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世清:绿了城乡生态 美了百姓生活
作者简介:大关县委教育工委办
近年以来,大关县对标落实省、市关于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提出《大关县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旨在通过绿美建设对全县的人居环境来一次彻头彻尾的“大清洗”。如今的大关正进行着一场美丽的蝶变,讲究环境卫生、维护干净整洁的意识蔚然成风。
大关的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建设成绩单,就写在关河山水间,写在满城繁花中。大关深入实施美丽宜居县城战略,积极推进筇竹、水果、茶叶、花椒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经过不懈努力,逐步形成“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大关”的绿色生态格局。
建设绿美大关,创造幸福生活。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如去年11月大关县组织40余名党员干部贵州雷山县取经,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扩宽绿美城乡建设视野。蓝天之下,关河大地皆美景;夜幕降临,大街小巷流光溢彩。行走在县城,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一处处公园、广场、绿地让人赏心悦目,一处处工地塔吊林立……目光所及之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面貌今非昔比……这是大关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大关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为目标,坚持“绿美化建设、标准化治理、人性化服务”,强化资金保障,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品质不断提升。可以预见,绿美大关建设必将助力大关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优化村庄规划,突出个性特色。绿美村庄建设没有特定模板,不必贪大求全,不能搞“一刀切”照搬城市模式,必须本着因地制宜,依势而建的原则,结合各村特色,把整个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和生态条件进行整体整合,实行多规合一,并在符合国家政策、尊重农民意愿和风俗习惯的前提下,规划布局绿化空间,围绕“村旁、水旁、路旁、宅旁”,在边角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拆违地和乡镇街道、主次干道、活动广场等乡村公共空间,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广植乡土树种,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千方百计增加绿地绿量,实现生态效益、景观效果和休闲功能有机统一,绿化、美化、文化有机结合。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绿色”经济。绿美城乡不仅要美起来,还要富起来。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一竿筇竹撑起一县经济,一颗果子撑起一片产业……大关县依托筇竹资源天然禀赋,围绕“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将筇竹作为“一县一业”,从2018年起举全县之力大力发展,走出了一条全域联动、全链深耕、以特制胜的发展之路。截至2022年,全县新种植竹基地81.62万亩,竹林总面积从29.88万亩增加到111.5万亩,其中筇竹从20.83万亩增加到101.83万亩。竹产业发展助推3.66万人稳定脱贫,受益群众17.3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2.5%。其他还有水果、茶叶、花椒等绿色产业,让土地长出“金元宝”、生态变成“摇钱树”、乡村成为“聚宝盆”。在这个意义上说,绿美大关建设既是民心工程,也是惠民工程。
推动绿色旅游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要牢牢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才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绿美建设中,大关县相继进行了“绿美关河”“绿美校园”“绿美景区”“绿美乡村”等建设。大关县建设有全国著名的黄连河、山海洞、寿山半山公社、罗汉坝、三江口等生态旅游景点,2022年1—11月,共接待国内游客约103.83万人次,其中一日游游客约78.48万人次,过夜游游客约25.34万人次;预计实现国内游客收入约9.44亿元,其中一日游游客收入约4.41亿元,过夜游游客收入约5.03亿元。不仅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激活了城乡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始于计划,重在执行。绿美大关行动计划的“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已经出炉,接下来就是迅速落实、有序推进。破立并举,完善相关制度,为绿美大关建设保驾护航;破除掣肘,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向改革要活力、要效率;用活激励工具,理顺利益分配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共同参与绿美大关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全面落实“林长制”,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
以绿为底,以美为调,绿美大关建设必将为大关勾绘出一幅全域生态唯美画卷。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