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良:改革不能背弃人类进步和文明
正在推行的国企员工持股制度改革,令人感到十分震惊和悲哀。国企改革无论怎么折腾,都应该有一个底线,就是不能背弃人类进步和文明。而国企员工持股制度改革,恰恰是在背弃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逆历史潮流而动。此前我们曾多次指出,员工持股制度是21世纪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的一种企业管理制度,是在非暴力革命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否定,是资本主义内部私有制向公有制的一个飞跃。目前世界范围内员工持股制度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是世界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最可靠标志。
但是,如果把改变私有制的员工持股制度用来进行国企改革,那就是背弃人类进步和文明的私有化改革,是瓜分国有资产的罪恶行为。中国左翼爱国力量是最早指出员工持股制度伟大作用的政治力量,但同时也一再表示担心,担心中国不是把员工持股制度用来改造私有制,而是用来瓜分国有企业。然而让人感到悲哀和不幸的是,这个担心变成了现实。
今天遍及世界的员工持股制度的成熟形式,最初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的股份合作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产权归属问题,乡镇企业是由全体村民共同创造的,如果最终归几个老板所有,或者名义上归村镇所有实际上仍然归几个老板所有,显然是不公平不能接受的。怎么办?中国农民的伟大智慧再次表现出来,就是把资本主义股份制和社会主义劳动合作制结合起来,实行资金入股和劳动入股相结合,形成了全体村民共同占有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这样既能实现企业的资本扩张,又能保持劳动者对企业的控制,堪称是一个伟大创举。可惜后来各级官员闻风而动下山摘桃子,都想把乡镇企业的股份划到自己名下,结果导致各地农民含泪把乡镇企业“搞垮”,致使股份合作制这一伟大创举中途夭折,胎死腹中。
但是,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如同在政治上美国共同诉讼制度吸收了中国文革的大众民主制度一样,在经济上美国则把中国的股份合作制确定为多年来一直探索的员工持股制度的成熟形式。由此,员工持股制便如同水银泻地般迅速普及开来,不仅新企业大都采用员工持股制度,包括老企业也进行员工持股制度改革,员工持股制度成为企业的普遍制度。有人说目前美国员工持股制度企业已占企业总数90%以上,虽然我们无法确认这个比例是否确实,但是员工持股制度作为取代私有制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却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并且已开始席卷世界。
当今世界员工持股制度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主要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非暴力不流血的私有制改造形式,解决了企业资产无论规模多大都只归老板个人拥有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不合理最不公平的矛盾。资本主义虽然比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先进,但是也有比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更加罪恶的方面。其中把全体员工共同创造的企业资产归老板个人所有,无论企业增值千倍万倍甚至千百万倍,创造这天文数字财富的工人最终也是双手空空,一无所有,就是资本主义更加不合理的罪恶之处。虽然资本主义通过法律和意识形态,把这个最不公平最没有天理的占有方式,定义为是一种文明制度,但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这种丧尽天良制度的反抗。只是在以往实体经济条件下,人们始终没有找到一种非暴力不流血的取代方式,而在今天虚拟经济条件下人们找到了这种取代方式,就是员工持股制度。按照每个员工的贡献来划分股份,包括资金投入、管理投入、技术投入和劳动投入等各个方面,而不再只是按照投资划分股份,资产全归老板所有。员工持股制度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由此可见,员工持股制度是作为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一种企业制度而产生的。所以我们一再呼吁,中国企业改革的基本逻辑应该是,国有企业实行民主化改革,由工人直接参加企业管理;外资企业实行本土化改革,把“国退民进”变成“外退中进”;民营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改革,把老板私人占有制变成员工集体所有制。这是解决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走向民族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居然把员工持股制度用来改革国有企业,把员工持股制度这个化私为公的伟大创举,变成了瓜分国有资产的手段。国有企业是13亿人民的企业,并非是国有企业内部职工的企业,国企职工无权瓜分国有企业,更不要说是打着国企职工的幌子,实现少数人牟取暴利了。
那些推行国企员工持股制度改革的人或许会说,他们对这项改革做了种种限制,不会出现少数寡头瓜分国有资产的现象。这完全是一种掩人耳目的骗局。当初苏联东欧国家瓜分国有资产也是一人一份,绝对公平,可是最终却全部落入了少数寡头手中。所以,瓜分国有资产不在于最初由谁来瓜分——是由工人还是由老板来瓜分,而在于瓜分本身。只要瓜分国有资产的口子一撕开,无论最初瓜分者是谁,最终只能会尽数落入少数寡头的腰包。国企员工持股制度改革,就是这个被撕开的口子。
张宏良微信公众号:zhanghongliang010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