jpg

0861a26b7bab87eec6063b7644166ccd.jpg

f11e39e4aa53e313f247f09007f58d43.jpg

600f743df82321aa375f13e4348663ba.jpg

bf2e8becdb3e8550cc44868c7d92beaf.jpg

c31ab46e241348465c06ce8b655a8d3d.jpg

c4cac321077c88d8f9e9c68b7d50b772.jpg

e71f28efaaca406e0721e9d4f98bcdf7.jpg

308d71d3ae08164192029f466bda19a9.jpg

9b69d73f651c9b6fd9941f0177ee053a.jpg

292a31912e8aca3bdfeb216060006fb7.jpg

9b85ae2ee2dc2e5912aa3de70fe022af.jpg

4fbc9d3e12a479b75b0318e34458293d.jpg

f7172d6693796ef07cdef5923a825124.jpg

40e0558813a45103e6973cc43ae948ec.jpg

  关联阅读: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自主创新纪实

980713f51c2d781d788c736dcd67c8a8.jpg

8m×6m风洞试验段

  风洞,被誉为“飞行器的摇篮”。有了风洞,才能设计制造飞机、飞船、火箭、导弹等飞行器。因此,建造、驾驭和运用风洞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968年,在钱学森、郭永怀倡议和规划下,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在四川组建。历经40余年建设发展,该中心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武器装备研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走进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数十座现代化风洞设备分布其间。记者了解到,该中心100余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全面铺开,多个关键气动难题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是中国新一代气动人在自主创新科研征途中创造的光荣和骄傲!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肩负的使命!”这是记者在该中心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在高起点上打造新型国家气动中心。”这是中心党委定下的建设目标。某新型风洞建设过程中,一些技术始终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在学习和引进中遇到重重障碍和阻挠。“中国在风洞技术方面的空白,就是我们创新研发的方向!”高级工程师刘政崇说,困难面前,气动中心的科技人员不信邪、不退缩!

  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还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大伙卷起袖子画图纸,挽起裤腿上工地,日夜拼搏在新型风洞设计建造第一线。短短4年半时间里,他们建起了世界一流的亚洲最大风洞群:背景噪声等级达到国际最高水平的航空声学风洞、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亚洲首座大型结冰风洞……“在相关领域,过去我们是‘跟跑者’,现在是‘并行者’,未来要做‘领跑者’!”该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80岁高龄的张涵信充满激情地告诉记者,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设想的“风洞试验、数值计算、模型飞行”三大技术手段融合目前已成为现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一座现代化的风洞,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自动控制、材料学、热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等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方方面面。伴随着航空工业和喷气推进技术的发展,风洞正在成为世界强国竞相角逐的前沿阵地。

  为了在这个前沿阵地占有一席之地,该中心建立了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集一批专家对气动前沿基础问题发起挑战。院士乐嘉陵牵头论证提出“面向发动机的湍流燃烧基础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研究员张树海发展了某拓扑分析理论,首次发现了漩涡破裂区域存在多螺旋结构,澄清了存在多年的学术争论;首席专家赵忠良主持承担的某科研项目,首次使风洞试验实现了从单纯气动力测量向集成验证试验的跨越;首席专家何开锋组织完成了“飞行力学与模型飞行试验发展规划”论证,为完善气动研究“三大手段”融合发展画出了路线图……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提供气动数据向提供气动问题解决方案转变,从单纯提供气动试验服务向引领气动学科发展转变……该中心打响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役——他们紧紧瞄准新一代飞行器研制需求,集中科研力量围绕模型飞行试验展开攻关。

  2013年,某新型飞机缩比模型冲上云天;2014年,他们又成功开展了模型飞机失速、尾旋外场飞行试验,获取了一系列宝贵的关键气动数据,为飞机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他们提供了火箭、飞船等飞行产品80%以上的气动数据,先后解决了火箭气动干扰、飞船返回舱防热结构设计、“天宫一号”空间碎片碰撞防护、逃逸救生器喷流干扰等多项气动技术难题。去年底实施的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他们承担了返回器外形优化设计、气动特性研究和关键部件防热考核试验,解决了返回器气动布局和热防护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在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党委一班人眼中,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比一座座价值数亿元的风洞设备更宝贵。

  2009年底,中心党委决策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推出面向拔尖人才的“首席专家”培养计划。一旦受聘为首席专家,中心将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优厚保障,不仅确保专家们在科研经费、工作条件上无后顾之忧,而且千方百计为他们配齐科研团队,让专家在科研上拥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首席专家肖京平看上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的一名好苗子,向中心反映后,中心迅速派人到西北工业大学进行考核,积极协调将这位年轻人揽入科研团队。他们还打破单位界限,采取“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建立起跨单位、跨专业的团队联合攻关机制。航空发动机一直是制约我国航空飞行器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心积极抽调优秀科研人员组建航空发动机内流研究团队。几年中,研制了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试验设备,突破和掌握了一批关键机理和核心技术,有力推动了我国航空发动机基础研究工作。

  为加强对年轻科技人才培养,中心还出台了一系列加强35岁以下青年科技英才培养的措施办法,明确规定新增科研项目40%以上要由35岁以下青年科技骨干担纲。青年科技专家杨党国,34岁就当上了高速飞行器气动噪声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从北京大学攻读完博士的余永生,一回到中心就被委以重任,担任声学引导风洞气动总体负责人……据统计,该中心现有空气动力专业技术人员中,仅博士硕士就有近900名,平均年龄仅有35岁。近年来,该中心先后聘任11位首席专家,遴选28名科技领军人才和35名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一个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方阵正在悄然崛起。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