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胡澄:老部长的思锋与笑意

作者:胡澄 发布时间:2024-10-07 23:04:57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字体:   |    |  

图片

  【2009年国庆节,徐惟诚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

  老部长的思锋与笑意

  ——拜访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

  胡 澄

  在建国七十五周年的假期里,我拜访了老领导,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惟诚同志(宣传文化意识形态系统内的干部都这么称呼他)曾任北京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副书记,后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在我们首都宣传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是祖师爷一般的人物,德高望重,至今人们提起他都饱含敬畏之情。

图片

  【在建国七十五周年的假期里,作者拜访徐惟诚同志(姚咏梅摄影)】

  惟诚同志今年已是94岁高龄,但是身心俱健,思锋锐利,谈锋更健,既有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威严,又时时展露出孩童般稚真的笑意。双眸炯炯,洞悉一切;喷珠漱玉,警世之言随口而出。

  一、从国庆升旗仪式谈起

  一见惟诚同志,老领导口吻威严中透着慈爱:“这是胡澄同志!”甫一坐下,我便急切地对惟诚同志说:“您老德高望重,经历了多少历史风云,您得着手写回忆录了,为我们后辈留下宝贵镜鉴。”惟诚同志深沉地说道:“我坚决不写回忆录,因为时过境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做的事情,写下来对当代没有什么作用。我现在也很少说话,因为我已经不了解现在的事情,可是我说话又有作用,那么这种作用就是不好的作用。”

  惟诚同志虽然强调不写回忆录,但他却又饶有兴趣地对我回忆了一件大事,即国庆升旗仪式的开创。

图片

  【原来天安门广场升旗只有几名战士,没有群众(胡澄供稿)】

  他说:

  “我们现在国家每逢重大节日,十一、五一等等,都在天安门广场举办隆重的升旗仪式,这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对此我有首创之议。

  “原来在天安门广场对升旗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只是一个工作人员能够把国旗顺利地升到杆顶即可。那时候也不是每天升降国旗,只在春节、元旦、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才升挂国旗。当时升国旗,边上也没有什么人观看,广场上除了有几个解放军哨兵外,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围观群众。

  “我想,如果要让广大群众去观看升旗仪式,会增强人民对国旗的敬仰,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怎么办?发文件组织大家去看?效果肯定不好。在1991年的五一劳动节前夕,我打了一个电话给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同志,让他安排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到现场拍摄向全国直播升旗仪式。这个直播节目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各个学校、各个单位、各个军营都效仿这种升国旗的仪式来举办爱国主义教育。

  “到了那一年的十一国庆节,我又给杨伟光同志打了一次电话,让中央电视台再现场直播一次。从那以后,这种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就成了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景观。甚至天安门周围的宾馆都改成了升旗宾馆和观旗宾馆。从1991年5月1日起实行新的升(降)国旗仪式以来,已经有近三亿人观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由此可见,这种用媒体引导观众比发一个文件作用要大得多。我在中宣部的时候就很少发文件,我们搞宣传工作的要靠发文件过日子,那总有过不下去的那一天。”

图片

  【1991年的五一节当天,中央电视台向世界直播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胡澄供稿)】

  二、“空话官话好讲,但老百姓不信!”

  谈到宣传工作,惟诚同志更是妙语警句频出——

  “宣传工作尤其不能讲空话官话,这些话好讲,但老百姓不信。老百姓是非常聪明的,你不要去糊弄他们!”

  “要做老百姓的真朋友,真帮他们做事情,老百姓他们也一定会真心帮助我们,即使有时候吃一点亏,也会真心的跟我们走。”

  “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两手空空,为什么老百姓愿意跟着我们走,就是因为我们真心帮助他们做事。”

  “当年我是上海地下党的党员,我们当年地下党在上海有七八千人,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做成了许多大事。为什么很少有人被捕,组织也很少被敌人破坏,就是因为那时的老百姓帮助我们。”

  “我当年在《北京日报》当社长的时候,就下决心,一定要办天下第一的媒体。这天下第一,是帮老百姓做事天下第一。”

  “要让老百姓个人出钱愿意订我们的报纸,报纸宣传才能够起作用。如果只是公费订阅报纸,就起不了什么作用。”

  在人民共和国七十五周年的金秋岁月,听着老领导惟诚同志真切的话语,真真感觉到了“寥廓江天万里霜”那般心胸的飞跃。

  三、亲炙之恩

  我在北京的一家党报工作的时候,那时候惟诚同志已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常务副部长,我只是他部下的部下的一个小兵,没有机会亲炙他的教诲。只是在北京日报社建社四十周年的时候,惟诚同志回来参加庆祝活动,我远远地瞻望了他一面。

  【北京日报社建立40周年纪念文集(胡澄藏书)】

  但是他在这次活动讲话中的一句话却让我铭记终生。他说:“我们要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保持乐观。但是这种乐观主义不是盲目的,是建立在对世界的科学认知的基础上的,是以科学的世界观为依据的。有了科学认识就可以做到虽千万人吾往矣!”

  后来我因为编发在宣传上要正确评价毛主席晚年的文章而担当责任,辞别我所在的宣传单位领导的时候,就用了惟诚同志这句“虽千万人吾往矣”作为临别赠言与誓言。

  在新世纪前后,我在惟诚同志同志的领导下工作过两年多,其中有两件事使我深受教诲,铭感终生。

  一是惟诚同志在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的会长以后,在会上宣布了一条措施,就是“北京杂文奖”的评奖工作要向基层普通会员倾斜,要让最普通的会员受到激励,不要老是在几位高层、几位“高人”名人中评奖。惟诚同志在会上郑重宣布,只要是北京杂文学会的会员投稿,一律获奖,出色的评为一等奖、二等奖,一般的也要授予优秀奖。只有调动了普通会员的积极性,我们这个学会才有希望,才有未来!在此措施的激励下,北京的杂文创作异常繁荣,每次评奖都有上百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会员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会员们的创作热情高涨,北京杂文创作出现繁荣的景象。至今谈来,人们都在称赞惟诚同志的德政。

图片

  【北京杂文奖评选材料(胡澄收藏)】

  二是惟诚同志利用自己的影响,协调北京市委宣传部支持北京出版社出版《北京杂文选萃》丛书。

图片

  【惟诚同志主持出版的《北京杂文选粹》丛书(胡澄收藏)】

  这套丛书前两辑每辑十本。第三辑的出版编辑工作由我操持。我遵照惟诚同志选辑工作要倾向于基层会员的教诲,在选稿的时候就注意倾向于普通会员。可是当我看到出版社报来的选目中,还是以名人名家为多。我就自作主张,把其中的两部文稿拿了下来,替换成一位解放军的作者马战校同志和一位研究鲁迅的老专家王景山同志。谁知道被我拿下的这两部书稿恰恰是惟诚同志亲自选定的书稿,一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青年名家之作,另一部是一位报社的领导,而且还是女作者。惟诚同志对我擅作主张替换书稿的做法是有些生气,让一位领导同志出面狠狠批了我一顿。但是却肯定了我的想法,大笔一挥,把我主张选择的两部书稿也一并编入《北京杂文选萃》第三辑丛书内。这样,《北京杂文选萃》第三辑就比前两辑多了两本,变成了12本。为此,惟诚同志在前言中特意指出:“北京杂文学会的会员作品《北京杂文选萃》已经出到第三辑。这一年比前两年多选了两本。三辑一共已经出版三十二种。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我想当惟诚同志写这句话时,脸上一定是洋溢着盈盈的笑意。

  我离开惟诚同志以后,有一年我爱人姚咏梅去采访惟诚同志。当得知她丈夫是胡澄时,惟诚同志非常慈爱地评价道:“胡澄同志有三个特点,第一,为人热情。第二,知识面儿宽。第三,胆子大。”并以《北京杂文选萃》第三辑编选工作出现的这个插曲为例加以述说。

  【惟诚同志为《北京杂文选粹》丛书第三辑出版作的序言(胡澄收藏)】

  当我知道老领导如此评价我的时候,我的热泪盈眶而出!我在工作上给老领导添了许多麻烦(增加的这两部书稿的出版编辑费用是惟诚同志筹划解决的),而惟诚同志却这样客观而深刻地评价我,真是让我有一种恩遇终身的铭感。

图片

  【作者保存的惟诚同志对讲话稿的修改手迹】

  事实上,在惟诚同志赞许下多出的这两部杂文集,对于这两位作者来说也是一生难得的机遇。就像做了一辈子鲁迅研究工作的王景山老先生,在80岁的时候才出版了这部平生唯一的杂文集。老人家对此非常珍爱,逢人便赠,特地赠给我两本,并在扉页赠言:“谢谢胡澄同志。”去年,王景山老人以99岁的高龄逝归道山。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一百周岁,手捧这本杂文集,展卷读之,不觉泫然!

图片

  【王景山老人特地赠给我的两本杂文集,并在扉页赠言:谢谢胡澄同志。”(胡澄藏书)】

  而身为解放军的马战校同志出版杂文集后,则以其能文能武、又红又专的过硬素质转业来北京市东城区,后来担任了我们东城区委的常委。就是他,在举办纪念魏巍同志活动的时候大大地帮助了我。

图片

  【马战校同志的杂文集(胡澄藏书)】

  那是2008年魏巍同志病重之时,魏老出版了他最后两部文集《四行日记》《新语丝》。当时作为魏巍同志任会长的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的秘书长,我操持着为老人家办一个青年读者座谈会,让老人家的精神感染给更多青年同志。可是,那时老人家身上还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如果在我们地域举办这样的会议有政治风险和阻力。当时我找到了时任我们东城区委常委的马战校同志,谈了我的想法和顾虑。他听后毫不犹豫地说道:“魏巍同志是我的老首长,我曾经给他站过岗。你就大胆地操持这次活动吧,我来协调。”说罢,他立即给区委党校的同志打电话安排布置会场。

  会议当天,他又早早地来到了会场,对我说:“你们放心地开会,一定要让老首长满意。我就不参加了,有什么情况随时找我!”说着他匆匆离去。会议非常顺利,当我主持完会议走出党校门口的时候,突然发现他那辆挂有特殊牌照的奥迪A6汽车还停在门口。这时候他从车里出来,满面笑容地说道:“会议顺利吧。”我说:“非常顺利,您怎么还没走啊?在这里待了一个上午啊!”他面色凝重地说道:“就当我为我的老首长再站一次岗吧。你要把会议的后续工作操持好,把会议论文的编辑印刷工作抓紧,一定要让魏老看到!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说罢,钻入车内匆匆而去。

图片

  【在东城党校举办的《魏巍新著青年座谈会》(胡澄供稿)】

  对于马战校同志这样一位敢担当、有情怀的领导,我深深感到,当初为了他杂文集出版的事,我没有白白付出我的担当与责任。

  如今,马战校同志已经在多年前患胃癌英年早逝,手捧他的这部杂文集遗著,思念之情,悲从中来!

  四、惟诚同志童真般的笑意

  与惟诚同志接触越久,就越使人感触到他满脸童稚童真般的笑意感人。听他讲话,他往往是以威严的神态开始,说着说着,便笑起来,满脸的笑意,浑身的愉悦。这是一种自信般的笑意,这是一种历经风云而云淡风轻、优雅洒脱的笑意。

图片

  【徐惟诚同志在讲话中(惟诚同志供稿)】

  经过深入的接触以后才知道,这笑意更来自他那一颗童真般的初心。惟诚同志晚年投入精力最多的事业就是少年儿童的教育事业,他那童心般的笑容在青少年当中更显得那么迷人,那么动人。

图片

  【徐惟诚同志在孩子们当中笑起来是那么迷人(惟诚同志供稿)】

  惟诚同志是搞青年工作起家的,他一生的基调都是青少年那纯真的活力与欢快的思维。他近年出版最多的文集就是有关青少年教育的文集。他主持编纂了中国第一部为青少年而编写的《中国儿童好问题百科全书》。这其中的“好问题”都是惟诚同志亲自深入到孩子们当中搜集来的,如“小蚂蚁睡觉时是趴着还是仰着”、“香蕉为什么是弯的”、“小鸡为什么不撒尿”、“有没有方的太阳”等等,这些有趣的问题都在这部书中找到有趣的答案。

图片

  【惟诚同志主持编辑的《中国儿童好问题百科全书》(胡澄藏书)】

  惟诚同志的思路为什么永远那么颖锐?就是因为他永葆一颗童真之心。惟诚同志的笑容为什么那么美好,就是他永远有一颗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的童心。

图片

  【惟诚同志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胡澄藏书)】

  当我依依不舍地与老领导道别时,他收敛了笑容,神态又凝重了起来,说了两句令人瑟瑟的话语——

  “胡澄同志,你记住,‘没有声音是最可怕的寂寞’;‘不能顺其自然,必然引起逆反’。”

  惟诚同志,老领导,我记下了,您为党、为国珍重!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