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大复兴 > 中华民族复兴

毕节乡村:稻田里的集体劳动

作者:王宏甲 发布时间:2022-11-05 00:46:33 来源:民族复兴网 字体:   |    |  

 视频链接:http://mp.weixin.qq.com/s/5Be7TFk5Vwx_xtQnQSUDzw

  这条微信主要是想请关心毕节的朋友看看这个小视频。

  看看这稻田里的集体劳动,五六十岁的人们是否会记起熟悉的时光。

  这不是过去的故事。

  这是今日毕节百里杜鹃黄泥乡朝门村党支部领导创办的集体合作社里农民劳动的场景。

  其中有个很热闹的场面,不要以为是摆设出来的,那是他们的插秧节。

  看看那些成片的梯田,是集体劳作的成果。看看这个小视频,它只有1分45秒。

  习总书记要求毕节坚持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

  毕节全市3716个行政村(社区)都成立了集体合作社。

  您在画面上看到的水稻,就是以绿色发展措施种植的生态大米。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坚定地执行保粮食安全。

  合作社的成立使许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年陆续返回家乡,才有现在你看到的青年男女一起劳动的场面。这就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而创办新型集体经济就是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

  朝门村集体合作社只是毕节3700多个村集体合作社之一。虽然不是每个村都有黄泥乡朝门村集体合作社这个水平,有不少悬殊很大。但毕节乡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方向是对的。正如党的二十大要求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毕节是这样做的。

  视频中,稻田里出现“乡村振兴”四个字。我曾问黄泥乡朝门村支书游永彬:“那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那是栽种在稻田里的一种红稻,叶子是红色的,米也是红的。插秧的时候,就把这个品种栽种在田里,构成‘乡村振兴’四个字。”

  于是我看到了,这里面有他们的梦想、喜悦和信心。在集体的状态下,农民才会如此把自己的向往种植在蓝天下、田野上。

  在黄泥乡发展得好的集体合作社不止朝门村。因为黄泥乡党委组织了乡级合作联社,着力破解单个集体合作社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等难题,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实现这一突破的不仅是黄泥乡,百里杜鹃管理区抓住这一突破性进展,充分发挥乡级合作联社“两统一干”的作用,对全区各乡村集体合作社发展和布局进行系统分析,总体规划,使之变成全区的优势。

  我们知道,毕节七星关区鸭池镇创造了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的经验,组建了镇级“合作总社”,现在百里杜鹃管理区创造一个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组建了村与村之间的“合作联社”。

  百里杜鹃管理区还把这一经验推广到全区。截至目前,百里杜鹃管理区有集体合作社151个,村集体经济积累达3232.87万元。这是《贵州日报》报道的数据。由此,你大约可以理解他们中的佼佼者朝门村农民把“乡村振兴”四字种植在稻田里的喜悦。

  反对集体经济的人是有的,声称新时代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的人也是有的。

  看看毕节,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不知您看了心里有没有一点点感动。

  这个视频是百里杜鹃普底乡永兴村集体合作社创办的避暑旅游产业,并以此带活农特产品销售。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查看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Baidu
map